APP下载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 “本硕博” 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研究与探索

2020-11-24刘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双一流本科生一流

文/ 刘申

“本硕博” 一体化越来越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也成为高校大力实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必将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拔尖创新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一、充分认识到 “本硕博” 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 “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途径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 “211 工程” 和 “985 工程” 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的 “五大任务” 尤其是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和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都离不开学生工作的支撑。“双一流” 建设不可能割裂学生工作而实现学科的世界一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构建 “本硕博” 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就是要实现全要素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育人[4]。

(三)是高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的内生动力

当前,大部分高校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在内部管理上界限明显,对待学生管理的办法、措施也大不相同,甚至在二级学院内也存在着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管理的情况。管理模式导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互动不足,研究生对本科生的 “传帮带” 效果不明显,二元分化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构建 “本硕博” 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既能尊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生工作上的差异,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二者之间的互动性、积极性和整体性。

二、加强 “本硕博” 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完善落实学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社会主义大学就是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时代新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校的总任务,丢掉了这一点,高校就会迷失了方向。党的领导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方向的最根本保证,也是破解“本硕博” 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障碍的 “金钥匙” 和 “总开关”。从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出发,加强党对于学生工作一体化领导至关重要,是实现打破各部门单位管理藩篱、协调各方行动、整合相关利益的最高领导力量。高校应当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由校党委相关领导、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其他涉及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参与的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凡是涉及学生工作的相关事宜,通过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统一思想、行动一致、有效衔接、强化督查,有效解决 “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的情况发生。

(二)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系统推进 “三全育人” 机制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生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 “三全育人” 机制,其实现方式就是要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很多学生管理部门并没有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对学生比较冷漠、不耐烦、不关心、不爱护、不尊重、不管不问,对于学生非常关切的问题不给予重视、不及时回复、态度傲慢、效率低下、敷衍了事,不坚持实事求是,很多时候执行政策 “一刀切”,让学生感受不到温暖,学生对于学校的信任度、满意度、美誉度不高,这里面就有一个关键问题:要更加坚持把学生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始终把高校的全部工作紧密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大力践行 “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高校工作的评价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三)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积极打造科研创新育人机制

高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高校全部工作要围绕这个 “指挥棒” 进行科学布局、全面实施:一是要充分发挥导师课题组的育人功能,高校研究生导师应该积极吸纳优秀本科生参与课题组,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推动课题组内本硕博不同层次学生互动交流,形成学术共同体,发生 “化学反应”,从而打破本硕博教育的隔离;二是要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的育人功能,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进入实验室的愿望非常强烈,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大学生尽早开展实验,显著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学科和专业,为今后的选择打下基础。

(四)始终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第二课堂” 育人机制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在方式上更加灵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育人功能,依托各学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本硕博共同组队,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同学科的优秀人才共同竞技,在竞赛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育人功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和挖掘“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发明创新大赛” 等大型竞赛平台的育人功能,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孵化,让学生 “敢闯会创”,让专业教师 “善教善导”,把知识和 “金点子” 搬到大赛上,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大力组织以暑期“三下乡”为主的各类社会实践课程,积极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青年观察家” 等活动,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 “读万卷书” 与 “行万里路” 相结合,让青年学子走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科技帮扶、专题调研、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中国,用自己的眼睛读懂中国,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中国,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四是要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推动全体学生团员实名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亮出团员身份。重点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爱农民工子女、阳光助残、爱心支教团等品牌项目,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积极开展重大赛会、扶贫助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五是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深化大学生 “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办好迎新晚会、舞林盛会、校园好声音等学生喜爱的品牌文化活动,再培育和创建一批 “自贸新青年”“自贸大讲坛” 等反映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建设一批能够代表海南、代表海南大学的“品牌社团”。

三、结语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统筹推进 “双一流” 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系统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持续增强学生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出更多能胜任时代大任的优秀拔尖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双一流本科生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