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11-24冯永
文/ 冯永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建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及支持,在这一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在教育新形势下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围绕这一点展开了相关研究。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必要性分析
(一)消除应试教育负面影响的要求
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且已然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学习成绩提升上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本身的教育目标较狭隘,是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及创造力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扭转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党中央和政府部门推广实施素质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旧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1]。从本质上来看,应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应试展开的,是一种淘汰式的教育,分数及升学率是这一教学模式主要追求的两方面,这就导致教育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教育内容上也出现了片面化的趋势,完全以考试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最终也就导致教育效果有待商榷。而在构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之后,真正做到了从多个层面考查学生的成长。
(二)弥补素质教育问题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和社会实际发展作为基础,将学生整体基本素质提升作为根本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但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但对于学生校园活动体系做出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并且在课程体系上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进,使得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冲突性逐渐降低,并且使得学生可以在参与多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基本素质整体提升的目标。
(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和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这一体系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及本质规定。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在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需要作为基础,并在全面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将如下的几个方面具体概括到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中:思想政治道德、社会志愿实践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社团和社会工作等。这些方面也正是当今社会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这不但是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内容。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从课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提升综合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提升本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模块构建分析
(一)活动模块的构建
在构建活动模块的过程中,需要包括如下的几个部分:第一,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定期召开与之相关的各项主题活动。在举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系列活动推进的方式来逐步进行,可以将之分为年度的主题活动以及固定主题的活动。而年度主题活动的具体主题需要根据当前学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需求,来确定一个有关的主题,并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文明修身活动,而其中的固定活动主要包括常规固定活动和校本固定活动。后者就是一些经过长期开展已经形成学校或者是学院特色的一些固定形式的文明修身活动。而常规性质的固定活动,就是包括学校的一些常规教育活动,诸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军训教育等都属于此项活动;第二,素质拓展活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活动类型:1. 竞赛活动,包含学科专业竞赛、体育竞赛、科技文化竞赛。2. 专业拓展活动,即学生在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开发、论文写作、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扩展。3. 创新创业活动,包括自主创业、参加教授及专业工作室项目等活动。4. 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寒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月等活动。5.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品鉴书香、校级竞赛活动、校级大型文艺活动、校级体育活动、院级各类竞赛等活动。
(二)管理模块的构建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中的课程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养成教育,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下的养成教育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文明行为等职业素养。具体来说,管理模块包括如下的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的制定。在这一制度体系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值周制度。而这里所指的值周制度,就是在成立院系领导作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其他各级同事作为成员的院系值周领导小组的前提下,针对学生一周之内的上课、自习、就寝等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做出相应的督查,并将具体的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总结,并在下一周的周一全校校务例会上进行相应的通报。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例会制度。除了周一下午例会制度的制定之外,还需要制定辅导员例会制度以及公寓管理委员会晨会制度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例会制度,从而在各个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还需要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主要是针对院系内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集体个人的考核制度,在全面量化细化各项考核指标的前提下,进行初评和总评,并在年终进行表彰。借助以奖代拨的方式,对各个院系的学生管理活动经费进行下拨;第二,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为每一位学生制定相应的成长档案,并由辅导员将其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以及心理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谈心制度。要求辅导员在每一个学期之内,对于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交谈,对于那些存在特殊问题的学生,需要反复交谈并如实填报谈心记录;第三,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教育制度。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从心理测试到最终的心理教育在内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流程,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并逐步优化其心理品质,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课程模块的构建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中的课程模块,其中的课程也是以素质拓展为主,并辅以相应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指导课程。具体一些来说,对于素质拓展课程,学校里的各个专业需要分别在大学的1 ~4 学期内,设置6 门左右的素质拓展课程,并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3 门进行学习,至于具体的课程内容,需要针对大学生在组织拓展方面的实际要求来决定,并将之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而就业方向课程则需要安排在大学生活的第五学期中,从学生的就业意向出发,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对于人才需求的实际差异,通过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毕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就业方向课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实行,通过这一课程安排,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而最后的就业指导课程也需要穿插在大学生活的1 ~4 学期内,主要是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展开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实践的支持因素分析
(一)教育基地的支持
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拓展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教育基地方面的支持,就是需要强化在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的阵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化教育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开展这一工作的目的,营造了校园内的良好氛围,提升大学生身心素质。并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建设定期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校园歌手大赛,书法大赛等,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和艺术方面的素质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建设相应的科技创新创业基地。这就意味着高校需要财政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设诸如大学生软件开发研制中心等,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场地支持,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中的各项素质拓展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全方位建设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可以通过和社会志愿服务机构组织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志愿实践服务,以便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深化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团队及资金的支持
素质教育拓展体系的落实,无论是在课程还是在其他活动的指导方面都需要相应的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从这一背景出发,高校需要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与素质拓展活动相关的知识,以便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并且还需要定期组织教师群体进行集体培训或者开展外派学习活动,从而在理念和方法上对于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实施给予支持。除此之外,在构建以及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基地的建设还是活动的开展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高校除了需要在财政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之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企业资金和社会团体组织的资金来丰富这方面的资金来源,从而更为有效地为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四、结语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适应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一种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针对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改变,并同时在教育基地、教师和资金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有效构建及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以此来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