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0-11-24李正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文/ 李正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提高,同时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1]。而目前我国的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经较为成熟,对英语专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也较为成熟。但是在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只重视人才的专业能力,而忽略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难以满足未来英语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且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与实践理论研究脱节[2]。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重点

(一)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在培养高校英语专业人才中,为了保证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出台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经验,目前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中,灵活的选科制和学分制是目前实施的通识教育下较为有效的制度[3]。而高校的学分制应该根据当前学校的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可以选择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使学生自行选择专业中的某一系,将单系中的课程内容作为学生必修课内容之一,同时,必修课程中还应该包括一些该专业其他系的学科内容,而选课制度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课情况进行修正。据相关研究发现,在文科课程中,当如果制度规定课程可以随意挑选时,容易出现学生选课时集中在那些考核较为简单的课程上,因此为保证课程强度,在学生自由选课时,应该使学生受到主课程体系的限制。另外,也可以选择主辅型制度,由选择专业中的某一系课程为主,还可以选择另一系作为课程辅助和补充。如果采用主科辅修制度,则要求学生对主科及辅修专业的学习获得一定的学分,包括普通课程和系外课程等。在两种制度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爱好或未来规划的需求,选择其他的学科以及专业课程。在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时间上,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规划权利,保证在灵活的选课制度下,学生还可以有更自由的听课制度。在课程设置的制度中,要突出特色,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和英语专业的时代发展相结合,课程要适应当前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内容上保证实用性以及专业性,跨学科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将多方面融入人才培养课程制度中。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英语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的构筑中,保证学生可以建立起基础知识平台,在保证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上,进一步扩展学科内容,在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中,要确保与教学大纲结合,保证语言把控,突出交流策略与技能。

(二)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在实践上存在短板,需要改善目前学生的实践培养[4]。在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在课程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实践,同时教师需要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调整英语教学安排[5]。加强课程中的实践项目,可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开展,再由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增加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帮助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开展实践。高校应投入更多资源,帮助英语专业的教学设备改善,提高硬件水平,实现现代化课堂。另外,注重高校英语的课外实践机会,包括社团、社会外界的英语使用机会。针对不同年级的课外练习方法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校内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组织的英语交流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中小学英语辅导,提高学生英语读、说等技能的发展。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年级,在校内可以参与各类英语专业技能比赛,在社会实践上,可以参加对中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观察研究,这类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语言学的解析和论证,引导学生专业能力的自我提高。高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应模拟工作环境,并能接受较有挑战性的工作,如对外翻译、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工作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思维模式,开展创新思维英语课程,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应用,构建全新的英语知识网络。在创新思维英语课程中,重点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灵活性、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在书面内容的提高上,利用高校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工具书解决英语问题,教师通过给学生传授阅读、翻译等书面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知识。而在高校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翻译能力的提升,均会帮助学生理解国外文化背景,利用语音实验室、PPT 等多媒体设备,提供多维度的英语教学课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三)语言技能训练与文化熏陶

而在未来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上,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应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下教学理念受到影响,导致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发生了转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中应添加英语文学名著的学习[6]。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增加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英语文学作品的学习,帮助英语专业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加深对各国历史、文化、习俗、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国际交流密切的今天,英语专业的英语技能不应再局限于读、说、译,也要提高对外界文化的了解。从目前的人才培养能力上来看,培养目标要注重培养中西会通、人文素养好的英语专业人才。英语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又属于人文学科,因此在教育中要提高通识教育。当前社会发展较快,因此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在通识教育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完全地满足职业要求,而通过通识教育以及英语文化熏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英语专业人才发展方向。从课程设置上,提高通识教育的比重。对未来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语言技能课程上要精炼,并适当提高文学课程的构成,使学生接受跨文化熏陶。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地压缩公共必修课程,提高通识教育的比重,同时,整合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保证课程具有广阔的覆盖面。在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上,建立文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将专业技能作为内容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英语专业人才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目前的全球化经营网络下,对高校人才的素质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经济的全球化,导致西方思想向着我国的输送频率增加,资本作为输出附带,西方国家利用资本的输出,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高校人才在保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高校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保证学生可以明辨是非。在国外一些不良价值的渗透下,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往往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因此未来高校英语专业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其次,心理教育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需要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可以正确地面对,并了解自我的不足,自主提高;最后,在未来英语专业人才的发展中,较高心理素质的人将会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心理潜能的发挥也会更好地展示人才的各方面素质,提高整体素质。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需求,未来的英语专业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对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样了解,在保证拥有专业知识深度的同时,保证具备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以及与英语专业有关知识的掌握,以帮助未来工作中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三、结语

文章在考虑未来英语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方向改善目前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分析了未来的人才需求发展趋势。从长远考虑,英语专业人才将会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且国际交流频率提高,英语交流与应用将会更加频繁,因此,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顺应时代不断改变,培养出满足未来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英语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