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治理路径

2020-11-23薛茗方

写真地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

薛茗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的环境和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避免基层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建设战略的核心定位正逐步向农村倾斜,“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影响着乡村治理的成效。基于此,本文从基建党建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究和分析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双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275

1 引言

基层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是党执政的基层细胞,也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元和最深厚的支撑点,因此,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城乡基层的现代化,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想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基层治理,特别是城乡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做起。

2 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现有基层党员队伍人员构成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发展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更是如此。在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的大环境影响下,农村基层普遍存在人才外流现象,大多数具备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集中到城镇等发达地域工作。在对很多新生代后备力量进行工作意愿调查统计时,部分年轻人都表达了对进入乡村工作的抵触、抗拒心理,认为这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甚至一些在本村有才干的综合型人才也认为学以致用就要走出农村。因此,现今农村基层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低学历化现象,农村干部不仅工作方式相对简单,灵活度偏低,理论知识储备也不充分,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2.2 活动成效不显著。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基层党建活动开展的成效并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具体来看,基层组织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的形式主要就是召集农村群众“开会”,对不同问题、不同群体缺乏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得力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就必须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群众、引导群众参与解决不同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对部分乡村的土地流失情况进行动态演示,近五年内的数据比对可以利用统计表的形式直观呈现,清楚明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三会一课”,而就现如今一些党建组织的执行来看,“三会一课”的开展距离既定标准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2.3 核心指导作用不明确。部分地区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干部队伍内部并没有明确划分工作权限,职责混淆、管理不当,基层党建的核心指导作用有待加强。党建工作的领导权力不明晰,下级在执行时产生退却、不作为的心理,不能对党的要求和部署作出充分的认识,实践能力大大减退。加之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现有知识储备局限在入党之前的准备阶段,入党后便不再持续跟进有关政治制度的学习研究,既有储备很难适应当前日趋复杂的基层工作要求。

3 基层治理的路径分析

3.1 法律制度保障公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明确“两委会”的地位,根据宪法相关条例,“两委会”具有自治属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及早明确“两委会”的职能、权责等法律制度定位,避免通过行政级别如副科级建制等一系列手段将其定位为自己的下属组织。对确实需要“两委会”协助处理的事务必须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但要避免将所有的基层行政事务都交由社区。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群众对“两委会”的考评,基层群众和“两委会”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双方之间也最了解,因此“两委会”的考评工作由公民直接进行不仅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公众对基层社会事务的参与度。

3.2 从“微改革”入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宏大的改革方式相比,“微改革”往往以问题为导向,在离群众最近的领域进行改革创新,在公共服务供给的距离、时间、内容和方式等多方面方便人民群众。“微改革”能够有效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各地推进的“微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地方治理效能、提升地方治理能力,而且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的集成效应。

3.3 夯实村民自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一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重视基层,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就应将更多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放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使其有职有权有物,能及时反映、协调和解决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二是健全农村土地改革配套制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实现方式,促进土地流转,激发农村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明确延长土地承包期,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与发展。三是推动“三农”问题解决政策。一方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根据市场和国际形势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四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人才力量和工作队伍,不但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民主参与意识和协商合作精神强的新农民,而且要加强农村干部的建设,特别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培育和选拔。

4 结束语

公众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强调的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治要求的。但在目前参与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后,对应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冯博.农村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2):115.

[2] 夏有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选择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8.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