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市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创意转化体系的构建
2020-11-23杨丰齐
摘要: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文化生态资源与旅游业发展联系程度日益提高。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大力扶持地方生态文化建设》,明确了以旅游为基础的传播手段,进行资源全面整合,推动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达到文化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只有积极创新,渗透新颖的理念,才能确保文化资源的转化。因此,各地需要进一步规划“文旅融合、深度体验的旅游模式”,充分挖掘其中内蕴的文化资源,展现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生态资源;完善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23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65
一、引言
创意文化生态资源体系构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属于一种可持续性的新型文化发展形态。每个地区都存在专属性的文化资源与特色景点,如何进行开发整合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政府与企业必须携手合作,深入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挖掘潜在内容,并借助创意旅游的方式,打造一体化的发展结构,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价值共享。
同时,要注重创意转化路径的规划,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的主导作用,达到多赢共生效果。
二、背景分析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批准并正式公布的“文化生态资源整合与转化要求”,各地方政府与企业需要紧密练联系,深入分析个性化旅游模式,充分挖掘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构成可持续发展形态,着重凸显文化价值性。据数据调查显示,在各个省市都存在着丰富的特色文化生态资源,逐步开拓文旅路线,强调地区特色文化体验,构建了利益共同体,这也是文化生态资源创新融合的领域拓展。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政府需开启全域探索,整合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旅游基础等,在政策的引导下创建一体化的发展结构,实现文化经济的协同进步。
从近几年来不间断性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中,特色文化生态资源体系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开创了“文化+ 旅游、文化+ 城建、文化品牌等等,”拓展了创意转化的路径,同时也增添了一丝活力色彩。
所以,只有大力创新改革,推进区域文化生态资源整合,加速各产业的高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化的发展效果,全面体现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真正价值。并且,从网络数据调查显示,现在各市级区域都拥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全域文化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化实际上就是旅游宣传,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只有坚持“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实现特色生态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三、基于“文旅融合”背景的特色文化生态资源转化的根本原则
在多元化市场环境下,文化生态资源创意转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目标,巧妙融合文化与旅游,形成一体化结构模式,转变发展观念与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思想,从而实现特色化发展。从各地域调查分析,大多数民众都向往休闲生活。所以,政府和企业便可以抓住这一点,审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规划创意“文化+ 旅游”模式,以人为核心点,有意图的思考计划,加强对地方性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造,并借助旅游来形成文化类产品,这也是对生态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總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必须推动文化生态资源的转换,以特殊形式来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
地方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包括“农业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娱乐文化等”,其中覆盖自然生态、地理景观、风土民俗、人文遗迹等主体性文化旅游资源。而创意体系的构建,是综合资源总体的表现,以地方文化为基础,核心是对文化价值的开发,打造文化旅游高级产业区,并推出一些文旅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推动了资源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特色生态文化不仅可以展现地区发展魅力,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力,成为了消费的重要形式。
所以说,在当下市场发展中,要巧妙的运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转变展现形式,创造个性化的文化风格,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在规划文化生态资源创意转化体系时,需要着重强调体验性与参与性,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并吸引一些开发投资商,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分布,妥善利用整合,从而满足社会民众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对特色文化生态资源进行分类,继而构建不同层次的发展体系,地方日常生活文化、娱乐文化旅游(休闲、节庆活动),增加文化体验价值,开拓文化旅游的市场空间。
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展现特色文化
近几年,各大城市都初步全面发展阶段,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并联合各大企业打造“文化旅游基地”,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因此,政府需加强对特色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正确把握人与环境、文化旅游等关键点,坚持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积极探索全新的创意转化路径。现下,文化资源呈现着多样化特点,存续状态良好,社会各行业广泛认同。但由于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特色文化不能实现持续性发展,所表现出的优势也并不明显。为此,只有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寻求一种完善的发展渠道,有效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对象,当地政府与企业便可以借助“红色革命文化”,建立专门的纪念馆,旅游资源包括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通道会议旧等等,向社会民众展示优秀文化资源,彻底打开市场。其次。一些旅游企业可以专门开发红色旅游景区,融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让不同的人群感受民族精神与气节,树立爱国意识。或者,也要充分挖掘蕴藏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精品线,促进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地时生态自治区,植被较多,且有着多个旅游景点。因此,可以把生态、文化、旅游三者结合在一起,不断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生态资源,确立产业振兴模式,推进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等,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五、科学合理布局创意转化结构,促进文化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创意体系构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属于不确定性事物,但却体现着文化与旅游的强度关系。它主要遵循的是一种协同思维与共生逻辑模式,主要目的是实现地方经济文化可持续增长。创设协同共生型发展模式,必须考虑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从旅游产业的方向思考分析,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实现主体、利益、价值多元化,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文化生态系统。同时,需要对众多要素进行动态协同,追求“资源互通、价值共享”,达到多方共赢效果。
例如,怀化市政府可以抓住这一点,自主打造品牌,发展文化生态经济,借助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成立大范围的农产品开发基地,依托“梯田群”催生发展稻米、纯酿酒糟、高山茶叶等多种农旅产品,建立统一的品牌,并邀请文化旅游宣传大使,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开拓市场空间,促进全域转型升级。怀化市恒裕竹木开发有限公司的洪江区30万件竹制旅游工艺品生产线的大力建设,为怀化市文化生态资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六、整合文化生态资源,打造文旅IP
根据各城市调研,现在特色文化生態资源较为丰富,所以需要进一步整理,并加强挖掘转化,建设成文旅IP,彰显城市的文化经济价值。与此,还要对文化定位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布局深入思考,结合旅游产业链,进行统筹规划与系统开放,加快创意转化体系的创建。就近些年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来看,整个市场结构较为分散,缺乏一定的产业实践与政策引导,导致整体社会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特色文化生态资源的推广与宣传,需要全面性思考分析,结合人文、景色、产业等多个元素,构建多位一体结构,确保特色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根据《怀化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文件可知,怀化筹资53亿元,重点推进20个文化事业和产业项目的建设。在这五年来打造100家骨干文化企业。这些骨干文化企业通过专门设立文旅IP,整合各类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建立文化产业产业链条。由于“文化+ 旅游,文化+ 建设项目”影响,可以综合两者,明确城市广告定位,主导年轻、浪漫风格类型,以当地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浪漫城市。又如,在规划城市乡村地区民俗产品设计时,可以适当结合民俗文化特色,如客房的建筑、房间装饰、周边环境设计、菜品安排等等,促使游客深刻感受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其中,需要加强对体验服务的建设,专门开发具有个性化的“主题菜单”,让游客自主选择,提高客人自主参与度,扩大影响范围,也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怀化市在实际发展中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地域特色优势文旅品牌。怀化市在文旅构建方面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配合省规划建设大湘西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提升怀化市文物价值;利用怀化市芷江和平文化、洪江区洪商文化、中方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为怀化市文旅发展打下持续性的力量。芷江作为国际和平文化名城的形象享誉世界,品牌效应在节日举办之中逐渐显现,具有良好的招商引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怀化的文旅资源发展。怀化市也通过举办“怀化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怀化市文旅发展速度。
七、以区域特色为基础,贯彻文旅发展路线
基于“文旅融合”发展视域,各大城市要积极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并逐步完善创意转化发展体系,促进文化经济效益协同增长。同时,要以区域特色为出发点,贯彻文旅发展路线,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例如,以怀化市为例,地区中药材资源分布集中,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为此,各大企业可以积极争取项目,抢占发展地位,并依托政府支持与药材资源,进行产业调研与开发,充分展示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产业基地。
其次,可以扩大当地药材的种植规模,着重发展罗汉果、玉竹、紫珠等品种,建设成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并通过“百草园”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一些旅游投资,扩展特色文化发展范围,融合科普、生态、旅游等,努力提高产业效益,形成健全的特色文化体系。
八、结语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近些年形成的产业型发展项目,也是政策引导的成效,是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加强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创意规划,统筹“人、文、景、产”等元素,为文旅融合提供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从以上的论述中,便可以清晰的了解文旅融合不仅是一种模式,更是一套完善的发展机制,在创意转化体系创设中,必须注重文化旅游资源开放,与政府、企业建立情感连接与文化共享通道。
★基金项目:本文系怀化市哲学社科一般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市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创意转化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HSP2020YB19)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能军,黄韧.城市创意文化生态社区:创意街区升级转型的资本路径[A]//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D](2018),2019.
[2] 刘翠萍,罗炳金.宁波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及其对策[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3] 柳鹏,安赛菲,张雪,等.陕南农耕生态文化资源整合和特色旅游小镇协同建设研究[J].河北农机,2019(09).
作者简介:杨丰齐(1981-),男,湖南怀化人,硕士,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创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