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视角下的人文关怀

2020-11-23张淑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张淑娴

摘要:人文关怀是戏剧艺术的灵魂,支撑着戏剧以古老的姿态与诗意的蕴藉深刻地洞察着超越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生命形态。以陈明、徐新华、杨蓉为代表的盐城剧作家群一直以来都在创生着充满温度、暖意、富有人文精神的剧作,形成了戏曲界有目共睹的“盐城现象”。这个群体的剧作家在彼此创作风格迥异中有着最大的一致性:以平民的视角观照着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以及人的价值,表达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民视角;城剧作家群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16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16

一、诗意的空间——平民生活环境的建构

剧作家“为谁写戏”,往往决定着其创作的基本风貌,而剧作家是谁往往是影响其“为谁写戏”的根本因素。不同地域成长的剧作家,往往创作出富有地方色彩、耐人寻味的剧作。这种身份认同是是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各种因子的交融下形成的特殊风貌。

自然环境,不仅产生了当地人的生活情态和民俗习惯,形成了当地人独特的气质和性格,也在剧作家作品增添了特有的地域魅力。盐城剧作家生长的里下河地区,是江、海、河共塑而成的平原鱼米之乡。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自然伟力将里下河海湾之地变迁为河网交错的水乡泽国。缘水而生的地域,水,自然滋养着这一带人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人文情怀。回溯里下河地域的历史,水,给了人生存而不可或缺的依赖但也带来了不可抗拒的伤害。历史上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常常成为洪水发生的重灾地。灾荒时代,饱受苦难的百姓也在此形成影响不小的南北移民文化交融,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苦难的深切体会,造就了里下河地区“敞开胸怀接纳一切”与悲悯平民百姓的人文气质。地域文化影响着盐城剧作家的文化取向与审美选择,因此,盐城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往往呈现大气不失细腻、朴实真切不缺诗意、自然乡野又不乏风趣的创作特色。

在此基础上,盐城剧作家为其大部分剧作塑造了以里下河腹地的某座小城、某个小镇、某个村落为原型的平民生活空间,叙述着富有地域感的小人物动人心弦的悲欢离合。

陈明,30年焚膏继晷、笔耕不辍地创作,他的剧本《鸡毛蒜皮》《十品村官》《送你过江》先后获得文化部文化剧作奖、16届和23届曹禺剧本奖,并连续六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30年来,在全国各地戏曲事业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创作团队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徐新华创作的《小镇》获得文华大奖,编剧杨蓉创作的锡剧《三三》、京剧《青衣》也获得国家资助项目,其他的剧作更是好评如潮。作为一个区县剧团的团长和编剧,陈明和他的创作团队影响力扩散到了全国各地。他的创作风貌以及创作的成长轨迹可以说是盐城剧作家创作情况的缩影。因此,提到“盐城现象”“盐城剧作家”,陈明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代表性人物。

从抗战时代的小村,到现代化的农村,从当代生活的城市到距离遥远的“茅山深处”,陈明“以苏北里下河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原状人物为书写对象”①,为我们描绘了许多个具有乡村渊源和历史意味的平民生活环境。从他创作的剧作文来看,陈明聚焦苏中地区农村平民百姓的生活样貌、地域风光以及民风民俗,这使得他的剧作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也成就了他区别其他剧作家的独特风格。《送你过江》讲述的是在渡江战役的背景下,小人物江常秀、江更富与革命军人郭逸夫等人在苏中长江边芦荻港渔村经历的在革命理想和爱情追求交织下精神的嬗变。陈明为这一个个小人物命运的改变、心灵的涤荡以及精神的成长创设了一个具有“水”这一文化符号的小村落。陈明在《送你过江》中仅有两处处笔墨直接描绘自然风景,不过缘江而生的小渔村却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鲜明的形象。郭逸夫出场的一段唱词:“江风阵阵春色醉,但只见江流蜿蜒,远近村舍,蚕豆花开,芦荻吐蕊,满目诗意尽朝晖”,更富大婚的唱词:“浮云片片月昏暗,江雾绵绵漫江湾”,这简短的描绘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江流宛转、水韵而诗意的长江渔村的自然画卷。文字能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在《送你过江》有限的剧本文字中能想象出这江边渔村多年来的风光与变化。长江是剧本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根基,所以长江也与剧中人物的命运有了不解之緣。弄潮而生的渔民江老大,在江难中救了本是富商之女的江常秀,但将她留做童养媳;江常秀15岁时正准备圆房,丈夫却江上撞船,瘫痪在床,守了10年活寡;为了成全心爱之人郭逸夫的渡江理想而屈从于江老大封建的思想,嫁给小叔子江更富;郭逸夫和江更富为革命理想渡江双双牺牲。长江牵动着剧中小人物的心境转变,广袤而平静地旁观着他们命运的跌宕起伏。

除了以渡江战役为时间背景的《送你过江》,陈明创作的《茶山女人》也为我们展示苏中茅山茶园的诗意风光:“一溪清流半山挂,一夜春雨催蕊芽,一层茶田一层绿,一阵茶歌满山画”,这样优美动人的唱词除了展示苏中的“水墨画稿”,也为戏剧增添了文学性“,文学是戏剧艺术的内核,是戏剧艺术中人文精神承载者,它的灵魂是附丽其上的人文精神,成功的戏剧作品,都在努力开掘文学深度上下功夫。”②

空间对戏剧的影响巨大,剧本提供的环境和风景不仅在文本上体现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也为剧作的舞台呈现提供了诗意的空间。陈明创作的农村系列作品,也为我们展示了富有里下河地域特色的农村风貌。徐新华创作的《小镇》《小城》,小镇与小城的风貌更是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存环境的剪影。可以说,盐城剧作家群为故事的发生找到了合适而诗意的空间,也在戏剧界树立起有历史韵味和人性气息的里下河地域坐标。

二、真实与真诚——平民生活状态的展现

19世纪俄罗斯剧作家契科夫进一步对戏剧的现实主义进行解释,并创作了“诗意的现实主义”的戏剧形态。“诗意的现实主义”不是在惊人而罕见的激变中寻找戏剧性,而是从平淡无奇、无关紧要、习以为常的日常琐事中挖掘耐人寻味的“看点”。一部戏剧出色与否恰恰就在于是否有“看头”,而“看头”是否真实往往决定着剧作是否打动人心。盐城剧作家群一直步履不停地探索生活中真实而耐人寻味的戏剧性,这让他们的剧作产生了很大的一个共同点:流露着温度与暖意。他们真诚地创作,展现了苏北小城小镇有声有色的平民生活状态。

将现实中模范人物的真实事迹在剧本中展现并让观众为之动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戏剧要和现实生活要维持一定的距离感,保持距离的同时又要将人物的真实情状完美地表达,为此,陈明不遗余力地寻找“‘人的状态的行为情感和性格特征”③。陈明注重了对先进人物的平民化展现,他在以盐城伯乐达集团的优秀党员汤稚鸣为原型的淮剧《秋天的思念》中尽情地展示模范人物汤稚鸣的“人的状态”。在愧拜保洁工这一场戏中,汤稚鸣是一个“我行我素不变更,哪怕日后留骂名”无可不可、性情急躁、极富威信的领导,但当她知道错怪保洁工田巧云时毅然决然不顾集团领导的劝说召开大会向田嫂道歉,此时的她毫无领导架子,发自内心的愧疚。于是工人们无不动容,“这一拜是山的气慨,这一拜是海的情怀。这掌声是真情永在,这一拥抱啊,春从心上来!”这时,展现给观众的模范人物也有常人的情感特点和性格特征,而不只是单一的、距离我们生活遥远的学习榜样。在奇遇湖荡边这一场戏中,更是真实地展现汤稚鸣复杂的情绪。汤稚鸣在看望家里失火的田巧云回家路途眼疾发作,而被小偷黄毛帮助。她的内心除了感激“感谢你救我上岸脱危险,感谢你体贴入微无怨言,感谢你患难相助情非浅”,更多的是对公司生产线的担忧“(抹泪)我心里真急出血来了,我不能没有眼睛,我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她担忧并无奈着自己的疾病,却始终对公司的产品和生产线放心不下,这里真实地表现了汤稚鸣焦急忧心的复杂心理状态。

此外,在除夕夜这场戏中,汤稚鸣出差东北,在偏僻的小火车站除夕夜拜年“,夫妻情、婆媳情、母子情在漫天飞雪之中化成一缕温馨,也渗透进每一个观众的心”④。

徐新华给我们讲述的是在名唤“天远”《小城》里发生的故事,小城人民医院副院长、著名眼科医生肖悦华因为儿子不慎制造的车祸从而跌入生活的“旋涡”。故事的一开场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既置身事外又在此山的乐趣。开场是宋玉梅和一群女子在湖滨公园跳广场舞的情景。她们在絮叨着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比如:老头子生病刚出院、女儿要应聘怕延迟、爸妈已经多日不见面、儿子新房要搬迁等等,众人短短的几句话就让观众浑然不觉地代入戏中。这部戏极其地贴近生活,就在吴鹏飞父亲车祸失明但却找不到肇事者,吴鹏飞和妻子宋玉梅的对话时情绪状态真实地跃然纸上:

“宋:(安慰)你不着急,我特地给爸炖的枸杞胡萝卜红枣汤。

吴:(没好气)你以为是坐月子呢?还枸杞胡萝卜红枣汤!

宋:不是爸眼睛看不见吗?微信上说枸杞明目,胡萝卜里有维生素A,对眼睛好……

吴:一天到晚微信上说微信上说,叫我爸回家让你治!照微信上说的治!”

吴因为找不到肇事者焦急烦躁地将火气发在妻子身上,徐新华在这里就捕捉到了人物情绪非常细腻又真实的情感,当我们每个人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时都会产生这样焦躁的情绪。

拉近戏剧与生活的距离实际上也拉近了戏剧与观众的距离,贴近了家常邻里,做到了以人为本。徐新华创作的这部剧也描绘了主演肖悦华接手术、应付招标器械的各种“招呼”、吴鹏飞为了器械招标四处辗转、周晓宇肇事后慌张等等情态,这些就是普通人生活的林林总总。主演陈明矿也在采访中谈到:“我们的戏离生活太近啦,那情节就像是发生在邻居家的事”。

三、极限性选择——平民人性光辉的闪耀

18世纪法国戏剧理论家狄德罗曾提出“情境说”,“情境”说是一种概括戏剧本质的一种学说,是指推动戏剧冲突和矛盾发展的总体背景。法国戏剧家萨特对戏剧的“情境”总结尤为突出,并且建立了“境遇剧”的理论学说。“在一种‘极限性的处境中,考验人的选择,通过选择,人不仅获得了存在的目标和意义,还拥有了区别于他人的本质”⑤。盐城剧作家群创作的戏剧能够引人入胜,贴近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人物创设“极限性”境遇,让人类在极限性选择中发现和审视自己的血肉灵魂。

徐新华创作的《小镇》荣获第15届文华大奖,这部剧表现的是“灵魂的拷问和自我救赎”(导演卢昂语),而这种拷问和救赎恰恰来自于主角朱文轩在飞来横祸急需用钱的处境下抵制诱惑的极限选择。编剧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戏剧情境,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开篇的童声《弟子规》便让人浮想联翩在这个宁静古朴的小镇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故事围绕市级模范教师朱文轩开展,他一生帮助的人不计其数,是众人眼中的文明模范与道德楷模。就在儿子经商遇难被追究法律责任需要赔偿500万的时候,被逼入绝境的朱文轩只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冒领30年前得救的外乡人的酬金,但是这也让朱文轩陷入了自我诘难的囹圄,在电视直播下,朱老爹宣布“30年前救助企业家的人是——”,朱文轩痛苦、焦虑、羞愧的心灵被一个个的名字击中,因为念到的名字虽然是冒领的他人,但好像每一个都折射了朱文轩自己一个一世清白但最终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此时此刻的他在经历被撕裂、被掏空的的精神苦痛。一个艺术形象的完整并且动人必须要有强大的障碍,对于一生只做善事的朱文轩来说,他经历的恰恰是直击灵魂的此生最大的障碍,当他毅然决定翻山越岭过心里这道坎,坚持自己的本心向他人說出事实时,他便完成了“灵魂的拷问和自我救赎”。在这样的紧迫情势和两难选择中,朱文轩彰显了自己人性的高贵,也涤荡和纯净了戏里戏外人的心灵。正是徐新华深度地观察与关照人物的心灵,剧中的人物才能熠熠生辉。

陈明也极其重视对人物极限性选择的思考,常常能为我们展示摇曳多姿的戏剧冲突。陈明创作的《菜籽花开》给我们展现了人物深刻考验和心灵的叩问,主人农民企业家顾双成在冲刺全市十大道德模范之际,多年前恩人被强暴生下的女儿突如其来喊他“爸爸”,对顾双成来说认不认,留不留是一个极限性的选择。留,无法给众人交代也势必错失自己道德模范的奖励;不留,故人的恩情终究付诸流水。是为了冲刺大奖公开菜花不堪身份与其母亲的悲剧命运还是坚持大义放弃拿奖完成恩人临终嘱托,这是对顾双成血肉灵魂的叩问,甚至也成为顾双成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模范的考验。如果他放弃心中的道德高地,而为了大奖苟且,那么道德模范奖项也是一个虚伪无实际意义的存在。最终,顾双成承认菜花并为其保守身世秘密展现了他属于人的道德担当。这些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都是盐城剧作家真诚地发现和审视平民人物血肉灵魂中的真善美。

盐城剧作家一直在聚焦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一次次地贴近小人物,尝试着叙说能产生心灵触动的故事。他们秉持着对戏剧艺术的追求,锲而不舍地调动着属于里下河地区特有的文化历史意蕴,抒发着对里下河腹地上生命与人性的礼赞,在戏曲式微的时代将淮剧“下里巴人”走到戏曲现代戏的“阳春白雪”,为戏曲界树立起盐城独有的地理坐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324024Z。

注释:

①陈明.从生活出发到融入生活[N].光明日报,2016-01-04(015).

②黄建生.中国当代戏剧需要人文精神的烛照[J].大舞台,2007(02):24-26.

③陈明.实话实说秋天的思念.盐城市剧目工作室.2009年10月13日.

④陈明.实话实说秋天的思念.盐城市剧目工作室.2009年10月13日.

⑤顾春芳.戏剧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47.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