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阅读生活中的“断裂”现象

2020-11-23

现代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断裂阅读者亲子

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由个人兴趣驱动的、带来心灵享受的、自由的私人活动,会从生命较早阶段的某一个契机自然开始,然后持续一生,一直充满魅力。

一个成熟阅读者的阅读旅程,自然会包括阅读技术及阅读能力的进阶、阅读视野的拓展、阅读内容的丰富、阅读兴趣的迁移等阶段,但此时的状态和未来的状态之间,不会出现突然的“断裂”。父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也需要着眼于此,让孩子幼年、童年、少年时代的阅读活动成为他一生的阅读生活的良好开端,并成为可持续一生的阅读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但相当多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父母并不曾着眼于孩子的持续阅读。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在几岁之前读了多少本书,亲子共读已经坚持了多少天,为孩子“讲读”了多少本书,为培养孩子阅读能力花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经济上的投入,却鲜少关心孩子能否在成长中,一直热爱阅读,把阅读当成享受而不是任务。

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孩子阅读生活中的“断裂”现象。

第一,阅读者角色断裂,无法进入和保持“我读”的状态

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陪伴、督促下,一直“扮演”一个阅读者的角色,但从未明白阅读是自己的事,从未成为真正自主的阅读者,从未进入“我读”的状态。等到父母希望自己“功成身退”、孩子开始自主阅读时,阅读者角色的“断裂”就会显现出来——孩子根本不知道没有父母的陪伴、督促,阅读该如何进行。

第二,阅读意愿断裂,无法保持“我想读”的状态

很多孩子每天都要求父母给读书、讲书,而且读得太少不行、讲得太短不行,由此,父母们会非常高兴地认为,孩子阅读意愿强烈、阅读兴趣浓厚,特别喜欢阅读。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只是喜欢“听”而已,或者只是希望借由“阅读”这种活动,更多地享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他们根本就不想自己拿一本书来读。

但孩子并非天生如此。每个孩子在一两岁时都对探索外部世界有浓厚兴趣,书也是他们探索的对象之一,他们想尝试自己翻书、看书。但父母常认为,没有大人帮忙,孩子读不懂,于是从一开始就深度介入孩子的阅读活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我想读”,就会变成“我想听你给我读”。

第三,阅读能力断裂,无法达到“我会读”的状态

很多一直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父母,并未关注过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在读”,而不是孩子是否“会读”,是否“越来越会读”。

但一直“在读”的孩子,一部分因为根本不是在自己读,几乎没有发展出阅读能力,一部分因为长期只读绘本等对阅读能力要求不高的读物,阅读能力的发展大受限制。两种情况造成共同的结果,就是当孩子需要运用属于自己的阅读能力、独立完成阅读时,阅读能力的不足暴露無遗。

很多一直在进行亲子共读的孩子,上学后却连最简单的数学题目都读不懂,很多一直读绘本的孩子,迟迟不能开始阅读绘本之外任何其他类型的童书,都是典型的阅读能力“断裂”,而且这样的具体实例比比皆是。

第四,阅读活动“断裂”,无法达到“我持续读”的状态

阅读者角色、阅读意愿、阅读能力“断裂”的结果,是阅读

活动的最终“断裂”——孩子的阅读活动在某个阶段停滞下来,进而慢慢停止,再无进阶和持续。

有的孩子是在父母不再陪他进行亲子共读时停止阅读,有的孩子是因为无法从阅读绘本过渡到阅读纯文字书而停止阅读,有的孩子则干脆因为父母对于阅读活动的过分控制而厌恶阅读。

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遭遇“断裂”,可能比根本就没有开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更糟。从未被如此培养的孩子,还可能在未来的某一阶段、某个契机,通过“自学习”和自然的过程,开始真正的自主阅读生活,而由父母采用失当的理念和方法培养的孩子,重拾阅读时则需要首先摒弃经年习得的错误做法,这比从零开始更困难。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阅读手册》    作者:真心爸妈)

猜你喜欢

断裂阅读者亲子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浅谈弥合城市断裂带的可实施性意见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青海省门源县红沟铜矿矿体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探讨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