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青睐”哪些人?
2020-11-2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2007年至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组织下,全国14 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近10%,也就是说,目前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糖尿病。据2013年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0.9%。
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人群易患2型糖尿病。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视为2 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超重(BMI≥24 千克/平方米)或肥胖(BMI≥28千克/平方米)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肥胖的程度越严重,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耐量受损的人和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更高,要注意定期去医院体检。
分娩过体重4千克以上新生儿的女性,或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生活方式以靜坐为主的人。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患者。
血脂异常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毫摩尔/升和(或)甘油三酯(TG)≥2.22毫摩尔/升],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及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短暂的高血糖并不可怕,因为可以想办法对血糖加以控制,可怕的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
会损伤身体各器官。据统计,
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管病变,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疾病。国内一位著名糖尿病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是血管受损患者。”
长期的高血糖,使我们有血管、神经都被浸泡在“糖水”里而受到损害,引起功能和结构破坏。血管是各个脏器营养物质运输的“公路”,也是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一旦受到破坏,各个组织器官功能也将受损。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对血管形成伤害。大血管受到损害,会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以糖尿病并发肾病及视网膜病变尤为严重。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保持良好的代谢控制,维持胰岛细胞功能,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是长期而细致的过程,必须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医患合作,并着重从心理建设、饮食调理、运动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让血糖降下来、稳下来。
降糖求“稳”不求“快”。降血糖以平稳为佳,血糖降得太快,往往会造成血糖大幅波动,波动性高血糖对身体影响更大。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对胰岛细胞功能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即使血糖不是很高,但是血糖波动大,也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因此,控制好血糖的同时,一定要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摘自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血糖控制一本就够》 主编:李宁 李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