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探索创新型翻译学习方法

2020-11-23孙宇宋洁李润洪邹洁颖刘文飞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

孙宇 宋洁 李润洪 邹洁颖 刘文飞

摘   要: 本文以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为例,探讨学生在翻译大赛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翻译大赛对日常翻译学习的促进,以赛促学,探索更加有效的翻译学习方法,革新翻译学习方式和手段,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关键词: 以赛促学   创新型翻译学习   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

一、翻译学习现状

1.教学课时少,学习兴趣不浓。

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开设专门的翻译课,部分院校到大三学年才开设翻译课,通常只开设一年,每周学时较少,不能保证翻译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大三、大四学生忙着准备就业、毕业实习和考研等事宜,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所剩无几。如此短期内想要完成系统性的翻译学习,包括翻译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翻译理论,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兼顾适量的翻译实践,难免捉襟见肘。促使翻译课程教师顾此失彼,学生在翻译课上往往只触及毛皮,收效甚微。

2.学生基础较差。

首先,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双语知识,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对跨文化的透彻了解,还需要对翻译学科和理论、技巧等有一定的掌握。但现实是,部分高校学生语言能力比较薄弱,甚至汉语水平都很堪忧,翻译学科的基础学习,比如理论和技巧之类的学习更是缺乏,导致一些学生翻译能力匮乏。结果必然是,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其次,翻译的过程不仅是参照原文的语句进行直译,还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译者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

3.重理论而轻实践。

当前高校翻译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枝独秀,学生在课堂上显得被动。同时,翻译课过于重视理论传授,课堂课下练习时间较少,学生即便掌握了理论的精华,但是缺乏实践和机会运用,沦为纸上谈兵。学生面对冗长的语篇,根本不会想着主动翻译,甚至会直接使用机器翻译,最多在此基础之上稍微做修改,后面也不会反思和总结,导致翻译学习停滞不前。

二、湖北省翻译大赛

湖北省作为高等教育重镇,翻译教学与研究历史悠久,成果斐然。比如一年一度的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是湖北省最权威、最专业、最具品牌价值的年度翻译赛事,在全国翻译界享有盛誉。湖北省翻译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25届,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规模,最核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推动高校外语教学整体发展,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营造对外开放的软环境。翻译大赛是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和翻译水平能力。翻译大赛面向大众,形式正规,题型多样,不仅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以加强知识储备积累的目的,还重在强化学生的双语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湖北省翻译大赛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我校已连续数十年参加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参与人次越来越多,成绩屡创新高,影响日益扩大。翻译竞赛是翻译教学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发现和反思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参赛者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暴露日常翻译学习中未注意的知识点,平时经常忽视的翻译实践能力,以及翻译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问题。通过大赛的参与、组织与评价,探索创新型翻译学习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翻译的理解和学习,改进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突出实效,构建综合翻译能力。

1.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参加翻译大赛达到调动广大学生翻译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首先,学生参与翻译大赛本身会运用已学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技巧。备考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温习翻译理论,技巧、文化差异,对翻译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赛后的评价和反思会促进翻译的学习。一方面大赛取得佳绩能明显提高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会寻找自身短板和不足,为下次翻译大赛查漏补缺,提高翻译能力。再者,从学院层次来看,可以以翻译大赛为契机,不拘泥于比赛,根据翻译大赛的独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2.以赛促练,提高学生领悟翻译内涵的能力。

翻译大赛短语翻译一般取材于具有省内特色事物和现象及新形势下的时事热点词汇,这就要求学习密切关注本省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家大事。此外,大赛经常出现俚语,这些俚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具有特定的文化情境,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跨文化的知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大赛题型多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理解题目整体大意的基础上猜出短语意义,又可以在阅读上通过对比理解某一词汇或句子在整个语篇中的含义,更可以让学生在跨文化意识下进行中英段落互译。

3.以賽促学,以赛促练,探索创新型翻译学习方法。

鉴于翻译大赛的特殊性及学生翻译学习现状,翻译大赛中常设题目包括一些俚语、成语等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又可以体会文化差异。对翻译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促使学生涉猎不同的语料,扩大知识面,更多地了解各种题材语料中涉及的翻译理论,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1)培养思维转换能力。

湖北省翻译大赛的题目中的部分干扰选项部分是按照中式思维设定的,这种译文读起来比较生硬,体现不了原文的实质。诚然,中式英语在国内各高校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我们还是要避免中式英语,培养思维转换意识。一般来讲,英汉思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整体思维与分散思维,结果思维与主题思维等。

例:All the wit and learning in the economic circle will be present at the seminar.

译文:所有经济界中的专家和学者都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这里的“wit and learning”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表达方式,字面意思为“智慧和学习”。要具体理解其含义必须把它译成具体的形象,即“专家和学者”。

再如:Concern lingers that the banks could experience a shortfall in capital in the future.

译文:各家银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这种担心挥之不去。

这里的“concern”是一个无灵成分做的主语,但是译文中的主语是“各家银行”。据此,可以看出如果不了解这种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方面的差异,就很难进行灵活、对等的转换,很有可能导致死译和硬译。

(2)扩大知识面。

由于翻译大赛题型复杂多样,内容涵盖商务、金融、贸易、文学、外交、国家政策等諸多领域,因此在设计翻译教学课程时应该多方面选材,学生通过接触不同题材的文章能够较好地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下面以文学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为例阐述其中的不同。

例:Taking his cue from Ibsens A Dolls House, in which the heroine, Nora, leaves home because she resents her husbands treating her like a child, the writer Lu xun warned that Nora would need money to support herself, she must have economic rights to survive.

译文:作家鲁迅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一书中得到启示,在那本书中女主人娜拉离家出走是因为她憎恨自己的丈夫对待她像对待小孩一样,作家鲁迅警告说:娜拉需要用钱来养活她自己,要有经济权利才能生存。

文学翻译题材在翻译时要注重它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翻译时要注意做到达意、达旨、达效和达趣,注意文字修辞手法方面趣味性的体现和传输,不能简单地把原文直译一遍。

例:We should make effort to earnestly sum up the remarkable outcome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system of Party and state institutions and modernize China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译文:要认真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种政治题材的译文常用无主句翻译,句法结构工整,政治色彩浓厚,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基本国情。

(3)重实践,勤练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多练习,加大练习量,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翻译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

可以根据翻译大赛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积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英语表达。教师要探索新的实践方式,例如:实习式(hands-on approach)和工作坊式(work-shop approach)等翻译教学新理念和模式,学生要深入情境体会翻译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建立从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的有力衔接,全面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翻译题时的自信与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加深翻译理论的运用,不断总结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翻译实践。这样,一段时期的坚持必定会带来翻译能力的飞跃和翻译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近年来,如何优化知识竞赛并促学,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为热门课题。建设创新性竞赛模式,改革竞赛内容,构建“以赛促学”的竞赛模式,建立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创新型学习方法是竞赛的最终目的。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旨在挖掘和培养在翻译领域有兴趣和潜力的学生,为志在从事翻译事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不足之处,获得与全省高校翻译好手交流的机会,借此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加深对翻译这门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以上大赛探索出的新型翻译学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翻译能力提升途径,能有效提高翻译学习者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商务英语翻译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曹明伦.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3]Jone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郑晔.近50年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理工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探索创新型翻译学习方法——以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为例”(编号:X201910920095)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刘文飞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
以赛促学 以学促效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教师介入在高职英语“以赛促学”中的应用
以赛促学、以学促赛、赛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