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成瘾对大一护生的学习影响研究现状

2020-11-23陆茵赵兰兰舒璇侯蒙蒙张婉晴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学习成绩心理健康

陆茵 赵兰兰 舒璇 侯蒙蒙 张婉晴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一护生手机成瘾的相关研究和调查,探讨手机成瘾对大一护生的成绩和行为的影响,并且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方法 借鉴相关的计量量表,如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英文简称MPATS)、自我认知倾向测评(英简称DISC)设计创建问卷对某医学院489名大一护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大一护生智能手机成瘾与学习成绩情况成负相关,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成正相关,手机使用成瘾确实会对大一护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结论 大一护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容易受手机成瘾这一因素的影响而成波动状态,且心理健康状态、自我认知情况、人际交往行为等都受到相关影响。应特别注意有负面情绪的学生,定期询问其心理状态观察其知识掌握情况。通过积极有效的策略引导大一护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

【关键词】大一护生;学习成绩;手机成瘾;自我认知;心理健康

引言

得益于互联网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信息革命使得IT行业迅猛发展,电视、手机、电脑等产品也应运而生。智能手机也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升级,手机的智能化标志确定。人们运用手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生活的便利度。可以说是人手一机,手机使用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大学生,手机的出现对他们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手机成瘾的危害,《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一天的手机使用时间长达5小时17分钟。网络社交功能的使用在里面的占比最高,达38%;消遣和工具类分别占28%和27%;电话和短信时间占比最低仅有7%。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加重,对手机使用的时间过多并且产生了依赖的情况从而难以合理的自我控制去利用智能手机及相关电子产品,且在心理和生理甚至是学习成绩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立足于此数据和推测本文研究对象大一护生作为大学生的群体之一,其学习成绩的情况也应收到相关的影响而呈现波动状态。

不同的研究成果对手机使用过度这种情况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例如手机依赖、手机使用成瘾、等等,本课题将以手机为媒介并对某一些使用功能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提高了对智能手机使用的渴求感和依赖状态。并因此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功能出现强烈的不利影响。本文将研究对象具体化,试图从大一护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角度,观察心理健康、焦虑、情况,结合挂科率以及使用手机感受,得出大一护生这一群体的学习成绩是否手机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因手机成瘾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大一护生,提供建议和方向。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大一的本科护生,整班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为97.2%。其中男生有125人(25.72%),女生为360人(74.07%)。

1.2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问卷:自编一般资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在学校担任的职务,是否挂科使用手机是否直接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玩手机的感受,包含了三个量表,包含了43个项目,运用五级计分,受测的大一护生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差,手机成瘾的程度越高。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8.0進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并以图表形式展现具体数值,分别用x2检验和t检验计算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明显性。

2.研究结果

2.1一般人口学因素对大一护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经过卡方检验可知,男性的挂科率为68.3%,女性的挂科率为38%,对应的p值小于0.05,因此男性挂科率显著大于女性。经过卡方检验可知,经过卡方检验可知,独生的挂科率为54.5%,非独生的挂科率为42.2%,对应的p值小于0.05,因此独生的挂科率显著大于非独生。且经过检验,对护理看法与挂科与否对应的p值为0.519,大于0.05,因此挂科与否不受对护理看法的影响。经过卡方检验可知,是否热爱护理与挂科与否对应的p值为0.739,大于0.05,因此挂科与否不受是否热爱护理的影响。经过卡方检验可知,毕业是否从事护理与挂科与否对应的p值为0.516,大于0.05,因此挂科与否不受毕业是否从事护理的影响。

2.2大一护生学习成绩与手机成瘾的相关性分析

从上表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分别和mpats, K10两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大学生学习倦怠和mpats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90,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和mpats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学习倦怠和K10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8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和K10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3.分析与讨论

3.1护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家庭支持。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有一定的联系,较为开明的父母家庭关系一般比较轻松,学生的压力性会相对小一些,学习动力相对较高,相反的家庭关系紧张会导致护生产生抵触心理,学习动力和热情下降。有研究表明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家庭,护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效应性都比较高,成绩及综合表现也良好。

(2)述情障碍及生理状态。述情障碍可以称作称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是个体缺乏他人和描绘自我情绪的能力,表现在情绪识别困难、情绪描述障碍以及外部思维三个方面,以往的大量研究都发现,多种人格特质都对手机成瘾倾向都有显著的影响,恰好述情障碍是我们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手机成瘾的倾向不仅和生理心理状态有关,还受到了述情障碍的影响。述情障碍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对学习起到了不良的阻碍作用。相反若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良好,能够使自我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良好的生理状态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睡眠是人最需要满足的生理需求良好睡眠促进人行动的积极性,近些年对国内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的调查表明,一学生健康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压力,体育锻炼,人际关系,睡前上网等均与睡眠质量存在着联系,而手机的过度依赖会影响睡眠的质量,不利于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最终使手机依赖的行为更急严重。

(3)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反应了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是的反应和自信程度,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对于学业完成度的自信和适应性也就越强。有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拖延行为也就越少,该学生完成学习进度和生活任务时越准时。这类学生更愿意去挑战一些具有困难的任务,他们乐于付出和采取策略从而减少拖延。恰恰相反,学业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则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信心不强,常产生逃避心理,从而不愿意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容易陷入物质依赖,比如手机依赖。从而导致拖延并对学习成绩产生相应负面的影响。学习动机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都是为了满足学习的内在需求从而促使学习行动而产生的一种动力。他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内在学习动机更侧重于学生对学业的兴趣和信心以及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外在的学习动机相对持续时间较短暂,对学习的持续性影响不高,所以内在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呈现良好的推动运用,从而对学业成绩产生良好影响。

3.2大一护生学习成绩与手机成瘾关系的相关研究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对于大一护生手机瘾对学习的影响上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都从生理和心理上阐述了有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不利影响,国外的研究成果更重点放在“问题性使用手机”这一方面。虽然关于手机成瘾的相关研究较早但是有关于大一护生手机成瘾的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立足于学习成绩的研究,根据现有相关成果可以将手机成瘾对大一护生的学习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自觉性影响。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虽学习态度上总体不如中小学生,但是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意义的理解程度高于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内在动力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注意力。相比较而言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繁多,学习任务较重。更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是手机使用成瘾的高发人群,造成情感及情绪上的缺陷,对情感上的缺陷进行弥补更容易造成手机依赖的现象。再者大一新生由于刚经历了高考的严峻洗礼,进入到离家较远的大学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离开了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对自制力有着很大的考验,再加之医学知识的难度较大很难过渡,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打击,容易从电子产品上寻求安慰,造成大一护生手机成瘾的现象加重。手机成瘾影响学生自觉性,即使有学生拥有认真学习欲望,在电子产品的诱惑下也很坚持下去。

(2)占用学习时间。足够的学习时间是良好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 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手机成瘾与学业倦怠度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能够正向预测学业倦怠水平。大一护生的年级较低,学习适应性不足,手机的过度使用会所带来的低效型、失控性都会导致精力不佳,影响睡眠质量,这就造成学习时间的缩短。另外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影响听课效率,课余时间手机不离身的行为影响了课余作业的完成率,不利于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学生相对而言, 有着更佳的情绪调节和思维控制能力。环境的适应力也更好,更有利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3)影响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贯穿于学习的全部过程,学习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不断变化的过程。良好且充满有序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精力和状态,手机使用打游戏,使得学习环境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的专心化学习。智能手机使用成瘾这一行为破坏力大一护生的有效学习条件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和自控力的养成,并且对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都有影响,破坏健康的生理状态和学习环境。并且手机成瘾者会对周围同学产生不良的带动和干扰,从而缺乏一个安静祥和的学习环境。

3.3对大一护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建议

(1)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大一护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以后要成为医护人员的后备军,促进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但穿着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手机成瘾的行为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手机的全面认识以及培养媒介素养正确的认知自我,提升主体意识,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计划优化时间管理以及增加积极体验,强化情绪管理来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个体的坚定意志力;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老师的安慰,适当参与校园文化,增强现实交往的能力,在群体中得到更高的提升,降低自己的手机依赖度,贯彻落实自我管理实践。

(2)提高社会关注度。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伴随着手机成瘾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大家对此的关注度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手机成瘾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学生群体,甚至存在于一些社会工作群体。学习成绩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掌握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著奠基的作用,护生的学习成绩关乎了其在临床的实践能力。手机成瘾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该着重引起关注,提高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措施来约束

(3)构建完善的约束制度。大一护生受学校的关注度较高,且管理也相对容易。所以学校完善构建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其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可以在组织活动方面多多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里特点,保证大学生具有充足的文化娱乐真正的实现走出网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活动室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在课堂纪律方面,应该严格管制上课时使用手机的现象,例如设置手机袋要求课堂时间全部上交手机保证学生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手机成瘾的状态走出来。

参考文献

[1]方小平.大学生解释偏向、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9):224-231

[2]Lin YH,Chiang C,Lin PH,et al.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martphone Addiction[J]. PloS one,2016,11(11) : e0163010

[3]黄俊霞,梁雅丽,陈佰锋,陈玉娟,宋建根.大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7):534-538.

[4]梁洁.医专生手机游戏成瘾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浅析[J].校园心理,2018,16(01):73-75.

[5]朱宇航,郭继志,李敏,胡善菊,罗盛,董毅.山东省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03):240-244.

[6]Taylor G J.述情障碍理论与研究的最新进展[J]。加拿大精神病学杂志/加拿大精神病学杂志2000,45(2):134-142.

[7]陈奕荣,邵华.述情障碍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机制:自尊和交往焦虑的双中介效应[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02):79-86.

基金项目: 2019年皖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资助金项目(WK2019S35)。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学习成绩心理健康
兄弟让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名落孙山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分析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