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专业建设与创新途径研究
2020-11-23史国兴
史国兴
摘 要:技师学院是以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师班学生的培养是技师学院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技师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表现。技师专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技师学院的办学方向,加强技师专业建设和创新是技师学院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潮流、大力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技师教育 校企合作 校本教材
2019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党和国家对技工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青岛市2019年初制定了《青岛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对引进的全职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给予高额的安家补贴和奖励。淄博市2019年12月也在“人才新政23条”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升级完善,推出了37条含金量更高、实用性更强的政策措施。
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向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的重任。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技师班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占年招生总数的15%左右。随着技师班招生人数的增加,笔者所在学院的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同时也给教育教学能力和高质量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技师班毕业生能否达到企业对职工的能力素质要求?当前的技师专业建设是否与技师层次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这都是当前技师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师学院技师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当前,技师学院技师班的学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社会招考的高中、中职毕业生,这类学生大多没有专业基础,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实训能力亟待提高,在专业学习上往往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和惰性,需要细致有序的教育引导。另一类是本校选择升读技师班的高级技工班毕业生,这类学生大多本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选择继续学习,实训能力比较强,理论基础尚可。第二类学生中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专业素养一般,欠缺提高专业能力的主动性,但其乐于参与学生管理和各类文体活动,热衷于在活动中寻求自身价值。
(二)师资配备缺乏系统规划
由于生源质量长期处于较低层次,学生管理难度大,且技师班学生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技师学院把绝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力量集中在了初中起点高级技工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当中,投入到技师班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师资力量受到限制。尤其是班主任,往往优先安排学生管理能力并不突出的教师担任,而班主任学生管理的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目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升级,高级技工班毕业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比例将会不断提升,因此,确保技师班的教学和管理质量刻不容缓。
(三)现用教材的一体化程度不高
当前,技师学院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体化教学已然成为技师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从目前的改革成效来看,大多数的技师学院都在投入力量进行尝试,但不同技师学院不同专业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和开展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各个技师学院对于提高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都有共识,但在如何有效组织理论教学上仍然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一是短期内无法改变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心理;二是缺少真正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材。虽然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时尽可能地采用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但也仅仅局限在任课教师本人或者教学团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水平,无法体现最先进生产技术对专业理论的需求。这些都对技师班学生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培养需求
预备技师的培养、实训过程应尽可能与企业生产现场相近或相同,以此来保障技师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可以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笔者所在学院自2009年整合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习实训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除数控加工专业外,大部分专业的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现场还相差较远,实训课题与实际应用仍有较大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预备技师培养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购买现代化设备。
(五)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渗透
目前,大部分技师学院校企合作远达不到校企融合的程度,没有对校内技能人才培养产生太多积极影响。以笔者所在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当前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是选派教师进企业授课,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专业能力为主,对提高在校生的专业能力几乎没有帮助。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在3~5年内将会普遍得到提高,而学校培养的技师班学生接触不到来自企业的先进技术及实训环境,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加强技师专业建设的建议和创新
(一)加强技师班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的配备
将技师班作为展示技师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来抓,认真研究高级技工起点技师班和高中(中职)起点技师班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操作等方面的接受能力和特点,选择专业素养强、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和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优先考虑学历层次高、具有技能大赛参赛和带队经验、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力争实现技师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开发和完善技师班教学课程结构体系
技师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在生产一线通过长时间持续的实践积累而成,技师学院的学校教育很难完成这一培养过程。因此,预备技师的学制培养需要探索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和现场适应力为核心的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常规的理论授课、操作训练与典型工作现场有机结合,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常规教材,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进行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
(三)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定向培养力度
近年来,随着企业自身转型升级,传统的以学校培养为主的技能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淄博是老工业基地,随着企业的转型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将向技术型、研发型、管理型等相关类型的人才转变。以笔者所在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应认真总结当前技师班的培养经验和不足,紧跟国家和地方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步伐,加强与当地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做实做细订单式培养,让企业成为学校的教学延伸,让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基地,不断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促进校、企、生“三赢”。
(四)引进企业生产环节的探索意见
技师班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是确保培养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的大多数校外实习基本都以流水线作业为主,实习期间学生基本没有解决设备故障和完成设备装配等技术含量高的锻炼机会,更谈不上参与技术创新。因此,要解决学生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生产的问题,可以尝试将典型企业的部分生产线引入到技师班的实训教学。比如,电力设备企业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柜组装涉及电力拖动控制实训、直流交流调速控制等课程,自来水公司的恒压供水系统升级改造涉及变频调速、PLC控制技术应用等。引进典型企业的生产线或者组装工艺,既能解决学生无法参与企业生产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实现校企“双赢”。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