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导入

2020-11-23束庆娟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建构主义

束庆娟

摘   要: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规划逐步进入发展建设阶段,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中国文化,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大要素。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助力器,英语教学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以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为切入点,就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具体提出一些中国文化的导入方法,以培养出具有中国文化基因与中华灵魂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   中国文化

一、引言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领边国家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大契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显得更重要。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不仅充当着“语言传递者”的角色,更在建设国家文化与话语“软件”,塑造我国良好形象和提高我国国际话语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语言与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我国应该利用此次机会,进一步让我国的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软实力,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英语是让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建构主义角度,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一些的有效导入中国文化的方法。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传播

建构主义源自教育学,作为学习理论视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主要目的是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恰当扮演支持的角色。换句话说,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一个建构的过程,该理论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文化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迁的,且是动态发展的。外语文化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也就是建构者的学习文化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文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增进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感情,才能保证学生即使离开校园也能够自愿持续不断地更新文化知识储备,强化文化传播能力。这也是本文在解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方面问题的角度。关于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不少,比如何东的“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融入;江滢滢的“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方法”及苏雪梅的“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与重构”等。但很少专门从关注学生本身学习文化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文化输入情况,大多研究都是从课程结构、考核评估方式、教师中国文化素养等方面讨论改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本文从建构主义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本身认知情感行为为突破口,找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国文化的途径。

三、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

为了了解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笔者就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频率情况、输入内容及教师对学生文化情感认同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校就是一所建立多年的高专院校,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以本校为基础,共计发放问卷调查100份,调查对象包括本校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大多来自不同专业。统计问卷调查信息,得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大致如下:

1.输入频率低,单向输入明显。近几年,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改变,例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等。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太好,英语基础不牢固,英语学习自主性差,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输入,教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应试教育,自身文化知识储备,教育观念等,更加专注深厚高职高专学生基础,上课重点基本放在语法单词上,基本忽视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输入。现在市场上使用较多的高职高专类公共英语教材涵盖的主要是西方文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偶尔涉及文化时,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文化单向输入明显。学生接触英文介绍我国文化的机会很少。再者,学生实践中国文化英语输出机会几乎为零,第二课堂未能成功利用。真实语境下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语言交际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更直接导致学生语言实践能力逐渐退化。

2.内容层次较浅显,理解表面化,基本没有实用性强、难度适中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本地特色文化英文教材。纵观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书中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较少,缺乏系统性,而且涉及的内容层次较浅显。教师主要介绍一些文中涉及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方式,并没有深层次地对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介绍,更别提情感引导,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忆关于文化方面的英语单词,并没有对文化及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难以对本国文化产生情感。另外,由于部分内容过于陈旧泛化,或者难度深度过高,缺乏实用性,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3.缺乏关注学生文化情感认同度。一方面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所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英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对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文化方面知识不足,对学生的文化输入意识淡薄。课文中西方文化较多,教师多数关注西方文化点解释,缺乏与本国文化的比较,更缺乏引导学生对本国文化在情感上的认同。第三,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如今学生接触的信息文化种类繁多,难以像老一辈人,对本国文化具有充分的认识。

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方法

本文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主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角度讨论如何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国文化。

1.认知方面。这是建构者在建構过程中的第一步。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用英语宣传本国文化,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认知度,需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接触中国文化的英文介绍,加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发挥学习建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传播中国文化。毕竟,只有多输入才有可能多输出。要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书内容进行调整,系统连贯地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尤其多增加中国文化积极正面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另外,内容的难度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实用度而定,否则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让高职高专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中国文化,教师需要多采取文化比较法,让学生学会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优点。同时,让西方文化,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在对比下显得更清晰,让学生在文化比较中学会欣赏多元文化,掌握处理文化冲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和“人文”的功能。

2.情感方面。作为建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学生,对于本国文化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也就是我国未来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前提是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情感。尤其是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多需引导。因此,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增加对学生中国文化情感的教育内容,让这些文化知识内化为他们独有的、具有个性化的精神财富。多利用网络资源,发现多种有趣的呈现方法,创设更多真实语境,给学生真实感受体验语言的机会,比如,增加学生外出实践做志愿者介绍中国文化的机会。教师通俗易懂地将中国文化用英语呈现出来,将中国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增强本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主动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的欲望。

3.行为方面。依据建构主义,最终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建构者也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操作训练。有了基本认知和情感以后,还需要利用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教学环境中的信息传媒体,既要考虑到自己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努力发挥协调教学环境的能动性,以有效的教学组织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外语。为此,教师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让学生课下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视频,课上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观后感,写总结报告。运用交互式教学法及体验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基础,增加学习趣味性,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行为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提前阅读,然后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还可以创建文化网站,教师上传各种文化视频、资料,让学生参考学习,发挥自主性。学校需多设计各种有关文化的英文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引导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鲜活的传播中国文化的语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兴趣、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十九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我国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经济带来发展机遇,更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高校教育重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要做好这项工作,高职高专学生要对本国文化有深入了解,具有较强的本国文化认同感及用英语传播文化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加强中国文化教学,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调整行为,发展技能,实现外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何东.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語文化的融入[J].跨文化交流,2017(1):98-100.

[3]江滢滢.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30-231.

[4]彭熠,赵慧君.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功能拓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3):83-91.

[5]苏雪梅.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与重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9(2):79-81.

[6]周颖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湖湘文化导入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88-89.

[7]余正荣.走向生态人文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8):41-45.

[8]杨金龙,沈骑.“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外语专业人才的价值重塑——“工具”与“人文”之辩[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8):36-41.

基金: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酒店英语》(2017kfk222);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创新研究》(TCSZ2018 JYA004)。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