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及评价研究

2020-11-23付佳闫实石丹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大数据资源现状

付佳 闫实 石丹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但由于传统的信息技术处理手段有限,大量的文本类信息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近年来出现的大数据技术使得大规模的海量信息挖掘工作成为可能,由此大数据技术受到各行各业的极大关\注。在这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作为高校职能实现的支撑之一,是大数据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信息资源的现状,对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及评价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未来高校信息资源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高校信息;大数据;资源;现状

引言

随着时代脚步的发展,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大数据已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并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个行业领域中产生的数字痕迹(或者数据)—大数据,正在被大家所利用,给生产、生活、学习等带来效益和便利,作为当今最有效率的新型资源,大数据不只是意味着大量的信息,更意味着将海量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其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但是目前的数据都分别掌握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手中,其中高校不同于其它机构,它是向政府和企业输出高质量人才的“桥梁”,因此建设高校信息资源及评价研究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及评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掌握高校信息资源的现状,才能对其建设及评价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终端、云服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信息数据也呈指数增长趋势。目前,大数据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学术界基本上认为主要是指软件和硬件工具,程序集相关的感知、采集、加工、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数据。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实物资產等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数据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挖掘出数据对象更具价值的信息。在教育领域,远程教育迅速发展,与LMS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更大的数据和更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特点主要由以下几个:(1)规模性;(2)多样性;(3)快速性;(4)价值性。除上述特征,大数据还具有可变性、真实性、复杂性、大量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利用,为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做出指导,为以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高校信息资源的现状

(1)信息资源的不均衡:由于高校的发展、学科的设置、财力、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分布不仅不集中而且不均匀,而在一些重点大学,如“211”、“985”所得的信息电子资源都明显较多,其数字教育水平也高其他普通高校。其他高校的则相对较为薄弱,缺乏数字资源尤其是外文数据库。除此之外,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都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就导致教育资源的落后。很多高校出现“信息孤岛”,往往发达地区的高校的信息资源比较充足,但落后地区的高校信息不畅通,从而无法实现互识、互通、共享的良性局面。

(2)特色数据的不重视:在特色数据方面积累一部分有价值有特色的文献资料,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转换成为数字资源。高校的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一直充当着倡导者和行动者。

(3)大数据信息的安全隐患:在高校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过程中,涉及众多的参与主体如各级各类二级教学单位、行政职能部门及相关大数据企业等,若对数据的归属权缺乏明确规范,则会导致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目的的海量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中有大面积披露数据隐私的潜在危险,而这些记录数据一旦被泄露,则会对个人隐私造成极大侵害。2017年11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连披露吉林、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苏、广西、陕西、山东、四川、贵州等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官网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随后教育部发布第9号预警,防止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尊重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目前,我国关于教育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问题研究较少,应加快制定有利于促进教育大数据的准确、规范、统一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法律及标准。

3.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及评价

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技术性强、建设周期跨度较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按照顶层设计的思想,树立全局思维,尤其强调整体层面的统筹协调,注重多部门协同联动,才能构建一套科学性和可行性俱佳的有效路径以及评价体系。

3.1整合高校信息资源,实现开放资源共享

将资源结构重新规整,使之更具结构化并且建立一致的检索通道与访问站点,形成以学习、研究、论坛及管理为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中心,为大众提供简单、高效的检索服务,是大数据环境下开放大容量信息互相共享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各种信息共存模式和大数据资源相互流通而提出的大容量信息共享平台,其主要目的就是各种资源共享,从而打破“信息孤岛”局面。建立的主要目标就是建设一个更简便、独立、开放的全民共享模式。

3.2重视图书馆数据信息,创新检索模式的创新及延伸个性化定制服务

在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扩展检索能力不足,无法有效解决检索平台间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缺乏统一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的检索技术,将成为图书馆检索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着科学研究对象虚拟化,科研需求知识化,科研交 流多样化和科研数据共享化的挑战,需要构建学科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打造研究型用户的一线服务以及开展深度的知识咨询服务,最终提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生命力。杨景光则从学习分析技术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优化思路,通过收集用户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跟踪覆盖读者的学习过程,为用户量身定制服务,提供智慧学习环境。

3.3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提高保护意识

网络系统安全预警机制,提高数据收集、分析、研判能力,构建大数据使用管理的保障机制。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高校应在制度规范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制定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共享及应用规则。南京邮电大学以2017年网络安全法公布实施为契机,从顶层设计上入手,完善网络安全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网络安全管理队伍、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加强应急事件和特殊时期的管理,做到了事前可防范、事中可控制、事后可处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结语

目前,高校大数据信息资源在高校中已经大范围覆盖,但是对其如何构建及评价的研究还是存在信息资源的不均衡、不安全及特色数据的不重视等问题。因此,要以内在需求为驱动力,构建合适宜的高校信息资源网络及评价路径,确立自身的大数据应用模式,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内部多部门、校际等之间的协作,有效推进高校信息资源的相关研究,从而实现大数据及其技术的具体应用,创新高校信息资源的管理服务模式,提升高校信心资源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

参考文献

[1]于施洋,王建冬,童楠楠.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信息服务创新: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电子政务,2016(01):26-32.

[2]王美玲. 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TQE362)

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MYYB20180006)

作者简介:付佳(1981.06-),女,黑龙江安达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建设。

猜你喜欢

大数据资源现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