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改变世界
2020-11-23李健齐永超王飞
李健 齐永超 王飞
·编者按·
疫情是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与价值。尤其是在欧美疫情反复之际,中国制造在驰援欧美防控疫情的物资的同时,还成为其生产和生活产品的重要供应来源。
中国的月度出口数据显示,中国的家电、机械、电子和新能源等产品出口保持了连续几个月的增长,有些产品前十个月同比增速也较高。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顺利签署,也将为以上行业与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新的基础。
事实上,家电与机械行业的一些龙头公司早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一些公司则走在成为“中国制造业名片”的路上。如果翻看外资持股情况会发现,外资早就布局了这些公司,也许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制造”正改变世界。
RCEP为“中国制造”“添砖加瓦”世界级公司将应运而生
RCEP将使中国全产业链制造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中国制造业一定会涌现世界级的“超级公司”。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0月份进出口金额累计超过4100亿美元,其中出口2300亿美元,增长了11.4%;进口接近1800亿美元,增长了4.7%。家电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出口方面已经从疫情中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1-6月份中国家电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速为-2.8%,1-10月份则回正且升至9.7%;累计金额的同比增速也从4.2%扩大到了19.1%。
对此,《环球时报》采访的环球分析师指出,中国江苏、广东等地区的来自全球的订单纷纷而至,这和中国控制住疫情有很大关系,这些订单可能本来属于其他国家,但由于疫情原因,其他国家生产力不足,所以更多商家找到了中国企业。
中国对疫情的高效防控,为中国企业在生产环境方面创造了比较优势,但中国企业本身也很“争气”。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的部分产业本身就是服务全球的供應链,在海外供应链受限的情况下,替代效应更加突出了,这就带来了出口份额的提升。在需求方面,欧美国家都推出了积极的刺激政策来托底经济,虽然海外疫情依然严重,但他们对于实物的需求并没有下降,有些甚至还在提升,带来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向好发展。”
不过,这种特殊时期的替代效应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拿到了海外市场发展的长期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11月15日,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中国制造类企业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新基础。
悟空投资投研副总裁江敬文评价说,“RCEP签署对中国有重要意义,我们能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制造的优势。”他说,“拆解RCEP我们可以看到,RCEP包含很多方面内容。在货物贸易方面,在协定生效后,贸易区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行零利率,这有利于降低各国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中国而言,我们近几年一直面临着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转移的问题,而RCEP有利于我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在传统产业上实行一体化。同时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的承诺下,中国企业可以找到更广阔的市场,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光伏以及有竞争优势的家具、工业制品等多个领域将打开更大的市场。”
图1 出口数量:家用电器: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Wind
在市场扩大的同时,中国企业将更加“渴望”且有必要进行产业升级。深圳市同威投资高级研究员兼风控总监谭琳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RCEP增加了贸易的便利性,但我们也将直接与日韩的高端产业展开竞争。从二级市场来说,长期利好一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如消费电子、家电、通信设备和其他高端制造业的龙头公司。”
整体而言,RCEP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是,一些竞争力弱的公司将被迫退出市场,一些持续升级保持相对优势的公司将晋升为世界级公司。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有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谭琳举例说,如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和恩捷股份都是全球主流供应链龙头;在消费电子产业链和通信设备领域,也都有中国企业能达到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工程机械中三一有机会超过卡特彼勒。
从未来投资收益来说,家电、机械、电子和新能源这些赛道或个股,孰优孰劣呢?江敬文说,“对于基本面优秀的公司,我们都会纳入股票池,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相信若干年后,这些公司中一定会有世界级的‘超级公司出现。”
格力、美的将成全球白电“双寡头”小家电可能诞生十倍股
“结合收入、利润,以及智能设备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等情况,我认为格力、美的未来会不断抢占全球的领先优势。”
“在全球扩张中,中国家电龙头有很大概率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公司。”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很看好家电企业的未来机会,“格力、美的的成长可以参照日本家用电器扩张和发展的轨迹,我认为这是指日可待的。”
在张可兴看来,格力、美的在国际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因为它们的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就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这种优势在印度、非洲等市场更加明显。而且,这两家公司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还很低。“所以,结合收入、利润,以及智能设备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等情况,我认为格力、美的未来会不断抢占全球的领先优势。”
图2 部分家电企业2018年以来营收(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张可兴的观点“获得”了海关数据的“证实”,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家电出口数量三季度以来显著提升,其中,7-9月,出口分别为33713、34182与34246万台,10月为31560.9万台。
同期家电行业财务数据显示(申万行业数据),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1.81%;第二季度同比下滑16.82%;第三季度实现了大幅逆转,增长录得16.97%。以白色家电为例,58只白电个股中,三季度有45只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占比高达78%,高于2019年同期的46%的占比。
《红周刊》记者以投资人身份向美的集团董秘办相关负责人求证其业绩增长原因,对方表示,业绩增长包括海外很多产能还未恢复以及订单向中国转移等多重因素。
“白电企业海外订单近期增长很快,是这些企业长期的综合的竞争优势的体现,包括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优势,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杭州亘曦资产基金经理董高峰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指出,“白电的几家头部公司2010年以来一直在慢慢布局海外市场,比如并购海外家电品牌来弥补海外发展品牌力不足的问题,如美的收购日本东芝家电,海尔收购意大利品牌candy等。从效果来看,这些头部家电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了40%甚至接近50%。这也是为什么白电龙头能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一个代表。”
因此,董高峰看好这些白电龙头的后市,“白电龙头的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性比较好,海外市场份额也会持续走高。”
从白电双寡头投资价值来说,有投资人指出,在确认标的能够连续5-10年保持行业第一的前提下,估值贵一点也没关系。而张可兴则认为,可以参考耐用消费品公司的估值方法,在公司处于非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企业的估值基本在10-20倍之间。
与给大白电不高的估值不同,张可兴认为,如果能抓住小家电领域的发展机会,收益会非常不错。“比如智能扫地机这种大单品,最初年销售一万台,但最终可能会成长为一年销售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会持续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反映到二级市场上,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会出现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涨幅。就像做豆浆机的九阳,以前仅依靠一个大单品豆浆机,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和扩张。”
可智能扫地机这种产品目前还是小众产品,张可兴对此指出,“恰恰是因为这样,很多投资者才可能漏掉这个行业,也未必能够感知到相关企业的优势”。
银杏环球资本董事长张峰还向《红周刊》记者指出,“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小家电企业的研发进步,在电机方面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甚至有机会超越海外企业。目前中国小家电企业要补的课是品牌、全球渠道和经营管理水平。”
但小家电仍面临品牌忠诚度不高,大品牌公司介入“抢食”的风险。张可兴指出,从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来说,依赖一款产品或几款产品的小家电公司,确实不如格力、美的这类依靠多元化的产品线实现业绩增长的公司。这也是寻找高收益小家电个股所需要警惕的事情。
机械设备处在世界尖端三一被继续看好
对比估值来看,三一重工相对较低。無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来看,“三一重工还没有看到天花板,行业集中度还在提升的过程中。”
和白电双寡头类似,机械行业也是中国具备部分优势的行业。江敬文认为,在经历了技术吸收、研发突破的蜕变之后,国产机械设备的性能已跃升到了世界顶尖之列。“具体来说,国产设备的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厂商服务好、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所以机械各子行业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目前机械行业龙头公司开始主动出击,寻求海外市场的扩张。”
图3 部分工程机械上市公司近五年三季度营收(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挖机销量27331台,同比增长60.5%,延续销售强增长态势。10月内销23892台,同比增长60.7%;出口3439台,同比增长59.4%,海外市场复苏强劲。
江敬文认为,从上市公司财报能够看到,历史的进程正在得到验证,国产设备市占率不断提升;相关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也在快速增加。《红周刊》记者统计,对比近五年第三季度营收来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恒立液压等均出现显著增长。
谭琳也认为,国际化、老龄化、城镇化都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成长逻辑。如三一重工2019年海外收入占比18.72%,海外业务成长空间大。另外,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很高,并且全部费用化,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全球龙头卡特彼勒。对比估值来看,三一重工又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认为,投资收益水平比较可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来看,三一重工还没有看到天花板,行业集中度还在提升的过程中。”
具体到细分行业,锂电设备中的先导智能、油气设备中的杰瑞股份、检测服务中的华测检测、通用自动化中的拓斯达和埃斯顿等,是目前国内的细分龙头。
对于上述这些企业的机会,张峰向记者表示,“强者恒强的趋势依然不会变。‘一带一路带动了中国的机械企业海外份额的持续增长,中国对外输出的是经济繁荣,特别是以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基础设施来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过去开放所积累的经验和核心能力,对外出口也是中国竞争力对世界经济复苏所做的贡献。综合以上分析,我们高度看好中国机械制造企业的长期机会”。
电子行业投资前景乐观2021年估值在20倍以下的公司已经“现身”
电子板块目前出现了一批到明年估值处在20倍以下的公司。“切换到明年视角,我们是能够看到安全边际的。”
相比机械行业几乎站在全球顶尖的地位差别明显的是,中国电子行业还在快速追赶中。按照工信部的划分,全球制造业分为四级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美和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中国目前处于第三梯队,短时间内格局虽然改变,但中国电子制造正努力向第二梯队攀登。
海岛投资董事长张锐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针对两个领域做了投资逻辑:一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二是电子消费品和上游配件制造行业。
图4 集成电路出口数据
数据来源:Wind
具体而言,我国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行业目前呈现突飞猛进的状态。不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还是产业基金的大力投入,都从客观上为我国的半导体制造和研发产生了催化剂作用。在芯片的先进制程领域,我国企业目前还处于跟随状态,例如芯片生产龙头——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仍主要在14纳米的级别,而台积电和三星已经量产了7纳米和5纳米的半导体芯片,并朝着3纳米级别的制程进行投入。但中芯国际在电子元器件的其他大部分设计和制造领域,还是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在消费电子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华为、小米、vivo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已取得了全球超过36%的市场份额。另外,在新兴的消费级产品无人机市场上,中国的大疆依然扮演着独角兽的角色。在传统的PC市场上,根据IDC公布的数据,联想品牌依然占据着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以上都是我国目前在消费级电子产品市场上长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已可堪称世界级品牌。
而随着我国消费级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上游的零组件供应商,模组供应商同样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张锐指出,由于国产零配件供应商的发展时间较短,前期以代工为主,技术积累和研发资金投入相对有限,总体竞争力和国外的零组件供应商还难以掰手腕。“以京东方为例,虽然年均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且产品覆盖了最先进的AMOLED,OLED 等高中端产品,但与排名第一的Samsung Displays市场份额上有很大的差距。据韩媒2020年上半年的报道,2020年1季度在全球的OLED市场中,三星仍然占有接近90%的市场份额。”
韦尔股份作为国产CIS芯片的龙头企业,也同样面临努力追赶的局面,在国际市场上和三星、索尼、苹果等国际大厂正面竞争。“但我们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在短期内无法追上国外这些企业。”
虽然如此,投资人对2021年电子行业机会普遍保持乐观。美港资本合伙人张李冲判断,全球手机销量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滑后,明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日前在和华安基金进行的一次演讲中也谈到了电子板块的机会。“在这波疫情之后,很多欧洲、日本的企业想把业务或子公司出售给中国企业,而且中国企业的过去历史证明,我们能够非常好地实现这个整合。
某券商分析师也提到,某日本大型材料企业,它在中国区的业务计划要卖。还有一个欧洲的优秀的汽车领域的音响供应商。(这些企业)都是5-6个亿的利润,但是中国企业买进来肯定是做10个亿,这些趋势都没有发生变化。
对于估值水平,赵晓光认为,从6月份开始,电子板块出现了一定回调,经过4个多月的估值消化、股价调整,目前出现了一批明年估值在20倍以下的公司。“所以趋势没有变化,反而在强化,估值也在逐步回归正常,切换到明年视角,我们是能够看到或有一定空间的。”
新能源車是未来最好赛道
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以至全球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本土公司整体相对弱势,这也就令该领域变成了寻找黑马的宝地。
对比以上行业,“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领域之一,类似于十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我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能够占据绝大多数汽车市场份额”,张李冲表示,他对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很乐观。
从政策来看,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20%;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江敬文测算,以中国2019年2577万辆销量为基数,假设中国新能源车2025年、2030年渗透率分别是20%、50%,对应的销量分别为515万辆、1288万辆。
赵晓光也认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我国存在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因为汽车行业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汽车行业的前100强零部件公司,一年加起来共有7万亿产值收入,其中95%被欧洲、日本企业控制。
巨大的市场,整体相对弱势的本土公司,也就变成了寻找黑马的宝地。比如,新能源车零部件龙头宁德时代PE超过了120倍,总市值为5800亿元。张峰从横向角度比较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从5%在未来几年达到25%。类似宁德这类的中国产业链龙头,基于全球竞争力,业绩会具备确定性较高的爆发性。LG化学是新能源电池全球第一大供应商,全年装机量为41Gwh,略高于宁德时代的40GWh,我们预计未来两者的全球份额也将不相上下。但估值方面,宁德时代目前5800亿人民币市值,而LG化学的电池业务单独看只有2400亿人民币市值,只有宁德时代的不到一半。”
因此,短期高估值看起来危险,但很可能是“假信号”。江敬文也表示,“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市场往往会给予其不一样的估值。从新能源车、智能手机、光伏等新产业复盘结果看,科技产业爆发初期,估值中枢往往非常高;即使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估值中枢回落的幅度也会相对可控。‘成也政策,败也政策,市场有时候很担心政策的扰动会影响行业景气度。但未来除了政策驱动,产业自身的发展周期也在向好,我们已经看到,有越来越多证据在兑现,景气度的可持续性是支撑行业估值的重要原因。”
在今年2月份时,北京某大型私募的掌门人在一次内部分享会上对宁德时代做了剖析,他判断,新能源车是一个五年增长五倍的行业,宁德时代作为高速成长的公司,现在看起来好像贵了,但放到5年期看,回报不会小。“贵和不贵其实是估值指标的一个选择的问题,不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什么好、什么不好,估值问题则要视公司情况和行业情况而定。对于这种高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如果看静态估值,很容易错过长期的投资机会。我们对于这种高成长性的行业,喜欢采用‘终局估值,认为可能宁德时代5年后市值是1万多亿。”
投资人们对以家电、机械、电子和新能源车为代表的几大行业的远景都很乐观,对投资价值的判断虽有区别,但认定这些行业会是市场的长期主角。当中国企业晋级为国际超级品牌的数量逐渐增多,那么二级市场上超级回报的机会一定也会跟着增多,到那时“中国制造”不仅仅改变市场产业链格局,还将改写全球资本市场的价值版图。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买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