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
2020-11-23李增虎
李增虎
摘 要: 在国家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进一步提高广大普通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全面实现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总体目标的同时,为推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终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具体载体和教育基础,更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在教育领域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重要通道。课堂教学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和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全面完成既定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是新时代每一位从业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音乐教材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给高中音乐课教学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的新理念和新标准。作为检验能否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教学总要求。因此,教学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在确保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终极目标,就成了我们重点研究的现实问题之一。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周报》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现在的普通高中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其中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认真分析并广泛调查后发现,首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竟然成了造成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低迷的首要因素。对部分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给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广阔的技术空间,但是,依旧有不少音乐老师上课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为了自己方便,一些老师竟然连录音机都不愿意使用,更不用说多媒体的全面使用了。另外,一些老师很少主动分析和研究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真实情感需求,音乐鉴赏和其他模块的教学内容,也是完全根据教材安排按部就班。生疏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乏味的课堂氛围,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备课和授课安排方面,部分老师没有对教材安排的内容和准备鉴赏的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和认真研判;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的音乐知识和鉴赏的内容,往往因受作品题材、风格、年代、地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及情感需求相去甚远。更有甚者,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教学检查,部分学校里非专业的“代课老师”,还把高中音乐课俨然上成如同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授课模式,不仅违背了音乐艺术及教育的基本规律,更让高中学生对音乐艺术曾经拥有的美好向往荡然无存。更有甚者,近年来,在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过于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和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不良现象,在普通高中学校里普遍存在。一些学校对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高中艺术教育和艺术课程教学,采取可有可无的放任的态度。长此以往,这种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国家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造成从业老师心疲力乏的不利局面,而且会挫伤广大音乐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尊心。因此,如何有效杜绝上述不良教育现象的发展和蔓延,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革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兴趣与音乐课堂教学
兴趣,作为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不仅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事物的基础,更是源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促使人积极从事某一事物最直接、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力之源。对于几乎所有学科而言,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乃至教育成败的重要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完全可以逐步培养的。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基本接近成年人,不仅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自我意识的强烈作用下,会对各种不同的新生事物产生浓厚的探索冲动。教师不妨尝试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适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加以引导,结合音乐艺术的属性特点,激发他们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强烈愿望。在课堂教学实践和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中,不妨尝试将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与音乐艺术特有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又稳定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帮助广大高中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当然,这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也是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方法和建议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方面的兴趣培养,却是考验一个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强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分析学科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对从事的学科及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研判,认真阅读教材的构成和涉猎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心中有底。针对高中年级的学生,我们要善于从分析和了解学生情感心理特点和艺术审美水准方面入手,基本掌握学生群体的情感需求,且对教学对象整体有基本的认识,努力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尝试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大胆探索和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学平台和空间相对封闭的特点,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们结合聆听、演唱、演奏、创编及其他艺术表演活动,积极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与他人分享;抑或表达对不同音乐作品蕴含的艺术内涵的理解或艺术形象的认知;针对教材上部分因地域不同、年代久远而拿不准的教学内容,尝试让学生当堂发表鉴赏需求和内容建议;为了照顾部分学生的心情和保护他们的隐私,我让他们将自己对音乐课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写在纸条上匿名上交,课后通过分析和梳理,将其中有益的建议和要求,作为自己平时备课和实施教学改革的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不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大大提高。
2.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公平、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从老师做起,师生平等是课堂气氛平等、和谐的首要因素。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和学生群体融为一体,采取科学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和引领全体学生结合音乐课程的各个模块教学,充分体验不同地域、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艺术情感和文化内涵,逐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和求知欲望。另外,课堂教学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吸引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对优秀音乐作品的主动体验和分析过程中。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个体的鼓励,引导和激励他们勇于展现个性特点和创造才能,讓他们在主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真正认识到自身在音乐专业方面存在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和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育人目的。
3.注重学生年龄特点,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年龄特点和地域特点是高中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艺术方面最鲜明的特点。就高中学生而言,高中学生身心已接近成人,才思敏捷,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自我意识及个性特点鲜明。目前使用的高中音乐教材,其中选编的内容大部分是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且不同的版本具有鲜明的特色。然而,正是由于受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少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和音乐爱好特点相去甚远。我们以《〈高中音乐鉴赏〉湘教版》为例,教材中选择的不少音乐作品都具有明显的南方特色,情感表现、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等,和长期地处大西北的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许多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总是感觉作品的艺术表现与自己平时的音乐认知和音乐感觉不一样,对课本上许多作品在理解和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样,不但影响上课效果,而且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作品《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小河淌水》等,这些作品虽然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特色浓郁,但对于久居西北内地、对南方音乐艺术非常陌生且社会阅历相对欠缺的青少年来说,是不会真正体验到作品蕴含的情感和内涵的。我们不妨尝试从学生平时相对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形式的作品入手,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积淀的,和家乡、校园、老师、朋友等有关的优秀作品,与教材里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置换,这样可以有效促使学生通过体验,真正认识到家庭、学校、亲人等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加强课外延伸,注重兴趣引导。
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不仅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更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逐步形成且日益鲜明的“成人”感,让他们主动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又无拘无束的展演活动,将强烈的表现欲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利用校园文化活动适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活动,在为满足学生群体艺术需求和情感需要提供平台的同时,有助于从中发现具有优良音乐禀赋和艺术天性的学生个体。在老师的系统训练和专业教学中,让他们努力将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引领这些优秀的学生个体,为他们逐步发展和成长为不可多得的音乐专业人才打好基础。总之,在这个知识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只有立足本职,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努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学会应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在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的同时,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2]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