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11-23曹蒙洁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曹蒙洁

摘   要: 民俗的传递,关键在于精准的表述、恰当的对比和深层次的感悟,使学生能够感受并把握民俗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观念。本文以华侨大学留学生民俗文化课堂教学案例为例,通过对前期教学设计及后期具体实操的反思,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背景,提出“有效的教学准备”“跨文化的对比”“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恰当的教学用语”等四点切实可行的民俗文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 民俗文化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操   教学反思

一、引言

《汉书·王吉传》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文化传承深远、积淀深厚,汉语的内涵与外延繁杂而庞大,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语言要素知识的教授,还要深入剖析、讲解我国的民风民俗、思维视角和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必须给予民俗课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民俗文化作为世界了解我国的一扇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输出形式,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有利突破口,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能够帮助外国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地域的中国人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事风格,更好地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对中国各地区民俗文化及其渊源的探究,有助于激发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特定语境下汉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开设民俗文化課,是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堂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课为例,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背景,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二、民俗文化课堂教学设计

本章节以华侨大学2016级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中国民俗文化课为例,还原教学过程,对从中发现的问题与收获的心得进行提炼总结,提出教学反思。

(一)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

首先对教学做前期准备,包括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与定位、设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难点与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并安排课时。此次教学,教学对象汉语水平处于中高级阶段,主要来自东南亚诸国,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多有相通之处,对理解中国文化、民俗拥有天然优势。

基于上述条件,对此次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传统民居中六种主要的民居样式,以及其在不同地区所呈现的不同风格;(2)从对民居样式的介绍中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3)了解造成不同地域民居差异化的原因;(4)能够进行跨文化民居民俗的差异性对比分析;(5)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及跨文化思考的能力。

2.教学内容:选取《中国民俗文化》第二版(主编:柯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五章第一部分——中国的居住民俗为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民居中六种主要的民居样式、特点和风格(教学重点),以及造成不同地域民居差异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故事导入法、趣味诠释法、举例说明法等。

4.课时安排:1课时(50分钟)。

(二)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8分钟)

3.学习新课(4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对“安居乐业”“衣食住行”等成语的讲解引出“居”“住”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说明中国人对房子的重视。

(2)讲解课文内容(3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六种传统民居,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这些传统建筑,对这些建筑物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

①讲解中国传统民居中极具代表性的六种民居建筑,主要采用图片法、问答法、故事导入法和举例说明法等,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首先讲解北京四合院,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四合院式民居的构造、特点和风格,以及其在中国各地区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样式和特色;采用问答法,帮助学生在不同四合院式民居图片和相应名称之间建立连接。其次讲解干栏式民居,在讲解干栏式民居之前,采用跨文化对比法,先展示东南亚地区的干栏式民居样式,询问学生其母国该类民居的主要特点和功能;随后展示中国干栏式民居的图片,就两种民居进行跨文化对比。第三,讲解碉楼式民居,采用趣味故事导入法,选用一个美国曾将中国碉楼式民居误认成炮台而加以提防的小故事,引出中国碉楼式民居极强的防卫功能,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民居需要防卫功能”,了解碉楼式民居内部构造、用途和风格样式;随后讲解该类民居在建造过程中所需要关注和避免的风俗禁忌。第四,讲解帐篷式民居,以“夏天蚊子肆虐,人们要用蚊帐防蚊”这一话题为切入点,引出与蚊帐外形相似的帐篷式民居,介绍蒙古族牧民选择帐篷式民居的原因,并从其内部构造、结构特点和设计特色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帐篷式民居进行对比。第五,讲解窑洞式民居,以北方冬天寒冷为引,讲解窑洞式民居冬暖夏凉的特点,和“平顶式窑洞”“靠崖窑洞”“天井窑洞”三种窑洞类型的建造原理和建筑特色。第六,讲解船形屋民居,以船形屋民居奇异的外形、防风防雨功能和独特的文化符号,引出该类型民居的由来,并详细介绍船形屋民居的特点。

②在讲解详细六类传统民居的基础上,采用举例法、问答法和讨论法,分析、讲解中国民居的六大特点。一是实用性和多样性,即各类型民居建筑特点所体现的实用价值和中国不同的民居样式,以及同一样式民居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建筑特色;二是审美性和情感性,从学生对民居外部特点的直观感受入手,分析中华民族设计民居时的审美与情感倾向,如四合院式民居的中正对称,以及其体现的长幼尊卑、和为贵的家庭伦理观念;三是区域性和差异性,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外来文化融入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分析造成中国传统民居区域差异的原因。

③以“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色,与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有什么异同之处”这一话题为引,引导学生思考造成中国与其母国民居的差异之处,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④补充讲解中国传统民居中著名的“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向学生展示印有中国各地不同类型民居的邮票,采用询问法让学生指出每一枚邮票所对应的民居名称及建筑特色,再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讲的六种中国民居。随后,进行扩展性提问,问题包括“你住过这些民居吗”“试用几个词说说这些民居建筑的外形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种民居”“你最想住在哪一种民居里,为什么”等,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讲内容的理解情况。

三、民俗文化课堂教学建议

在参照第二部分所做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后,本章节结合授课心得、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建议进行了教学反思,从中发现并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由于留学生母国与中国在文化传统、国情、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民俗文化课在面对不同国家留学生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有效的教学准备对于民俗文化课至关重要。課前,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进行了解,包括年龄、国别、汉语水平、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理解程度、性格爱好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拟定教学过程。完整的民俗文化教学流程包括复习、导入、讲解、巩固和总结,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材料的准备务必充足且谨慎,尤其是和民俗文化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的选取,力求突出和典型,并避免带有地域或民族文化歧视色彩。

(二)跨文化的对比

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而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跨文化差异。目前,我国现有的民俗文化教材多是对中国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做对比分析,缺少跨文化的对比。对外国留学生而言,在汉语课堂上通过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对比,既可以引起共鸣,助其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中国文化,又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增加对异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民俗文化课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认同,重在分析与讲解,大篇幅的分析、讲解容易导致说教式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也可以进行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民俗文化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范畴,实现生动而有趣的跨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

(四)恰当的教学用语

教学用语主要体现在难易度和语速两个方面。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课的教学对象是汉语水平处在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已经有较扎实的汉语基础,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对待汉语为母语的学生那样,引用大量的特殊语境下的语言进行授课。课堂用语过于复杂和难懂,一节民俗文化课就会变成一节“阅读理解”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实现。教师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用语,掌控好难易度。授课语速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听课的反应及时调整,语速过快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语速过缓则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四、结语

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课区别于普通的技能知识授课,表述的是抽象的文化符号,其所传达的是一种深层次感受。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准确传递、表达这种文化符号和感受,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笔者基于授课实践提炼出的四条经验,仅是在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探索中所迈出的微不足道的一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研究、探索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柯玲.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4):5-11.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4.

[4]欧阳祯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杨继洲.初级汉语教程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6.

[7]钟敬文.民俗文化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6:3.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