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致化管理的实践路径研究与探索
2020-11-23马晓伟王桂波薛金燕李彦芳
马晓伟 王桂波 薛金燕 李彦芳
摘 要: 精致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有机融合,是比规范化管理标准和要求更高、结果和效益更好的一种管理模式。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重任,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精致化管理,研究和探索高校精致化管理的实践路径,对提高高校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精致化管理 实践路径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精致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和谐发展,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形成管理的“精致文化”,实现至真、至善、至美的管理目标,实现教育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精致化管理的实践路径研究与探索,对指导高校推进管理工作精致化、提高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致化管理的内涵
精致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至真至善至美的管理境界,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对流程的优化、对过程的把握,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调控、领导等精致化。
精致化管理是最初起源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由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将这一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領域,以达到精致育人的目的。精致化管理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注重管理过程与细节,又注重管理结果与效益,是实现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相均衡的管理。精致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在工作中系统思考、精心设计、周密计划、规范实施、及时检查、科学评价。管理中既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体现高度的人文关怀,最终提高精致化管理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精致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国家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精致化管理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管理中既坚持科学原则,采用科学方法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又体现人文关怀,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尊重人、关怀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管理活动,是高校实现高质量治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迈入普及化阶段,外延式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才是党和国家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核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写进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十九大报告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虽只有一词之别,却反映了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的更高要求、更迫切期待和更坚定决心[1](73-8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高等教育的效果主要通过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落实在高校人才培养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6-14)。因此,高校要坚持精致化管理原则,以人为本,落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政策,科学开展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水平更高、质量更优和效益更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发展和保持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实现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三)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科学选择
人才是强国之本。经济全球化和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国家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更迫切。当代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时期,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多重价值观的冲击和难以辨别真假的碎片化信息的刺激,使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出现积极面与消极面共生的复杂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教育模式[3](27-28)[4](125-129)。
高质量与个性化的教育是精致大学的核心追求[5](65-71)。大学的学术机构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大学管理与服务的核心主体。精致化的教学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关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品质。精致化的学生管理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年级差异分层育人、特征差异分类育人等精致化的学生管理策略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此可见,精致化管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国家和高校建立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
三、高校精致化管理的实践路径研究与探索
(一)行政管理工作精致化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高校管理实质上是高校教师与学生等行为主体的管理。“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管理行为的冲击与引导,关系着高校办学能力与质量[6](16-18)。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是精致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精致化的行政管理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的需求出发,提高管理标准,优化管理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体验,从而形成学校管理文化;“以人为本”还要求学校重视和尊重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对基层管理服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心中大爱,才能使“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落地。
2.优化行政管理内部体系
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结构,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精致化的行政管理,就要优化行政管理内部体系,建立精致化行政管理机制,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强化专业能力,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实行目标管理,把管理责任与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从细微处入手形成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的工作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和方法,构建信息化行政办公系统,改善传统行政管理的繁杂流程,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明确教学中心理念,树立精致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为学校全体师生和教学工作提供精致化的服务。
(二)教学管理工作精致化
1.坚持学生中心理念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成长成才的根本,科学、规范、精致的教学管理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障,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精致化的教学管理,要坚持学生中心理念,了解、关注不同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满足学生快乐学习和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关注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2.完善精致化教学管理路径
精致化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提升教学管理品质的保障。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明确教学管理责任,强化教学管理监督和评价职能,完善考评机制体系建设,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有章可循,各环节责任清晰,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精致化;根据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品质;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統的应用,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对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促进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管理工作精致化
1.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精致化的学生管理是“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的充分展现。精致化的学生管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坚持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多领域协同育人,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心理上尊重学生、生活上关心学生、学业上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积极服务学生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研究、掌握各年级、各类学生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及时满足学生正当需求并矫正不良思想动向,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真诚的人文关怀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建立精致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高校学生群体具有数量庞大、层次多样、心理动向复杂的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而复杂,必须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建立精致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全面、科学、务实、规范,不仅使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制度保障,还使学生管理的临时性、应急性事项有章可循;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心理咨询、学生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明确管理职责,细化管理过程,以精心的态度、细致的工作落实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改进德育工作,培育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实行德育目标管理,重点把握“信、心、活、全、书”5个字,即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自信”,把握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实现德育教育入脑入心,在生活实践中化知为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坚持“三全育人”,让学校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充分认识教材对学生的深远影响,重视教材政治把关;坚持管理方式细致化、科学化,采用年级差异分层育人、特征差异分类育人等策略,突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时效性;丰富服务育人内涵,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让学生体验到学校为其成人成才提供的关心和支持。
(四)校园文化管理精致化
1.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物质和理念载体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全方位、浸润式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学校无时无刻不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建设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充分挖掘隐性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以学校理念文化为载体,建立精致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推进精致化校风、学风建设,教师以身作则,学生相互促进,使学校全体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养成精致化教书、精致化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今后优秀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的养成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
2.创造和谐多彩的学习生活环境
和谐多彩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基础。高校要积极开发活动平台,发挥师生文化团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校师生举办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师生互敬互爱、同学团结友爱,教师给予学生细心的学业指导、专业的心理辅导、细致的就业指导、贴心的生活引导,同学间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情感上相互支持、困难前相互鼓励,营造良好、温馨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成长。
(五)后勤管理精致化
1.树立精致育人的理念
高校后勤承担着行为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7](11-13+19),服务育人质量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树立精致育人的理念,强化精致化服务意识,践行精致化管理模式,坚持精致化服务行动,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热情,为教育教学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为师生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务;重视环境育人功能,精心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和场所,树立精致高雅的校园形象,为师生提供高品位的学习工作生活空间,促进学校师生精致化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的形成。
2.构建精致化后勤管理机制体系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的强有力保障[8](37-40),要逐步构建规范化、精致化的后勤管理机制体系,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职能。加强后勤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要求明确后勤服务标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精致化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技能,切实增强后勤服务能力;加强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后勤工作运转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培养绿色节约意识,加强物资的合理配置,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四、结语
精致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策略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应用,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有机结合,避免了科学化管理或人本化管理的片面性,实现了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均衡,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后勤管理五个方面对高校精致化管理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对推进高校精致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振天.从高等教育两种哲学两大规律看两类发展理论[J].南开学报,2020(1).
[2]别敦荣.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8(6).
[3]冯慧.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红旗文稿,2014(12).
[4]李永娜.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6(4).
[5]张晓报.论精致的大学[J].学术论坛,2020(1).
[6]张永芳,张社争.“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
[7]徐扬.立德树人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践行路径——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0(2).
[8]汤方明.基于责商视角的高校后勤队伍素质建设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