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服装的程式化纹样与布局

2020-11-23宋静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程式化纹样

摘要:本文以程式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戏曲服装纹样程式上的相应表现及其成因分析,论述这种程式化倾向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探讨其作为戏曲艺术体现大众诉求的特定审美方式所具有的人文意义。期望这一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戏曲服装的纹样特点,以及布局对于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并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戏曲服装;纹样;程式化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3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96

传统戏曲服装中的纹样内容取材丰富,布局精致美观,在服装中占有很大比重,除少数素色服装外,绝大部分都有纹样,在服装上施以纹样进行美饰,是一种恒常悠久的艺术传统。其中纹样内容与布局都是具有程式性的,也是历代创作者逐步积累的一种艺术形式。

一、戏曲服装纹饰的程式化主题

戏曲服装的程式化主题取材丰富并有规律可循,其纹样荟萃了我国民族传统纹样的精华,主要包括动物纹、植物纹、宗教纹、文字纹等。其中动物纹包括龙纹、凤纹、鸟纹、蟒纹、蝶纹等;植物纹包括花卉纹、岁寒三友纹等;宗教纹包括太极八卦纹、八宝纹等;文字纹主要有“兵”“卒”“佛”“寿”等。戏曲服装用纹样的规律来对角色行当的身份、地位和性格进行规范,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如在帔的图案装饰上,皇帝用的是团龙,皇后和贵妃用的是团凤,太后则用团龙凤。此外,由于人物的年龄、身份不同,用团花、团寿字,或用枝子花也是有区别的。程式化表现是艺术造型概括的基础,并对各个具体形象的个性化特征进行艺术的概括、夸张,使其能形象地反映该类事物的形式要素。

戏曲服装形成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封建制度不允许戏曲演员照搬生活服装。戏曲创作者无法将上层社会象征身份地位的华服搬入戏台,只能仿造相近又不违禁的服装。其二是为了适应演员和观众的需要,也必须对生活服装加以改造。无论原因如何,戏曲服装纹样的主题选择有着鲜明的功利性目的。在创作中,广大戏曲的创作者的创作动机一般都是追求美好,往往呈现出来的就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它在心理层面影响着创作主体的构思,并随其内在审美意象的物化而表现在造型形象上。

二、戏曲服装纹样的程式化布局

戏曲服装的整体色彩美离不开纹样。纹样的色彩虽然仅居于为辅的地位,但它与服装主色构成对比,相辅相成。戏曲服装纹样的不同布局与底色构成不同的组合方式,其象征意义也有不同。在多种布局中可总结概括为满、点、角、边、散五种。五种布局都以适合纹样和自由纹样为主要组成部分,并以适合纹样为主,如团龙、团花和官衣补子等。自由纹样则是另外一种形式,由于自由纹样的存在,与适合纹样构成了对比与衬托,并显示出纹样的多样美。

纹样的布局既是形式,又是手段。戏曲服装高度重视纹样布局,运用布局手段,造成人物形象的对比,重在人物身份尊卑的区别、性格及其与之联系的行当的区别。一条基本规律是:凡身份愈高,纹样愈繁密。戏曲服装纹样的布局,不同于西方美术中的焦点透视处理,它深谙中国传统美学表现方式,不局限于某一固定视角的肉眼所见,而是充分调动从生活中借鉴的经验,把对纹样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全面且综合地表现。

三、戏曲服装纹样程式化的意义

戏曲服装制作精美、斑斓夺目,能够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同时也能帮观众进行判断和欣赏。无论戏曲服装的纹样设计还是在舞台上穿戴呈现,都有严格的章程,都秉承着戏曲艺术的程式化风格。戏曲服装的程式与表演中的程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中人物表演的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服装。可以说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决定了戏曲服装的程式化。

对演员来说,程式化的服装形制更有利于他们演出和展示技艺,如翎子功、水袖功等;而对于观众,通常面对穿着程式化服装的演员一出场就知道他们的脚色行当,从纹样列别上判断,不同色彩搭配能够外化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气质,如黄色龙纹一般都是皇帝;而服装纹样与服装色彩相辅相成,与演员本身互相作用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形象,正所谓“演员身上带景”。

戏曲服装纹样的程式化倾向及其表现形式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和传统社会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审美理想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既有必要深入探析戏曲服装纹样的程式化为一种历史经验的价值蕴含,也有必要在当下生活现实和艺术创作的新格局中充分审视和评估这些价值的现实意义。

四、結语

中国戏曲服装中的纹样从古至今,历经岁月的沉淀,古朴辉煌,典雅灵秀,璀璨夺目。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发挥的不仅有美学视野的审美价值,还有社会学视野的人文意义。当下举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应该针对戏曲的程式化特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强化保护实践遵循传统文化规律的针对性,以期保住传统文化的“火种”。

参考文献:

[1]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2]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3]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博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宋静宇(1995-),女,汉族,河北唐山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艺美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程式化纹样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玩趣纹样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戏曲程式化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浅析江西兴国庆盛堂木偶造型的程式化与符号性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