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喻文化视域下师道尊严的式微与重塑

2020-11-23黄海兵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重塑

黄海兵

摘   要: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但在后喻文化时代,网络开放知识丰富,教師观念相对滞后,某些方面学生反超教师,教师权威被削弱,教师角色被改变,师生关系受冲击,“师道尊严”逐渐走向式微。然而,学生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振兴教育离不开尊师。我们要通过拓宽学习途径、调动学生参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品格等路径,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重塑师道尊严,让学生从内心尊重教师。

关键词: 师道尊严   后喻文化   式微   重塑

通常认为,《礼记·学记》中的“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对“师道尊严”最早的表述[1](3),该句是说,只有教师获得了尊重,传授的道才会得到尊重,道受到了尊重,民众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强调了尊师的重要,树立了教师的人格权威。尊师重教成了传统教育的内核,师生关系也被看作人伦关系。教师成了伦理规范的代表,学生通过尊师亲师通晓伦理,最终学会遵从社会规范[2](5-9)。后来,韩愈认为,教师还凭借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能力,增强了专业权威,强化了师道尊严。传道成了教师的终身使命,知识成了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诲人不倦、代代传承的精神赢得了赞誉和推崇。由此,师道尊严在传统教育和文化里长盛不衰。如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将社会形态过渡到后喻文化时代,教师角色正发生悄然巨变,传统的师道尊严遭遇挑战。重视教育必然包括尊重教师,因此,重塑“师道尊严”成为必然,这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现实意义。

一、后喻文化视域下师道尊严式微的窘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后喻文化强调长辈要反过来向晩辈学习,由晚辈自下而上地将文化传递给长辈[3](170-171)。信息技术和智能网络的发展,让人们走向知识爆炸思维多元的时代,后喻文化的出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在接受新观念、新科技方面,晚辈超过长辈,长辈向晚辈学习成为必然[4](12-14)。很多年轻学生已有能力也有愿望向教师传递新的文化,教师原有的经验未必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正逐渐失去传喻的价值。教师的权威、角色和师生关系正面临挑战,师道尊严逐渐走向式微。

(一)教师权威被削弱。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各种课程和知识的热情不够、能力欠缺,仍然依赖于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学。陈旧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判断,越发失去解释的力度和传承的价值。在学生心里,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5](228-230)。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规范,有的学生心存质疑,对教师的信任慢慢减弱,有时明显表现出不接受或不配合。教师的知识权威或专业权威正被逐步削弱。

(二)教师角色被改变。

以往的“教书匠”凭经验和灌输,以粉笔走天下,以书本为中心,这种知识传授者和课堂支配者的角色,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难以与智能时代相符合。后喻文化时代,学生已会的知识传授及班级里有些事务的管理,无须教师事必躬亲,有时学生自主参与就能完成得很好,照样可实现教育目标[6](51-53)。有时有些教育技术上的难题,教师还需放下姿态,与学生商讨,必要时求助于学生,才能顺利解决。教师越来越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者同行者,角色的大幅度转变,让教师走向了尴尬的境地,传统的师道尊严逐渐旁落。

(三)师生关系受冲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独立思考和另类表达,在班级管理上学生的各种主动参与和激烈评价,都表明学生对主体地位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他们以努力争取话语权的行动告诉大家,传统的师道尊严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阻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发展,这种以学生为重心的师生观的萌生和师生关系的建立,给了师道传统和传统的师生关系强力的冲击,渐渐消解师道的尊严[7](78-80)。

(四)师生行为较过激。

一些学生不再像上一辈人那样尊敬教师,教师也在急功近利的教育追求中弱化了德性精神。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双方越来越难以心平气和与合情合理。那些较为过激的处理方式,往往使得双方矛盾更激化,进一步消解教师的权威或师道的尊严[8](95-99)。

二、后喻文化视域下师道尊严式微的根由

(一)获取丰富知识,削弱专业权威。

网络化与数字化结合的信息技术,让人工智能把握了所需教授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交叉,适合对学生因材施教[6](51-53)。学生的文化敏锐性和接受性都比较强,他们能在网上学到各学科的开放课程,能获得更多更全更新的知识。在获得新知识的途径上,在接受新科技的能力上,很多学生已经超过了教师,故教师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教师的专业权威被削弱,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

(二)网络平等开放,促使角色转变。

平等开放的网络学习开阔了学生视野,突破了传统“你讲我听”的方式,学生不再只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有了主动参与交流和碰撞思想的愿望[5](228-230)。另外,丰富开放的课外学习资源,培育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增强了学生的批判意识。这影响学生对教师权威和角色的接纳与认可,促使教师从传授者和支配者的角色向指导者和同行者的角色积极转变。

(三)教育观念狭隘,影响师生关系。

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狭隘,将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服从地位,看不到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传统保守的师生观或师生关系,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发了他们长期积压的不满。同时促成了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反观,加深了学生对后喻文化时代里以学生为重的师生关系的认识,加速了以生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德性精神弱化,加剧过激行为。

教师权威的削弱,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改变,导致一些学生不再尊敬教师。加之部分教师对学生缺少关爱,对教学缺少情怀[8],加剧了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此外,一些教师不再追求如何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忽略人格引领,弱化德性精神[9](95-100)。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偶有过激行为出现。

三、后喻文化视域下师道尊严重塑的路径

教师是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重视教育必然包括尊重教师[8](95-99),尊师的传统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故重塑师道尊严是振兴教育的需要。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学习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帮助,故重塑师道尊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引导能增加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推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故重塑师道尊严还是师生交往的需要。我们需要重塑真正的师道尊严,尽可能摒却外加的权威式尊严,以真诚和努力赢得属于教师的真实的尊严,它以教师的深厚学识、角色认识和精神品格为内在要求,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根基,不是要求学生对教师迫不得已地服从,而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10](46-47)。

(一)拓宽学习途径,重塑专业权威。

教师应通过在线等方式拓宽学习途径,学习更多更全更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科技的能力上,争取不被学生落下。同时,教师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紧跟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学会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在知识和人格上都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还应该多读书,除了专业方面的书外,还可以读教育随笔等,以开阔思路、丰富内涵、提升魅力。由此,重塑教师的专业权威。另外,教师还需要增强意识: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了。教师还要学会重视学生从其他权威体中获得的知识,并与其他权威体进行对话与合作,不能唯我独尊或唯教材独尊,也不能强制性地把某种权威集于一身而把其他权威拒之门外,不能完全放弃自身权威的地位和作用[10](46-47)。

(二)调动学生参与,适应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或建议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者、控制者或支配者。教师应全面地看待学生,他们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学生,他们已会的知识,尝试着让他们自己教,发挥特长。教师应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合作探究、问题情境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技术,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紧跟学生爱好,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他们放开表达,中途无须介入,听完之后再鼓勵再评价。以上种种,意味着教师已经摆脱了独角戏的状态,摆脱了传统的尊严,不再以知识传授者和教学支配者的角色出现,而是以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或建议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积极适应角色转变,逐渐重塑教师尊严。

(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再靠规定树立“威严”。教师应去除唯分数或唯听话的陈旧思想,民主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逐步改善师生关系,并适应以生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体现真正的师道尊严[11](30-35)。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不断践行新的观念,当学生提问或质疑时,尊重他们的话语权,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当与学生日常交流时,争做学生的益友,让他们感受教师的真诚与真情等。这些做法并不会丢掉教师的面子,反而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敬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教师的权威进一步稳固。教师还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调及温暖的表情,让学生在非语言的情感浸润中感受互动的温情,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4](12-14)。

(四)提升教师品格,减少过激行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守为师之道的自觉意识即为教师的德性精神,具备德性精神或者优良品格的教师,能平等地、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才能真正信任教师,从心底尊敬教师。提升教师品格是重构教师权威和尊严的重要路径。教师应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在面临多重角色冲突的道德选择困境时,学会对经验情境中的思想和行动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保持慎独,力求挣脱功利主义的泥潭,淡化眼下的享乐和物质的满足,对待教育多点关爱、多点情怀,追求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9](95-100)。另外,学校还可建立退出机制,对于违背法规或师德的教师,应依法规处置,或按程序让其有序退出教学岗位[12](1-6),这有助于敦促教师严于律己、提高修养。教师精神品格提升了,师生关系改善了,学生不再不尊敬教师了,教师也不再不理性了,双方的矛盾或过激行为自然减少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权威和尊严自然逐渐重塑了起来。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刘铁芳.教育者的形象与师道尊严[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3]周姗姗.后喻文化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探析[J].文教资料,2015(14).

[4]孟秋霞.后喻文化视域下的“师生互动”[J].教学与管理,2015(8).

[5]孔宝刚.后喻文化时代教师角色的颠覆与重塑[J].科技展望,2014(23).

[6]王晓鹏.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危机、思维转换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4).

[7]李衍香.民主的师生关系:内涵、表现及达成[J].基础教育研究,2019(19).

[8]李壮成.困境与重塑:对“师道尊严”的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6).

[9]赵雅卓.消费社会教师权威的旁落及重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

[10]管浏斯.对“师道尊严”的辩护及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9(9).

[11]和学新.从师道尊严到尊重学生——伦理学视野中我国师生关系的变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12]曾文婧,秦玉友.新时期师道尊严:缘何衰落与何以重振[J].教育发展研究,2018(18).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重塑
以房抵债和让与担保的识别及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试论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西方思想重塑力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