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与宣传策略研究

2020-11-23杨梅于英

山西农经 2020年19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宣传传播

杨梅 于英

摘 要:基于社交网络在自媒体时代的创新,研究了乡村信息传播规律与演化机理,分析了乡村社交网络的结构特征、社会关系、社会联结,以及乡村信息传播特征、途径、方式、规模、效果和影响等,以找寻乡村信息传播的最佳途径和方式。该研究成果可促进通过社交网络收集乡村居民和乡村地区的大数据,有利于乡村信息的有效传播、控制及对突发事件的预测监控。

关键词:社交网络;乡村信息;传播;宣传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9-014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1  选题依据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社交网络概念界定

社交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是在特定人群中的一整套具体的联系。这些联系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行为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和个体认为人在网络中的定位,对于每个个体单元和整个系统来说,在行为、意识和态度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1.2  乡村社交网络中的社会关系概念界定

乡村社交网络中的社会关系一般被定义为网络中的两个对点或者现实社会中的两个人之间的特定接触、连接和联结,这种联系是定向或非定向的。这种社会关系的范式种类有交易关系、沟通关系、交叉关系、利用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亲属关系等。

1.1.3  乡村社交网络中社会结构的概念界定

乡村社交网络中社会结构可以表述为社会网络结构,包括一系列节点(或社交系统的成员)和一系列描述它们之间关联性的关系。

2  研究的基本方法

2.1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法

收集大数据,对其整理、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基于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研究的现状,分析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

2.2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互联网平台进行调研,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分析法

利用专家系统模拟基于社交网络乡村信息传播,并分析、总结乡村信息传播的特征和传播过程。构建乡村信息基于社交网络平台传播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和检验不同传播途径的信息传播效果。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对象

课题基于社交网络,以乡村信息传播、控制和宣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找寻科学合理的乡村信息的传播途径,保证其传播控制效果,同时制订有效的宣传制度和宣传策略[1]。

3.2  总体框架

3.2.1  社交网络和信息传播理论对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乡村的普及发展及乡村居民沟通交流需求的增长,微信、QQ等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在乡村迅速普及。虽然社交网络平台为乡村居民发布、浏覽和获取信息带来了许多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有害信息。这些有害信息不仅损害乡村居民的利益,更会对乡村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具有信息更新及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研究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途径与宣传策略,有利于维护乡村平稳秩序和保障乡村居民利益,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强化乡村网络空间内容治理,提升乡村整体的信息防御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2]。

3.2.2  研究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随着乡村互联网络技术普及和发展,新媒体等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普遍。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交网络的普及程度、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人数、使用社交网络人员的知识水平层次、各个网络节点人数、信息传播时间和传播途径、信息来源、信息类型及其重要性等。

3.2.3  研究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特征、途径、过程、规模、效果和影响

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特征和传播过程研究发现,乡村信息在不同社交网络上的流动具有相对稳定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向为多向可逆、存在重复传播及逆向传播等特征,而且传播的信息影响具有持续性[3]。

以乡村社交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是以乡村社交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乡村信息传播,乡村居民通过符号和信号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与反馈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规模研究, 构建乡村社交网络节点影响人数规模的矩阵Y如下。

Y=x11  ……  x1j  ……  x1nxi1  ……  xij  ……  xinxm1  ……  xmj  ……  xmn

(i=1,2,……,m;j=1,2,……,n)

其中,xij表示第i行、第j列(表示第i行的第j层)的节点人数。

乡村社交网络总的影响人次规模G=Σxij(i=0,1,……,n)。

从源头向下网络节点之间的交叉影响表示为两个矩阵Y相乘,即Y×Y。

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和传播影响研究中,运用PDCA质量管理法检测和控制乡村信息在社交网络平台的传播,提高传播质量。为了量化乡村信息基于社交网络平台传播效果,特构建基于社交网络平台传播效果的乡村信息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和检验不同传播途径的信息传播效果,监测乡村信息的传播规模和传播效果,保证信息传播质量。乡村信息基于社交网络平台传播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乡村信息传播对乡村居民产生的影响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观、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消费观念等。这些影响会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4]。

3.2.4  制订乡村信息的宣传制度和策略

针对乡村信息传播,提出对策建议,制订乡村信息宣传策略和制度规范,以此推动乡村信息正确及时传播和乡村对突发事件的防控预警、治理体系、信息化等建設和完善[5]。

(1)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模型和乡村信息的GIS。在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GIS中,具体信息包括乡村居民或者网络节点的具体位置、关注点、信息流动的方向、社会关系及其网络节点间的联结强度、网络的社会结构等。

(2)加强乡村区域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乡村区域成立专业的信息管理组织,制订完善的乡村信息管理政策。

(3)把控好乡村信息传播的信息源、途径、对象和规模等。保持信息传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信息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6]。

4  研究价值

随着社交网络在乡村迅猛发展,提供了许多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中发现即将到来的价值信息和预警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用乡村社交网络搜索乡村数据和信息,研究基于社交网络的乡村信息传播方式、特征、传播途径和宣传策略,分析这些信息对乡村居民产生影响,有利于相关服务机构和单位对乡村信息传播进行控制、预测,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免疫力和应对能力,稳定乡村社会秩序,减小因信息不对称和传播错误而对乡村居民和乡村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袁博.在线社交网络传播动力过程及其可视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孔月.主题细分下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传播力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3]陈远,邹晶.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J].山东社会科学,2009(1):66-69.

[4]顾明毅,周忍伟.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5):67-73.

[5]郭海霞.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J].现代情报,2012,32(1):56-59.

[6]陈娟.基于Internet的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宣传传播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