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童年 由“戏”开始
2020-11-23黄晓梅
黄晓梅
民间游戏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民间游戏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特色,赢得了幼儿的青睐,为幼儿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學蓝本。把民间游戏区域化,让幼儿自由选择多个民间游戏自主参与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对开展区域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提供幼儿表达的机会
多听、多看、多说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幼儿想玩,愿意玩,就可以在走廊、活动室的一角、花园、操场或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而且种类繁多,同一个游戏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玩出不同花样。民间游戏通过传承、改编、整合凸显出很强的魅力,在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中让幼儿喜欢说、有机会说。如“捉迷藏”游戏,在小班开展“颜色躲猫猫”主题活动中,幼儿扮演自己喜爱的颜色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有的躲在菊花里,有的躲在天空里,有的躲在云朵里……他们说出了许多花草树木、自然中的万物。通过游戏,幼儿的学习兴趣一下高涨起来,讲述也变得流利很多,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捉迷藏”是幼儿最乐此不疲的游戏,游戏中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在互动式的游戏中,家长与幼儿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游戏开始时,妈妈躲幼儿找,当一群头包方巾只剩下两只眼睛的妈妈们出现时,幼儿叫起来:“这是我妈妈,她有一条长辫子,我最喜欢”“这是我妈妈,她胖胖的”“这是我妈妈,我妈妈今天吃药啦,身上有药味”“这是我妈妈,她的手裂啦,贴了胶布”……幼儿在根据妈妈的特点找妈妈时,完整、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提升幼儿探究技能
民间益智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以游戏的形式锻炼了游戏者的脑、眼、手等,让他们获得身心健康,增强了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性。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兴趣不高。如果用传统的数学教育手段,以教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幼儿学习数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懂,其附载的童谣儿歌一般都比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始终处于欢乐之中。氛围宽松的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谁会飞”“它们喜欢吃什么”“滚色”等游戏,将一些益智游戏融入益智区等区域活动中。如民间吹鸡毛游戏、掀香烟纸等益智游戏,甚至像炒蚬子壳的游戏通过教师的创新设计都可以成为益智类的桌面游戏。小班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不如中、大班幼儿,因此,在小班开展民间益智游戏活动时,教师应选择一些技能简单、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益智游戏。例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幼儿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说说玩玩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幼儿很快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
朴实简单的民间游戏,增强幼儿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们生存的一种基本需求,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较差,他们不懂应该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小班幼儿入园前交流的对象往往是父母,而入园以后,交往的重心从父母转移到同伴和教师。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发现许多不熟悉的人和事,会产生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获得社会交往知识。
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让他们能够互相合作,逐步学会谦让,友好相处。如小班游戏“拉大锯”,幼儿两两配合手拉手,对面站立,前后或左右有节奏地拉动手臂,边拉边念儿歌,能有效提升幼儿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富有野趣的民间游戏,加强幼儿动作的协调
自然游戏区是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场所,其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场地特征的多样性,草坪、草地、石子小路、百草园地、帐篷、小屋……幼儿在场地上奔跑、追逐、捉迷藏,获得多种运动经验,不仅能锻炼幼儿如何安全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机智灵活地避开障碍,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民间游戏底蕴深厚,蕴含着大量的智慧结晶。民间游戏可以扩展幼儿的认识空间,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区域游戏中,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