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表演在音乐剧民族化中的作用

2020-11-23赵婧贻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文化传承音乐剧

摘要:戏曲是融合了民族舞蹈、音乐、服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所以,如何最大化的保护戏曲艺术、如何让戏曲得到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戏曲与音乐剧的有效结合将最大化的挖掘出戏曲的市场价值,受到更多戏曲艺术爱好者的喜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戏曲艺术;音乐剧;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129-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86

一、引言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尚未成熟,它就像是一个正在茁长成长的少年,还需要不断摸索着向前发展。然而任何艺术的发展还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其发展的内容要与大环境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欧美国家的音乐剧在最初发展的时候也是借鉴了轻音乐剧、歌舞秀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发展,取长补短,综合发展成现如今备受欢迎的欧美音乐剧。

戏曲艺术承载了中国各个时期的著名事件和传统精神,是中华文化浓缩、展现的有效形式。戏曲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一直以来都推动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它作为中国舞台艺术的标杆,同音乐剧一样都是唱跳并存,音舞戏同在。但戏曲艺术与音乐剧又有着明显不同的地方,音乐剧稚嫩,戏曲发展成熟。所以,对于音乐剧来说,戏曲艺术养分充足,不同的剧种都是值得音乐剧借鉴、学习的对象。

因此,要让音乐剧不断学习戏曲艺术,综合戏曲艺术的优点,让音乐剧在未来能同中国戏曲艺术一般立足于中华民族,面向世界,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传播中华民族的声音!

二、以创新的形式发展传承戏曲

创新与戏曲发展关系密切,是包含戏曲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艺术的发展虽然都保留了传统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替,这些特征和魅力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如果不加以创新,戏曲艺术的发展必将偏离戏曲的发展目标。就拿20世纪20年代名角辈出、发展迅速的京剧来说,京剧的传承就在不断的创新。其中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派对京剧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梅兰芳在基于传统京剧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民众对于艺术的审美特点,不断的创新发展,不管是旦角演绎出的人物性格,还是演员的服装、头饰,或是音乐舞蹈的创作都满足了民众的审美需求,最后创造出的时装新戏深受民众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现代京剧均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京剧不但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味,还结合了西方的音乐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这促进了我国京剧的繁荣发展。此外,我国的黄梅戏也是有效利用了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从而不断的发展创新。例如《贵妃还乡》和《秋千架》等黄梅戏中就融入了音乐剧的表演场面和舞美形式。

三、西方音乐剧的传承创新特点给戏曲传承带来的启发

西方国家的音乐剧长盛不衰,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对我国戏曲的传承带来启发。

首先,从创作方法上看,我国戏曲的创作形式呈现程式化,音乐基调较为单一,即使是不同种类的戏曲,音调也只有简单的几个。因此,民众容易厌倦这种类型单一的戏曲。而西方音乐剧的创作方式多样,会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和表演主題创新谱曲。这种多形式化创新曲目的方式,避免了单一化的音调,受到了民众的青睐。所以,戏曲在音乐创作上要借鉴西方音乐剧创作的特点,创新出更多样化的曲目。

其次,从表演形式上看,西方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化。舞台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调整,同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会演绎出不同的美学精神。因此,西方音乐剧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在传承我国戏曲艺术时应该借鉴国外音乐剧发展的经验,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戏曲作品,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

第三,从曲目的唱段构成上来看,我国的戏曲曲目与西方音乐剧一样都具有多个唱段。然而不同的唱段在舞台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不同。对于我国的戏曲来说,每一个音乐唱段都是服务于戏曲表演的,很少会将唱段单独拿出来进行曲目表演,即使是单独拿出来唱,观众们也会不由自主的将其代入到原有的戏曲表演中去。也就是说,单独的唱段不能脱离母体剧目。而西方音乐剧不同,每一个唱段都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如果将其单独拿出来歌唱,也会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所以,音乐剧的传播范围被不断扩大。这种创作出独立性强的唱段曲目的形式也是我国戏曲传承可以借鉴的优点。

四、如何利用戏曲实现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

(一)借鉴传统戏曲的题材

新时代,为给中国音乐剧找出路,有的话剧工作者不断以探索传统或新潮的方式,创造出的音乐剧表现出了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也有的专业人士大胆做创新,勇敢尝试先锋派剧目,甚至是同国外音乐剧一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出大场面的歌剧。然而,这些专业人士的大胆创新虽然对我国音乐剧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新音乐剧的出路并没有被真正的找到。目前,原创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整体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还不算成功。因此,对于音乐剧这个外来的艺术表演形式,还没有真正受到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并没有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笔者认为音乐剧的发展可以借鉴戏曲发展的经验,在表演题材上尽可能表现出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在剧目题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耳熟能详的、经典的戏曲故事。例如越剧中经典故事《梁祝》,其凄美的爱情故事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取得韩国大邱音乐剧节最高奖项的我国原创音乐剧《碟》就是选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虽然故事原型一样,但是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碟》音乐剧的原班人马制作的《飞天》也是借助于戏曲的题材,想要将中国的敦煌文化以音乐剧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敦煌文化的灿烂受到全世界的喜爱。

(二)借鉴传统戏曲中的程式化与虚拟化

音乐剧可以借鉴戏曲程式化和虚拟化的特点。程式化是指戏曲在技术上具有规范性和传承性的特点,而在艺术上又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虽然音乐剧并不具有规范化的程式,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音乐剧仍然具有较为相似的基本模式。例如,在中国音乐剧的表演中,正派角色一般由男(女)高音饰演,而对于一般的角色,中音音色的演员足矣。再比如,音乐剧用来渲染气氛的舞蹈通常是由群众演员表演,剧中的主演往往舞蹈动作较少。而戏曲的虚拟化是指舞台中的演员所表现出的空间、时间、物体以及一些自然现象的虚拟。

中国音乐剧同样可以学习戏曲虚拟化的特点,在对剧目的表演时采用虚拟化的方式吸引观众。例如,表演青年到老年的过程,可让演员通过一首曲目演绎出青年人到老年人的形态、肢体动作等的变化,观众从这些不同的细节中间接体验到时间的变化。而对于辛勤劳作的表演,可以通过多个演员在不同舞台位置中的表演,同时伴随舞台效果的转变向观众展现出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积极工作或劳作的样子。

总之,通过演员的不同表演形式、各种服装道具的配合、不同的舞台效果给观众展现出一种虚拟化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从视觉上、听觉上、心理上感受到剧目的时间、空间以及故事情节等的变化;让观众在座位席上行过万千道路,感受到悲歡离合、喜怒哀乐。

总之,戏曲中的优点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有效养分,这些养分能让中国音乐剧传承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五、借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音乐剧同戏曲一样都是属于音乐类戏剧,因此很多研究者在谈论音乐剧的时候都喜欢提到戏曲。但是音乐剧和戏曲具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戏曲的音乐曲调的较为单一化、表演形式具程式化、演员画有脸谱等特点都不是西方音乐剧所具有的。如果透过这些现象去看两者的不同,实际上是东西方传统文化、审美需求、心理特点和戏剧观念具有差异性。所以中国戏剧在学习戏曲时,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戏曲目前发展的出路都还没找到,已经在中国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又如何能给音乐剧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实际上,音乐剧借鉴戏曲,借鉴的不仅仅是它曾经辉煌的原因和经验,还有如今戏曲发展遇到困难的教训,以及目前戏曲在振兴过程中的努力方向和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

此外,中国戏曲等传统艺术通常以抒情的方式反映历史事件或描绘出现实生活。虽然对生活的写实和再现不是特别逼真,但是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却也展现出生活的特点。比如在戏曲中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等形式表演出特定的生活故事,尤其是演员的做和打的动作表现了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动作或者打仗、格斗的场景。戏曲的表演中离不开歌声和舞蹈动作,这也是戏曲的最大特点。虽然戏曲不如音乐剧那样更加逼真的再现生活,但是戏曲所赋予观众的情感却是非常浓厚的。戏曲给观众带来了优美的形象、有趣的内心世界,给观众创造了娱乐的园地。所以,中国歌剧要注意学习戏曲在传承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学习戏曲如何丰富表演形式以及戏曲所创造的角色、曲调等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的丰富情感的特点。

六、结语

戏曲是流传至今,在文化盛行的中国里仍然有立足之地的传统文化。戏曲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艺术底蕴,对于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潜力大,它相比于戏曲似乎更能受到当代民众的青睐。但是音乐剧还存在文化底蕴不够,本土文化认可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即使是音乐剧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却难以支撑起音乐剧的发展。所以,要在中国发展音乐剧,首先要学习戏曲中所表达出的本土文化和中国精神,这也是对戏曲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当然,要发展音乐剧单单这样做是不够的,还要继承戏曲的技艺和剧目的结构。把戏曲中的优秀的技艺结合到音乐剧中,将戏曲的剧目结构转化到音乐剧中,用音乐剧的语言来呈现出更有韵味的故事。只有这样的传承关系,才能在传承戏曲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激发音乐剧的发展潜力,增强音乐剧在中国的生存活力。

参考文献:

[1]黄凌霆,杨媚,张帆涛.传统戏曲教育背景下音乐剧教学之本土化探析——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为例[J].戏剧之家,2020(07).

[2]轩然.中国语境下的音乐剧创作[J].上海艺术评论,2020(04).[3]邓肯.浅析戏曲艺术与中国音乐剧的传承关系[J].戏剧之家,2019(11).

作者简介:赵婧贻(1987-),女,湖南岳阳人,助教,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音乐剧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