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四个层次”视域下的《少年的你》
2020-11-23李思瑶
李思瑶
摘要:电影《少年的你》结合了现实主题,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校园暴力现象上升至荧幕,以大众视角将校园暴力问题进行放大。本文通过“电影的四个层次”—电影本体、故事、作者意识和文化对电影《少年的你》进行读解和评述。
关键词:电影本体;电影情节;作者意识;校园暴力;教育缺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108-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72
一、电影本体
1.色彩。电影中色彩主要以对比的方式进行呈现,整部电影的色调都是偏于冷调的。一方面,色调的奠基是对高考前校园紧张气氛的渲染,另一方面,冷色调也是影片整个主旨“校园暴力”的底色。电影的冷色调将校园本该有的暖色尽数覆盖,校园本是充满着温暖与希望的场所,然而在灰暗的外表下却只剩下“施暴者”、“受暴者”和无数的旁观者。在这样的色调背景下,暖色调的出现就令电影画面色彩的对比得到了鲜明的突出[1]。
2.明暗。除了色彩对比外,电影中光照明暗的处理运用也是渲染基调氛围和推动情节发展的最佳推手。斯托拉罗摄影艺术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用光参与叙事和表意”[2]在这部电影中,光影对比在电影中主要有三点体现:一、电影人物的明暗对比,主要体现为陈念和小北的明暗对比。小北在回家路上护送陈念时,用光一明一暗地投射在陈念与小北身上,陈念处于明处对应着其好学生的身份;小北处于暗处对应着其小混混的身份[3]小北永远藏在帽子的遮掩和昏暗的路灯底下,相对的,陈念往往是走在小北之前明亮的灯光下。明暗双方的对照也间接射影了那句:“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二、施暴者与受暴者的明暗对比。在以魏莱为代表的施暴者对陈念进行施暴时,我们不难注意到电影中并没有给予主角特有的灯光,电影通过反面的角度,给予了三个施暴者“主角特有的打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角的中心位置,从而暗示了人物强弱势的关系。”
二、故事
电影《少年的你》根据作家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改编,电影结合了现实主题,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校园暴力现象上升至荧幕,以大众视角将校园暴力问题进行放大。电影中,陈念是一名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而其所处的环境是“非看客即受暴”的校园,她本想相安无事地度过高考,却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之一,经历过校园暴力的陈念看到陌生人被当街殴打后悄悄报警,被施暴者发现又强逼二人接吻相识。在数次经历校园霸凌后,陈念不得不广寻求小北的保护。而在小北因被误会关入派出所的晚上,陈念因为失去保护而受到掌掴、剃发、拍裸照等凌辱,陈念和小北默默承受,希望能够通过高考摆脱魔爪,可是没想到,在高考前夕,魏莱因为害怕父母而向陈念道歉,在言语中充满了讽刺与傲慢,陈念失手将魏莱从楼梯上推下。小北为了让陈念人生没有污点主动扛下了罪名,在警察的引导下陈念正确面对自己犯的过失,获取法律从轻处理,帮助两个少年自我救赎。陈念认罪伏法,四年后出狱重新参加高考、参加工作,与小北在阳光下重逢。(陈梦梵,2020)
三、作者意识
影片倾注了电影工作者们的人文关怀。推动了社会大众关注校园霸凌现象起到了积极意义,显得真实而有力量。(陈梦梵,2020)电影的结尾,两棵树并肩破墙而出。导演曾国祥曾在接受采访中提到:“少年,是我们特别想要拍这个电影的原因,我们觉得少年是很值得保护的。校园期很短,但那是最发光发亮的时刻,你会有很多理想,永远觉得这个世界不够好,但你还是会投入很多,觉得我能改变世界。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天真和理想,这种理想是需要大家去保护的,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
1.社会缺席。校园暴力的产生往往也是由于社会缺席的原因造成,一方面,面对校园暴力,学校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仅仅给教学楼装上了栏杆,防止有人再跳楼。学校最大的罪恶其实不是没有及时扼制住校园暴力的萌芽,而是身为教学净土,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的渣滓——无聊的看客。不论是育人的教师还是受学的学生,在学校这所“监牢”里,教会他们最多的就是“无声”,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看客的不作为本色不一定是纯正的恶,也可能是一种从众下的惯性思维。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群体之内,而在这个群体内“发声”往往就要被抛弃,被孤立,甚至被欺凌,日复一日后,习惯性的看客思维在人们心底深种,不可拔除。
2.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轻叹花开,2019)
霸凌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物竞生存的基本准则。马克思曾说过:“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争取“在兼涉个体和集体的完整人格中消弭两者的对立”(约兰德·雅各比,2018),擦亮青少年心中的心灵之窗,维护社会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准则,进而学会去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1]趙岚,吕果燃.浅析残酷青春电影《少年的你》的风格化视听[J].电影新作,2020(01):150-152.
[2]肖晗筱,李轶天.新世纪以来青春片剧情创作的演变——以电影《少年的你》为例[J].视听,2020(04):64-66.
[3]洪一丹.探析照明语言在电影中的运用——以《少年的你》为例[J].传媒论坛,2020,3(0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