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护理人员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主要由腰椎间盘病变或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腰椎所致[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及疼痛等症状,若任由疾病进展或不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严重者可能会产生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下肢功能丧失,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威胁。目前,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以推拿、牵引、按摩及手术等措施为主,但该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恢复较慢,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治疗期间实施辅助护理工作尤为必要[2]。我院就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中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就诊信息等资料完整,便于后期追踪随访;③明确研究主题,就是否知情同意研究中每一项目达成书面协议。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等实质性病变者;②意识模糊,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④配合度差,中途退出研究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44例患者根据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72例。A组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2岁,平均(54.41±1.42)岁;Megerdin分级:Ⅰ级50例,Ⅱ级20例,Ⅲ级2例。B组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54.38±137)岁;Megerdin分级:Ⅰ级51例,Ⅱ级18例,Ⅲ级3例。上述组间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A组 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操作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受疾病影响极易出现负性心理,外加对治疗认知程度较低,可诱使其出现抗拒行为,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护理人员应立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互关系,进一步观察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探究问题症结所在,并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以护理人员自身为主导,通过举行健康讲座及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开展治疗及护理工作;②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要求其熟练掌握各项康复功能训练内容,并明确训练时间及活动强度;同时围绕其责任心及礼仪进行分析,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对应指导,使其能够以和熙的态度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以后,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个人喜好、身体素质制订合适强度的训练方案,与患者家属协同督促患者训练,训练项目以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损伤修复、改善肌肉萎缩等核心为主;初期以护理人员为主导,对患者实施被动直腿抬高训练,然后实施屈膝、屈髋等训练,使神经根能够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尽量拉伸,避免粘连等情况发生;待患者病情稳定以后,鼓励患者自主开展活动训练,训练内容以腰背肌功能训练为主,即:五点式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两肘及两足为支点,使身体整个离开床面,由护理人员进行监督,严格控制训练时间及活动强度,每日实施1~2次,每次5~10 min;出院后坚持训练,并定期前来医院复诊,确保每日正常休息时间,避免出现脊柱弯曲、扭转及高强度劳作,以确保其预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1.2.2 B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侧重了解患者的突出部位、疼痛程度、整体健康程度等,根据科室规定及疾病共性实施护理对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被追踪随访6个月,观察护理效果。①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4]。②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5]。④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6]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

1.4 统计学方法 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调查数据采取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疼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0.05为分界值,P值低于此数值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A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A组患者复发率为2.78%(2/72),低于B组的16.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9,P=0.011)。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的比较 A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1.45±0.18)、(42.65±4.19)分,B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2.24±0.21)、(76.26±4.21)分。A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低于B组,统计学差异显著(t=24.236、48.014,P=0.000、0.000)。

2.4 两组患者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 A组患者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B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B组比较,a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机体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病变或在外力作用下受损,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据临床资料[8]记载,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因素包括退行性病变、外伤、解剖因素弱点、遗传、先天异常等,其中退行性病变为基本因素,髓核发生含水量降低后可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纤维环则出现坚韧性降低;损伤是指机体长期受外力反复作用于腰椎导致,促使退变加重;临床因解剖因素弱点、遗传、先天异常等因素导致发病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解剖因素弱点是指椎间盘在成年后出现缺乏血液循环,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受外力因素影响便会促使髓核脱出;遗传、先天异常均指患者在幼儿阶段发育不佳,而导致腰椎骶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及关节突不对称等,成年后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病。

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措施以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将退行性改变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应位置或部分回纳,使其神经根压迫、神经根炎症及神经根粘连等情况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9]。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长期治疗、疾病、临床症状等因素的影响,故而有必要辅以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恢复。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护理方法,通过针对患者损伤骨折部位制订训练内容,有效缓解其不适感,并使其患侧血运情况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10]。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其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复发率低于B组,护理后疼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低于B组,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B组(P<0.05)。临床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护理人员可针对腰椎及腹肌功能实施训练,使其肌肉力量得到增强,并通过有效的训练加强其小关节及腰椎盘的稳定程度,避免髓核持续突出及降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疼痛感及负性心理,降低复发率,并对其预后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护理人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