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穴特异性反应研究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根型腧穴冲击波

(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的松动,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多采用局部封闭、物理疗法、针灸及运动疗法,这些疗法疗程长,见效慢,治疗效果不确切;手术治疗疗效较确切,但存在成本高、风险大和复发率高等缺点[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技术是利用声波经由反射器反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冲击波,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物理冲击,刺激生长激素释放和微血管新生以达到组织再生以及修复的目的。ESW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重视扳机点治疗的观点与祖国医学中经络腧穴学理论相符合。中医学认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参与气血运行,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腧穴的这种特异性作用可以被红外热成像技术捕获[2]。

为了进一步明确ESW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列缺穴腧穴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采集ESW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的双侧各182个腧穴治疗前后的红外热成像数据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列缺穴的红外热成像反应变化最大,提示列缺穴的经穴特异性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来自大连市中医医院推拿康复门诊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1月31日收治的患者,健康对照组来自同一时间面向社会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两组各33例。两组组间比较显示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腱反射异常,感觉减弱;②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部板硬,颈后伸时加重;③颈椎活动受限,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及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⑤颈椎X线示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体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⑥颈椎CT示神经根管变窄,椎体后赘生物。满足①+②+③+④+⑤条或①+②+③+④+⑥条者可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35岁且<75岁者;②近3个月未用其他药物及治疗方法;③符合气滞血瘀证中医辨证分型;④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⑤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并具有明确手术指征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③有局部皮肤破溃及过敏体质者;④合并脊柱结核、肿瘤等骨破坏者;⑤妊娠、哺乳期妇女;⑥有精神病史者;⑦脊柱畸形或肢体残缺等残疾者;⑧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健康对照组 不进行任何治疗,保持正常生活起居。

1.5.2 冲击波治疗组 用针灸探头在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左右各182个腧穴进行治疗,每个腧穴冲击(50±5)点,压强为(2.00±0.20)Pa,频率为(10±1)Hz。每周进行3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分别采集两组红外热成像数据,冲击波治疗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健康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再次分别采集两组红外热成像数据。

1.5.3 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 室内无明显空气流动,无阳光直射,受检者需充分显露头面部、颈项部、肩背部、上肢部,运用观察设备对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左右各182个腧穴进行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

1.5.4 设备资料 本研究中使用瑞士STORZ公司生产的ESW MP100作为治疗设备,使用北京中瑞华夏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医用红外热成像仪(ZR-2010A)作为观察设备。

1.6 疗效观察

1.6.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的评定:采用VAS评分法评定:0~10分,没有疼痛0分,剧痛为10分。②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治疗例数×100%。③分别采集两组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双侧各182个腧穴治疗前后的红外热成像数据。

1.6.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结果以(±s)表示,组内VAS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数据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VAS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数据同时期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t检验结果对冲击波治疗组红外热成像温度治疗前后的差值作为主成分进行因子分析,疗效数据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评分比较,冲击波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统计学具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VAS评分表属于疼痛评定量表,健康组无颈痛,“-”表示无数据。下表同。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冲击波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6.67%。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温度比较 健康对照组同侧腧穴治疗前后的红外热成像温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治疗前后臂臑R、扶突R和劳宫R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冲击波治疗组同侧腧穴治疗前后的红外热成像温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绝大部分腧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和冲击波治疗组同侧腧穴治疗前的红外热成像温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上腧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健康对照组和冲击波治疗组同侧腧穴红外热成像温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健康对照组和冲击波治疗组同侧腧穴红外热成像温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因子分析 对冲击波治疗组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差值作为主成分进行因子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列缺穴的红外热成像反应变化最显著,同时与VAS评分评定结果及总有效率结果均呈正相关,提示列缺穴的经穴特异性反应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作用。

3 讨 论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发热体,由于解剖结构、组织代谢率、血液循环情况的不同,人体各部位温度会形成不同的红外热图[3]。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特定经络和腧穴分布处将出现“特异性反应”;而这种“反应”可以被红外成像技术捕获[4],通过对经穴特异性的观察以协助对疾病的诊疗。

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属“四总穴”和“八脉交会穴”,是治疗头项部疾病的重要腧穴。研究发现列缺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有明显的即刻效应[5],对于机体不同功能状态的血管的舒缩作用不同,呈现出双向良性调节作用[6]。列缺穴可有效增宽椎动脉的血管内径,提高收缩期血流峰值、每分血流量,从而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

本研究发现,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双侧各182个腧穴中部分腧穴的体表温度存在变化,其中列缺穴的红外热成像反应变化最显著,提示列缺穴的经穴特异性反应与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作用,符合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结果,并与“头项寻列缺”这一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一致。列缺穴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红外温度变化与颈椎病变相关,验证了中医学腧穴有反应及治疗疾病效应,该效应具有靶向特异性,为腧穴反映及治疗病症效应研究在生物学、医学功能影像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等领域的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指导运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猜你喜欢

根型腧穴冲击波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旅途止泻按脾腧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