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11-23李西江
文/李西江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市场机制与规范日益完善,各个行业领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改变,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是的一种常见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1]。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学校应当注重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服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双方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为企业输送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推动学院整体发展。
一、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一)初级合作模式
在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过程中,初级合作模式是以学院为主,由学院结合各专业教学的具体规划及课程设计,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有机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建设多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院不同专业对应不同领域的相关企业,比如会计对应各公私营企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对应各合作汽修和汽车制造企业等专业[2-3]。学院通过引进企业投资设备,为学生营造仿真的生产环境,增加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加强对专业学生的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初级合作模式下双方的合作干净利落,但专业课程的建设缺乏新意,不具备精品课程的构建条件,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与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订单式合作模式
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对行业市场的深入分析,为了解当前行业的状况与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对学院各专业教学工作的创新开展具有借鉴意义。学院在注重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与企业建立课题小组,充分考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各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与岗位群核心,共同编制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特别是冷门专业的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企业与学院合作培养相关的规章制度与师资利用等方面的建设,健全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合理安排各专业学生的考试要求与课程设置,从理论水平与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技能与表现等方面,提升各专业学生的考核标准,实现学院与企业之间跨部门与跨专业的协作,推动学院冷门专业的招生与就业。
(三)深度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下,在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企业占据较大的权利、主导性与优先性,学校定向培养企业经营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给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共同经营与开发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学院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服务,将第一、第二课堂搬进基地,推动学科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办校企合作班,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促进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由企业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支持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对学院的整体发展及招生具有较大作用。比如,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优势,与企业共同达成协议班,定向培养市场营销、贸易与管理等专业学生。同时,企业定期对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生进行资助,为毕业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二、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校企合作领导机制不健全
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领导机制不健全,这也就使得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与意义得不到凸显。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办学中,学校并未健全相关领导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难以达成深度合作。校企合作领导机制的缺乏会使得人才培养机制得不到有效落实,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等得不到优化配置,此种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难以实现对高质量学生人才的培养,无法体现校企合作的教育方针。
(二)缺乏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
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能够促进信息之间的流通,现阶段的集团化办学中缺乏对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的重视。伴随当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平台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渠道,且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会导致学院与所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难以落实,平台建设具有多样性特点,包含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实习就业平台等,信息的流通的交互主要是通过各种平台所实现的,缺乏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会导致各项资源无法共享。
(三)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在办学过程中,部分领导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导致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学院各专业课程设置是提升学校行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社会发展方向相结合,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在不断的办学过程中缺乏对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创新,固守传统专业与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受专业教学缺乏创新性的因素影响,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亟需加强。
三、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改进建议
(一)健全校企合作领导机制
为了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价值,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明确相关领导小组,健全校企合作领导机制,以行业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强化校企深度合作,选择有利于合作双方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健全职教集团理事会工作制度,构建并规范理事会监督考核制度与理事选任制度等具体规章制度,搭建“一体八翼”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即在协议的基础上通过集团化与集约化协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加强校企与校际间的深层合作,设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社会服务、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孵化、招生就业与课题研究等多个分委会,明确各分委会的主要职能。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校企双向培养师资机制。学院加强与企业的深层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共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并建立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的研究与实践,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的专家人才资源与生产设备,共同打造一流教师培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创建特色专业与课程实训实习基地,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优秀双师教学团队,为推动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办学闯出新路,提升校企合作的教育意义。
(二)重视资源共享与平台构建
资源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对推动校企合作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学院结合各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明确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优化选择适应于学院教育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精心选择现有校企合作资源进行初级合作与订单式合作及深度合作等三种模式的促进调配,有机结合各专业学生培养需要与企业的设施设备资源,促进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打造多元共建与校企融通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模式下,为了适应规模产业发展要求,学院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坚持专业群对接产业群,推动专业共建,通过“两委会”组织形式推进政校行企跨界合作建设,根据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训与创业教育需要,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级与省级职业技能大赛需要,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调整机制,搭建集团信息化平台,实习就业平台,节能培训与职业鉴定平台,以及技能竞赛平台,重视提升适应规模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四方的优势与作用,由社会服务分委会牵头建立职教集团平台网站与微信公众号,树立为从业劳动者服务以及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凭借职教集团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职教集团内成员单位开展技能大赛活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等,为学院师生与企业员工搭建技能切磋的平台。
(三)创新专业及课程建设
新形势下,职业学院应当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与《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重视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创新建设,明确“对接产业、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积极开发并创新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改善实训条件,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定期组织开展“大专业”课程体系探讨,由课程建设分委会牵头组织编写贴近企业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校本教材,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与责任共担,从而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结语
校企合作的实施对职业教育发展及专业学生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考虑到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纽带、行业为依托,加强学院与企业的深层合作,健全校企合作领导机制,创新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重视资源共享与平台构建,推动职业教育的制度化与集约化,从而推动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