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方法
2020-11-23蒋雅玲
文/蒋雅玲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众多实用型人才,现如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高质量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途径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当今,中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应在管理规模上扩大,而且应在管理水平上有所发展。这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1]。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为此,应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各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要把社会发展作为总体目标,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的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升高职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以及社会对优秀职业人才的认可度,以此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身的情绪调节
在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确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念,降低期望,珍惜就业机会,把握就业关键,大胆展开市场竞争。保持学生就业的健康心理状态,克服自卑,骄傲和浮躁的心理,学生应先就业再择业。降低工作中的不甘低头的心理状态和姿势,以诚恳的态度对待人,并向农村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学习,不断争取进取,追求卓越。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诚信做人、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二)加强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具有科学的实践知识,这更加需要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厚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得到雇主的青睐往往是专业知识深厚的学生。此外,学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更新补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三)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生应利用一切机会,培训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各个方面,包括德行、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优势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深化改革,更新观念,注重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重点,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如果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仍然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旧的教学模式与观念,必然会使职业教育走入歧途。为满足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一)在专业建设方面,要充分做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研
根据行业的发展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状况来设置专业和课程,避免设置专业和课程的盲目性。按照“巩固和提升老牌专业,发展和打造精品专业,培养和创新特色专业,开拓和扶持新办专业”的专业建设原则,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需要,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专业发展的新思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3]。
(二)在课程建设方面,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首先,应工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按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其次,应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团队精神、实践与创新精神。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懂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培养的学生专业素质才能不断提高。首先,学校要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选拔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次,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严格教育质量监督,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培养“一专多能、一书多证”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可以提高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认可,而且职业证书认证的发展对传统大学专业培养模式产生了挑战。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必须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四、积极响应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号召
首先,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创新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实现全员动员,以提高自身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加强职业指导的方法,开创新的职业生涯模式,提高服务的安全性水平以及长期就业全员参与机制的完善性。其次,加强创业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就业质量的要求较高,而员工人数也逐渐减少,因此,失业已成为必然。学生的愿望是成为企业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收和处理信息、创造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同时,还要创新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方式,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得到积极的锻炼,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
其次,继续深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实现“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教学与产业整合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高校而言,产学研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建立起职业院校与行业之间的血脉联系,使高职院校拥有建立固定业务的企业,也有服务企业的潜力。产学研相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专业与产业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业设置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应该在四个层次予以强调:第一,我们必须掌握当地业界关注的焦点;第二是掌握本地企业情况;第三,了解当地的工业结构特征;第四,要把握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2.教学和产业相结合。我们要继续扩大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上面,教学与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使学生真正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针对性和实际经验。在广度上面,我们必须扩大在三个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我们应该在教育服务业这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在产业,教育服务领域的突破;三是要共同打造一个新的项目,实现互利共赢。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及时洞察市场,洞察行业,培养出更专业、更优质、更令人满意的学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思想教育,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全面服务学生就业
当代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从一进校门开始就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来自学校层面的“就业率”压力、来自父母及家庭的“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压力、同龄人之间竞争以及社会背景差异的压力等,已成为困扰当代高职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这些压力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到了监督和自省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的树立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高职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缓解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对指导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当代社会,学校要将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统一,强化服务理念,突出服务功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为学生服务,转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传统角色认知,用规范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影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重心向学生主体转移,尊重学生的利益,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人性化。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拓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配备精良的专兼职思政工作队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政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实际出发,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