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11-23陈红丽
文/陈红丽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在就业层面,不仅迎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为了可以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综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趋势,并从多个层面考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的办法。
一、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趋势分析
(一)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就业观念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依照相关研究得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正在从一线城市朝着市县转移。并且,在协同发展战略下,城市在发展中得到了政策性支持,为大学生回到生源地就业提供了契机[1]。与此同时,有高水平、高素养的人才作为支撑,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此外,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也不再盲目乐观或者消极,可以用相对客观的眼光,更加理性地对待就业前景,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方向,以保证为自身的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便利。基于京津冀一体化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水平会大幅度提升。而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当前学生到北京、天津就业的障碍逐渐缩小,方便了大学生就业[2]。
(二)就业现状分析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虽然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对毕业生的就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能够为学生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现阶段,经济下行越来越明显,如果想要从长远的角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进程,对京津冀地区来说,一定要科学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重新进行定位。针对高职院校而言,这是向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务必要和社会产业发展性协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整体的效果并不明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和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比,滞后性非常明显,无法深入考量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3]。并且,在具体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质化现象较为明显,通常比较侧重开发社会上热门的专业,专业设置与人才方案不能依照产业结构的发展,科学地调整和规划,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离,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使得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第二,京津冀教育资源流动性不足,最终使得资源无法得到良好配置。近年来,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以及资源共享等层面,更是能够形成完整统一的规划。但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教育资源的发展整体缺乏均衡性。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经济体制以及政策等的影响很大,而在京津冀地区,户籍、制度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局限,最终导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流动性不足[4]。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对策分析
(一)高职院校层面
高职院校要想有效提升就业质量,就要为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自身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对策。
第一,强化自身建设,形成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在发展期间,应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从自身层面考量,依照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科学地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确保专业的建设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从而保证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职学前教育格局[5]。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强化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利用,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确保可以在有效提升学前专业教育水平的同时,还能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让毕业生在进入到市场后可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能够立足于学前教育行业需求,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具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考量行业的需求,深入地对就业市场进行开拓,着力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工作一定要与行业发展步伐相一致,能够在稳定现有就业市场的前提下,强化行业协会以及人才市场的联系,加强与各个用人单位的合作力度,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保障。
第三,强化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高职院校在对就业政策以及分析就业形势等常态化职业指导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力度,辅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程序以及技巧的指导,保证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就业指导期间,需要从以往关注群体就业逐渐转化为关注个性化就业,从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能力等层面考量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指导,保证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发挥,进而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和发展[6]。
(二)社会层面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针对企事业单位,需要紧紧抓住协同发展的机遇,不断对就业方向的引导力度进行强化。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行业部门、组织部门需要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和社会需求,制定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事业单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该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在高职院校方面,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技术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完善性,且有较为丰富的信息以及设备资源,这些资源正是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所以,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相应企业应积极探索与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路径,为企业提供更多高水平、高技能、高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企业的长久进步,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政府层面
为了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质量全面提高,科学规避各类就业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除了要有高职院校以及社会的高度参与之外,政府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在综合考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搭建京津冀交流平台,保证三地校企能够深入合作,从而促进就业。针对高职院校而言,企业的市场敏感度通常要高于职业院校,高职院校若想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需要加大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力度,以便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应该对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各行其是的局面进行改革,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下,京津冀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故而,三地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建立互动交流平台,鼓励人才流动,引导各个高职院校之间通力合作,从而为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质量提供保障。
三、 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在依托自身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地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趋势展开研究和分析,并结合现状,充分用好政府、社会、企业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办法,促进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