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2020-11-23杨艳
文/杨艳
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新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推动社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提升劳动力的素质方面成果显著,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要看到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中,独立处理事情能力差、缺少吃苦耐劳精神、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等反馈评价比例呈上升趋势。可见,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没有较准确地理解,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涵义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来推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人自身的发展。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对于劳动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劳动使猿的肌体变成了人的肌体,进而使猿转变成为人,成为“万物之灵”。劳动的实质就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自然界发生物质变换,而达到为人类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务的目的。总之,人类通过劳动,提高了生产水平,创造了物质财富,推进了社会发展,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文化财富和社会物质财的根源。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的以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活服务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生产劳动,通过这种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1]。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重要指示,指示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可见,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
(二)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除了要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高职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高职教育各阶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职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高职生自我发展的瓶颈。高职学生群体中暴露出自立自强性较差,缺少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精神,好逸恶劳,抗挫折能力下降等问题;高职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中,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等评价意见呈上升趋势。
因为劳动教育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2]。新时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非常激烈,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和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因此可以说,劳动教育是高职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高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流于形式
一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内容安排上较多地体现为:寝室清洁、教室打扫、校园绿化等,内容单一,流于形式。而对于这种劳动教育课,学生很容易丧失热情,感到枯燥无聊,丧失学习兴趣,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当成负担,完成劳动教育课程的任务时敷衍了事,目的只是为了能拿到学分,顺利毕业。
(二)缺乏教学指导性文件
一门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将该门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求制定规范化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或指导用书。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是严重缺乏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不仅没有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更没有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虽然部分高职院校编有内部指导用书,但可操作性不强、质量较低。这使得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成为无源之水,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没有配备专门的课程指导教师。有的高职院校劳动课程指导教师要么是实训课程的教师,要么是辅导员,甚至是后勤处的工作人员。这些教师由于不是专职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高。
四、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劳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劳动教育直接决定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在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并要求青年要“学会劳动”。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规定具体的教学课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3]。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丰富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可以通过整合和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发动校外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课程,争取企业支持,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场所、基地建设;还可以以寝室和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专题活动,开展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讲座、论坛和辩论赛等活动[4]。
(三)规范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制定指导性文件
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需要编写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四)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还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并设立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室等。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制定评价标准,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为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在劳动教育中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