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实践初探

2020-11-23田雅菲

就业与保障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发展教学

文/田雅菲

目前教育市场已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推进互联网”教学模式,并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互联网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决策性意见,加大互联网技术在市场中的应用,加快行业融合速度已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新常态方向。尤其在现行互联网行业,市场对于应用型互联网人才呈现急缺状态,为了满足经济市场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尽快将新教改思想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灵活使用网络为教学提供的多种工具与手段,基于学生就业层面思考问题,实施多维度的教学改革策略。随着目前新一轮技术带来的教育革新,部分潜藏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缺陷逐步显露[1]。其一,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关调查部门发现,大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缺乏求职经验,无法切实将课程理论知识与行业发展动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行业偏离程度较高。其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仅遵循教师的教学安排,缺少课程创新意识,与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相差过大,无法在岗位中胜任职务。其三,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占比较大,缺少对应的实践课程,学生经过教师灌输式讲解,对于技术的应用理解不足;实训课程较少,缺少充足的资源为其提供支撑。

一、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较为深远,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利用网络具有的信息发布时效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针对现下社会就业岗位空缺与互联网人才就业困难的矛盾现状,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是其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必然趋向。为了改善当下教育市场发展现状,整合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述将从三个方面,开展高职院校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详细研究。

(一)“互联网+”学习思维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围绕学生发展规律,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创新学生在学习中的“互联网+”思维,分析教学对象特点,对接行业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灵活使用信息社会为人才培养提供的多种工具,转换学生传统的学习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占领互联网发展大潮中的技术前沿,保证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的时效性,妥善处理行业发展与教育需求的矛盾关系,科学调整高校办学定位,加大校园文化弘扬力度,积极与市场内多种互联网行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在逐步发展中形成多方协同培养机构。整合内部与外部人才培养环境,建立有效的战略合作关系。强化校内互联网人培养中基础设备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找那个,每人具有充足的上机体验时间[2]。转换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以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行业发展的数据信息,基于教学对象具有的特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为互联网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整合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在传统互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全面的优化[3](见图1)。

搭建互联网人才教学实践平台,利用手机APP,指导学生在应用商店中下载蓝墨云班课学习软件,搭建课程教学平台,联合校内职业竞赛社团,开展多元化形式的校内竞赛互动,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实时掌握自身的学习动向,了解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实践教学课程,提供学生相对完善的学习框架,建设课程群,结合信息化社会热点新闻,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发网页,建设友好学习页面,完成简单终端设备小游戏的开发,提高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的能力[4]。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进企业内部多种互联设计项目工程,将真实的项目案例作为课程建设的导线,指导学生完综合性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提高教学资源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设就业指导通识类课程,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完善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基础能力课程,充分发挥校内心理辅导机构的作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避免由于学生就业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开发实训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建设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学生多元化学习知识,完善校内互联网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下学习时间与教师一同完成课件、项目等设计,使学生充分地掌握课程学习流程,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后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5]。

(三)完善互联网人才实训环节

为了适应现代化产业对学生提出的就业要求,高校整合教学现状,依照校园文化传播形式,完善互联网人才实训环节,改变传统课程教学现状,使传统课堂不再是仅是知识的传播地,而是学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起点[6]。一方面,增设校内互联网行业订单班,根据学生的就业规划与发展方向,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适用性,提供学生企业基础实习发岗位,学生可切实参与企业安排的项目设计活动,掌握互联网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项目在设计中潜在的风险,以此根据社会变动形式调整自身学习方向。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市场调研活动,高校要求教师在职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航人,应侧重于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市场中参与多元化形式的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步入企业后听从上级部门的调遣安排,以此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能力。

二、就业实践初探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互联网人才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低等缺陷,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适应学生就业发展的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市场内某高职院校为教学实践试点,下述将从两个方面,开展学生就业实践的探索。一方面,经过一段实践的人才培养策略实施,学生已从初步的知识“学习者”转变成了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与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了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能动者。整合相关调查研究报告,一个正常的年轻人通过阅读信息可获取的知识量可达到整体阅读知识的20%~25%,通过听力感受到的知识量约为10%~15%,而通过亲身感受获得的知识量可高达75%以上,因此可证明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实施是具有较为现实意义的,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课上课下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互联网操作能力,已取得部分成效,大部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已超过90%。另一方面,基于企业人员对学生评价层面分析,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生步入企业岗位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基本满足岗位对毕业生提出的基本需求,并且融入企业内部环境的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协作互动能力。在与企业内其他员工交流过程中,均表示经过专业化流程培养的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较强,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自身,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在完成小组类设计项目时,可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为项目设计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以此成为项目组的领导者,切实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上述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成绩,以此为了确保市场经济链的持续发展,在后期的人才培养中,应加大本文提出策略的应用,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的“主人”。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本文开展了高职院校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并选择某高校作为教学试点院校,应用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程发展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