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现状及完善策略分析
2020-11-23赵游泳
文/赵游泳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面对日加严重的就业难问题,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除就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综合道德素质培养,以有效推动学生朝着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不断发展[1]。但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发展,因此必须引以重视并加以解决,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良性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三观”教育
一般来说,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综合性教育,使其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对社会乃至身边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不断引导学生朝着更加实际的方向出发,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以此来最大化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对于人生观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德素质水平,让学生朝着自身的理想出发,加强对于各种知识的有效学习,锻炼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成长为对社会乃至国家有用的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集体乃至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进而不断发挥其奉献精神,为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自身的贡献,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加注重“三观”教育[3]。
(二)成才和创业教育
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知识的培养与技能的提升,而创新性教育工作的开展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性,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这种思想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高校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使其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并正确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说创新性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4]。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与要求,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此来更好地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在后续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三)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包含职业道德教育,这也是当今社会教育以及发展需求所决定的,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关键的角色。职业道德是保证从业人员能够在其岗位中恪尽职守,发挥其作用的根本内容,也是更好地发挥团体精神的根本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决定其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某种特殊的道德培养[5]。在后续的工作中,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会在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如果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将会大大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在高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就更加侧重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与培养,以此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分离现象
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因为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更加侧重于就业率,忽略了对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使得学生无论是在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学生无法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为独立个体存在,也就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其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在后续的工作中存在各种隐患和问题。
(二)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主要是利用观看视频、专题讲座、课堂讲授等,并不能够根据其具体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导致其思想教育工作匮乏。教师在课堂中也只能照本宣科,仅仅是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水平相差较大,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其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偏差。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更需要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精神品格作为支撑,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个人高质量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跟从心理,通常会优先选取对自身利益有帮助的职位,对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工作往往会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择业观念,这也就严重限制和约束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求满足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的工作开展,还应加大对于相关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职业岗位需求等多种工作的调整。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师不足,从教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面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答疑解惑、有效疏导,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措施
(一)搭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平台
要想确保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就必须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平台,以便于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因为不同的学生阶段,以及针对不同的个体所采取的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工作不同,因此这种方式也更加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不同年级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思想课程拓展,真正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需要加强“三观”的教育工作,不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个人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等非专业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具有明辨是非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尤其是针对毕业班年级应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市场的需求,找准定位,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与危机感意识,在社会不同的岗位中发挥作用,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二)拓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各个高校要多元化丰富思政教育的模式,利用多种多样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作用。可以考虑在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适当加入一定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真实性,还可以请优秀教授演讲,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引导,真正实现思想价值观念的提升。另外还应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常见的有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团体培训、提供实习基地等,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当中,真正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三)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加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借助传授就业方法、技巧,分析就业形势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正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科学定位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注重德育渗透,优化利用网络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高校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多层次科学渗透德育,营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活动。比如,就业心理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二者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合理化就业指导。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重网络技术的优化利用,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校园网站、主题教育网页等,随时发布不同行业以及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便于学生动态了解就业形势。高校可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随时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动态变化,特别是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对其进行积极的教育、疏导等,及时解答他们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科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在“网上与网下、实际与虚拟”的作用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明确两者的辩证关系,合理处理两者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未来的社会岗位中,对自身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定位,进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