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意识形态下高职学生网络失范情况与干预措施

2020-11-23王敏王华宋欣欣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职教育

文/王敏 王华 宋欣欣

高职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尚没有扎实的网络道德观念,随时可能会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网络失范行为,从而一定时期内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积极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现状、深度探究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主流意识形态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水平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网络失范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根据年级、专业、性别等合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110人,女生270人,农村297人,城镇83人,文科280人,理工科100人,大一147人,大二155人,大三78人,群众103人,团员250人,积极分子22人,党员5人,家庭经济较好者11人,居中者302人,经济困难者67人,学业成绩靠前者123人,居中者222人,靠后者35人,担任职务者172人,未担任职务208人。

研究采用刘慧瀛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NABSCS)》,该量表共17个项目,分布在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为网络言论失范(学生主体在网络行使话语权,包括在网络活动中,直接或间接通过侮辱、诽谤、蔑视等语言,对他人进行人格、精神的伤害,以及侵犯他人隐私、欺骗他人等);因子2包含4个项目,为网络学习失范(学生在网络学习行为过程中发生的失范行为现象,包括抄袭、剽窃等);因子3包含4个项目,为网络侵权失范(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侵犯他人产权和非法使用网络等失范行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均值为1.18±0.27,最低分为1.06,最高分为1.88,整体分值偏低,表明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存在的,但是整体失范程度不高,这与雷雳(2008)、时昕(2019)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接近。其中网络学习失范行为1.48±0.32得分最高,表明当前网络学术不端行为较多,因为网络学术资源丰富,传播极其方便,不受空间和地域的约束,可供学生方便快捷的查阅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给各种不轨的网络学术活动提供了机会,导致学生存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上网聊天,做作业从网络中寻找答案,写论文引用资料不注明等诸多失范行为[1]。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得分为1.19±0.27,表明学生存在一定网络侵权行为,例如下载使用盗版软件、资源,浏览非法信息等。在网络平台侵犯他人权益,不尊重知识产权购买盗版软件,观看网络“抢版”电影,下载不付费音乐,非法侵入,网络欺诈窥探别人隐私等。高职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思想和价值观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时期,教育主体更要灌输保护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创作理念,维护个体合法权益。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得分为1.03±0.08,表明作为新时代高职大学生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比较注重个人网络言论,蓄意攻击侵害他人隐私等正当权益的失范行为较少。但还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在公共平台上随意地诋毁别人,侵犯别人隐私。高职学生在网络中自由自在,实际的生活环境里,却又要受到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的监督和约束,又重新做回社会人,在这样相互交错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双面性格,如果不加规范,可能形成一波双重人格的年轻人。

通过检测独立样本T发现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4.35,p<0.001),男生网络失范行为得分(1.22±0.15)显著高于女生(1.16±0.11),数据表明,在网络言论失范、网络学习失范、网络侵权失范三个因子上也是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发表不当言论、网络黑客、浏览色情信息等网络失范行为中,男生依然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网络失范行为更为严重,由于长时间的触网,网络对使用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当然包括负面的[2]。鉴于男生与网络更具黏性,男生攻击性高于女生,自控性低于女生,网络虚拟性与自由性导致男生网络失范行为更为严重。这与周兴生、胡平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女性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更趋于保守和被动。她们更期望网上和网下的道德规则相同,比较少主动地参与网上的失范活动。

在专业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3.49,p<0.01),文科生(1.16±0.11)显著低于理工科(1.21±0.15)学生。其原因可能在于调查对象分布不均,理工科学生较少,绝大多数是男孩,且男孩网络失范行为更严重。另外发现在户籍上(t=.36,p>0.05)、在是否担任班级职务上(t=-.37,p>0.05),在年级上(F=.169,p>0.05),在家庭经济类别上(F=2.02,p>0.05)、在不同政治面貌上(F=1.79,p>0.05)、综合测评上(F=.12,p>0.05)等均不存在差异。

二、提升高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阶级社会以来,多种意识形态并存,人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千差万别。在众多意识形态里,主流意识形态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一个具有统治作用的系统思想理论,它的提出为意识形态基本矛盾关系的认识打开了新的大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与精神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道德教育上具有积极作用。当前,高职学生的网络失范现象极其严重,对此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尽可能地消解异质社会思潮对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养成的不利影响。

具体措施有:1.学校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正确引导的前提是:相关的教育主体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他们适应当今网络时代的育人要求,各学校在保持自身教学特色的同时,也要自觉融入和了解互联网的特点,重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向老师反映遇到的问题,并且老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2.教育主体要注意网络道德教育的差异。首先建议学校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网络道德行为讨论”,让学生清晰地明白网络行为对错的界限。其次,根据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最后,辅导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针对男生玩游戏、女生聊天购物的现象,召开班会,进行针对性的讨论,更加突出教育效果。为此,建议各个学校根据各个年级不同的特征,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用积极阳光的教育活动净化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上网意识[3]。

(二)建立校园——社会——家庭共同协作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1.校园层面

从校园层面来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理智地分析网络在学习与生活中担任的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才不会畏惧与慌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与辅导员必须要有较高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校网络道德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完善在网络层面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打消犯罪的念头。在高职生的网络道德体系构建中,网络运营商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鉴别与监管自身传播的内容,还要避免其他非法信息的传播,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学校也可以通过现有的人力设备开发娱乐性的软件与游戏,用积极向上的主题引领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

3.家庭方面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并培养孩子网络道德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学校学习到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弥补自身能力不足的短板,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整个网络道德教育机制的完善,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乃至推动整个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高职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