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11-23陈银月
文/陈银月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成长期阶段,行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约4400家,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总额约为223亿元。近五年年增长率平均为20%左右。资产评估师约37000人,保持稳定增长,近三年年均增长率2.3%左右。从资产评估师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接近1000人,占比2.7%左右,31~40岁的占比13%左右,40岁以上的占比接近84%,全行业资产评估师年龄偏高。学历学位结构方面,资产评估师的学历主要是本科和大专,专科学历的资产评估师15300余人,占比42%左右;本科学历的资产评估师18100余人,占比49%左右,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左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资产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根据国务院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应当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的做法,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此背景下,“1+X智能估值”也应运而生,这对提升职业院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且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要求,落实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推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2]。
一、传统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有80余所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专业,但是由于资产评估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清晰,课程设置还不成熟。由于资产评估是一门交叉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内容涵盖经济、财务、金融、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由“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字段组成。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的匹配度存在明显偏差[3]。有一些院校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期待能实现多方向的就业需求,但是忽略了厚基础强能力的要求。部分高校课程设置过于依赖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方向,对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都不够重视,很难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高职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一般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几大类,有一些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培养方向有所侧重,比如有些工科类院校侧重建筑工程评估、房地产评估或者机电设备评估,财经类院校侧重于金融资产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大多数院校缺乏明显的特色,将所有类型的评估专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对这些评估知识都进行系统地学习,没有形成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定位,知识结构泛而不精,无法做到对某一评估领域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目前,资产评估院校师资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的设置。此外,自2016年7月2日《资产评估法》出台以来,在校的大专生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师考试,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评估师考试为主导,而职业院校学生在校上课课时有限,过分注重考试内容的设置,导致忽略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层次。
(三)教学实施
资产评估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教学实施过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院校的资产评估专业师资缺乏,大多数教师毕业后即进入高校任教,缺乏相关专业的行业工作经验,课程也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其次,实践教学落实困难,尽管大多数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中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实训实践课时,但是受制于软件硬件设施缺乏等各方面因素并未能落到实处,尤其是资产评估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用于校内实训实践的真实数据资料难以取得,资产评估案例资源匮乏,导致实践环节的落实不到位。最后,评价机制亟须改变,“智能评估”背景下,新型、复杂的评估业务对评估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仅掌握评估基础理论和方法远远不够,大多数院校的考核方式仍然侧重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知识运用能力和技术技能操作行为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过程评价,学生缺乏综合运用评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形势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基于“1+X证书”制度的校企合作推进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互联网创新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资产评估,资产评估行业升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智能评估”时代已经到来。这对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技术化、综合化对院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停留在注重学生对理论化、专业化的资产评估知识的掌握,缺乏对资产评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够较好地适应新形势对资产评估人才的复合化的需求。
“1+X智能估值证书”制度将资产评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标准和资产评估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对接,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专业学历教育的课程相融合,对高职资产评估人才培养带来许多好处。首先,有利于整合资源,校企融合建立实训基地。“X证书”作为校企之间联系的纽带,可以帮助改善以往企业缺乏与院校合作动力的状态,校企合作完成“1+X智能估值证书”应用标准、教材编写、师资培训以及学生培训考证的过程,是校企资源整合深度合作的过程,也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教师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其次,通过课证融通和学分互认,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可以有效地补充、拓展和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学习成果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资产评估职业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有利于院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资产评估人才。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
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人才应当紧密结合社会服务需求,从区域经济水平出发,根据学校资源储备优势和办学条件,结合专业定位等突出某方面专业评估的专业特色,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来考虑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为本位,不仅局限于对资产评估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强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教学案例库,加大实务操作的比重,优化实践教学进程。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形势对于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探索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针对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资产评估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人才培养创新。其次,丰富真实的项目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评估前沿动态和实务操作,提高评估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一方面,与行业协会,资产评估机构协同开发优质案例,共建共享案例库;另一方面,可以搜集一些典型的反面案例,如证监会、评估协会监管处罚的典型违法案例,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为信息化支撑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混合教学可以将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相结合,达到有效学习,培养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符合条件的课程,适当地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有效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是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内容。目前针对资产评估专业的教材比较少,能够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更是非常缺乏。混合课程的开发对于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好处不言而喻。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首先,岗位能力及工作过程分析。一方面,在传统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调研信息时代资产评估行业未来需求的新型岗位,充分探讨岗位能力的内涵;另一方面,将资产评估工作过程分解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转化成不同的课程(如: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其次,混合学习单元的组织。将具体的资产评估工作任务(如:房地产评估)转换为信息化课程结构单元(以房地产评估为例,课程单元可以包括:签订评估协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评估方法的选择,评定估算,评估报告的出具,工作底稿的归档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开发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当包括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相关知识分析等)、设计(包括学习任务设计、练习设计、信息呈现方式设计等)、开发(主要指混合式学习资源开发)、实施与评价(教学评价与修正)五个阶段。
三、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面授教学优势的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学生可以对于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和探究,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做到让每个学生享有平等权利的回答,通过后台的大数据统计,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完整地记录,为过程性的评价模式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