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11-23刘卫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校企

文/刘卫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这就使得党和政府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始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不断采取措施来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社会的研究文献急剧增长,社会各界特别关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逐步形成。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政府出台相关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更是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站位更是举足轻重,有了重要的话语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全部工业门类都有的国家,但是,在这门类齐全的架构背后,却是一个既全新、又全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托举和促进。过去的30年,职教事业,特别高职教育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持续促进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一切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只有通过有效的校企融合,才能最好地培育劳动者个人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此实现每个劳动者的人生价值。

近30年来,为了促进和深化职业教育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0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上系列文件的先后密集出台,形成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的政策链条,足以体现党和国家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制度框架体系的明确方向和高强力度,为深度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3]。

二、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不断践行科学发展之路

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各职业院校自身准确定位,积极探索并实践,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功能优势,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育人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加大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合作办学效益,提高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4]。例如,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在多年办学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聚焦特色办教育、产教融合谋发展”。在2005年,首次提出“校企相融、产学互动”的办学思路,当年就得到山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该办学理念更是受到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高度赞赏。办学几十年来,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为中国铝行业及地方企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铝行业和地方企业急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初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于新产业技术变革这一紧迫的现实问题,在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各方合力推动下,产教融合已初见成效。但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外延与使命在持续演进,在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其内涵、外延与使命一再被重新审视演绎,并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实施落地,从理念改革到理念实现,从协作育人的初期阶段尽快进入转型、升级、再深化的行动落实阶段。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办学育人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是创办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是造就千千万万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敬业精神、操作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创办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职业教育领域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的政策有效组合,促进各高职院校和企业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多方面合作。

近几年,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充分整合利用来自社会各方,尤其是关联行业企业的资源,在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坚持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将学校所设置各专业通过教、科、研、学各环节渗透到关联产业中去,和相关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积极创建教育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职教集团,为中国铝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选择和学校所设置专业密切关联的行业中先进企业进行合作,学校为各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培养服务,合作企业则为学校提供资金、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和顶岗跟岗机会。

(二)落实联合办学,学校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完成合作建设二级学院,如天津迅腾科技互联网学院、南京苏宁易购物流学院、苏州华拓金服数码科技金融学院、辽宁大连新世通无人机培训学院等。

另外,学校还与相关企业开展了携手互惠建基地、横向项目捐赠科研设备等活动。

四、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措施

(一)树立大职教理念,突显职教终身性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不仅具有职业性、教育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社会性、地域性、终身性等特点。“教育不与职业相结合,百业之不进步”,仅靠教育界是难以办好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支持,为此,要把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和实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类型中,这是未来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二)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它横跨教育与产业两个领域,涉及很多性质不同的参与主体,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环节要全面考虑到不同参与主体的不同需求,而不能以某一单个主体独自决定;在政府方面,各部门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利用数理统计思维和解决问题措施,搜集、整理、获取来自社会人才需求市场有用信息,形成有效人才需求发展报告,给参与主体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在行业企业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政府方针政策,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规模确定、发展规划等信息与各院校共享,积极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完善,主动承担部分人才培养任务,同时共享院校科研成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在学校方面,要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以社会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纲领,结合具体的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教育的特性。

(三)建立校企互利共赢合作机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一次性合作,有些校企合作关系的维持主要靠人际关系,这种合作属于较浅层次合作,难以长远发展,若要建立和维系深度合作,必须建立深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学校一方是希望企业能够尽可能多接收毕业生,促进学生就业,同时能为学校提供实训师资和设备,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企业一方是希望学校为其输送能够直接上岗的合格新员工,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培训,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只有真正把握好企业与学校双方利益平衡点,才能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只有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才能更加深入和持久。

(四)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与教育性,教师不再是唯一人才培养效果评价者,学习者本人、行业企业和其他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都可成为评价与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使评价主体最大程度上获得信息反馈,从而有更充足时间调整改进;在评价形式方面,将各种评价方式(外在评价、自我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线上评价、线下评价等)有机结合,形成过程诊断和终结诊断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方面,彻底改革过去单一评价标准,将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指标,与实习实训作品、实践生产成果等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创新性、真实性、客观性。

五、结语

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精华所在,为此,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众多方针政策,形成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而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还需要不断制定落实许多的具体方案措施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校企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