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中融入工匠精神

2020-11-23李璐吴洪美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院校

文/李璐 吴洪美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素养这一问题。作为培养技术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更重视技术的传授,忽视了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缺乏职业素养,更缺乏工匠精神。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工匠精神都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更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的培育中,以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念、职业道德。

一、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概述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该精神内涵主要包括精益求精、严谨、耐心、敬业以及淡泊名利。工匠精神这一词最初来自聂圣哲,然后随着国家产业及教育战略的调整,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追求。2016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培育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上充斥着浮躁现象,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只有培养工匠精神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当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其核心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信念又含有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价值观,乐观、敬业、奉献等精神构成了良好的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指的是一个职业需要具备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最终会变成职场综合素质[2]。职业素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也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培育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当今社会多数人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很少有个人或者是企业坚持品质第一、用户至上的工匠精神,导致我国一直处于制造而非创造的状态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可以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而工匠精神可以在职业素养的培育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从精神、意识层面真正领悟工匠精神,这样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3]。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指的是在职业活动当中形成的特定的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的培育当中可以让学生用工匠精神约束自我、严格遵守职业规则、高品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维护企业的信誉。

(三)有利于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

在选择职业前,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自身的职业态度,做到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敬业、认真、严谨,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专业敬业的态度,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和市场需求息息相关。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也不能正确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一些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相关规定且缺乏集体意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不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此需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提高对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若想做好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要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教学渗透这两种方式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一,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开设职业素养课程,通过专门的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底什么是职业素养,作为一名职场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第二,高职院校需要将职业素养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政课堂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第三,高职院校需要开设一些人文教育课程,比如人际沟通、现代礼仪等课程都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职场[4];第四,高职院校需要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走廊、教室等地张贴标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二)提高教师水平,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应该提高招聘门槛,在招聘教师时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考核。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对教师进行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丰富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此外,教师也需要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应该将职业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职业信念教育。每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要进入职场,但职场困难重重,只有拥有强大的信念才能够支撑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此需要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法,即宣传典型的工匠事迹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理想信念;第二,对学生进行职业心态教育。职业心态和职业意识都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职业规则、履行自身职责。教师可以对出勤、活动参与、卫生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意识;第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学生对职业和职场都不太了解,所以学校需要开展职业指导,增进学生对职业状况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状况调查,让学生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发展状况,比如说社会对该职业的实际需求、该职业的薪酬待遇等情况。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企业,让学生了解大致的工作环境、内容、流程,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职员的感受。最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制定一个职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让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职业规范

遵守职业规范是职业素养的关键部分,只有遵守职业规范才能够确保职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职业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态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利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若学生不严格遵守班级制度,教师可对其进行合理惩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也能够自觉遵循职业规范。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操作规范,让学生严格按照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以保障自身安全。

(五)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技能竞赛

校企合作是当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定期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去合作企业实习,从实践训练当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态度、作风、道德等各方面的考核,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代名词,是职业素养的关键与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是为了就业,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真正领悟工匠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