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双创”教育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2020-11-23张肖杰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双创院校

文/张肖杰

“双创”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迅速发展的社会水平与高职专业人才低质量之间的矛盾。而利用好“互联网+”的理念为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培养捷径,培养创新人才则是解决该矛盾的主要途径[1]。

一、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双创”教育的概念

(一)“互联网+”教育概念

“互联网+”教育,顾名思义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社会资源统筹分配并且优化,将互联网的最新成果深入融合到各个行业之中,因此“互联网+”教育的重点是教育理念和体制对目前教育带来的影响。

(二)“双创”教育概念

“双创”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它提倡的是新世纪教育既要有创新教育又要有创业教育。它要求教育者既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双创”教育强调通过创新和创业的融合,学生能达到在这两者之上更广阔的发展,也能达到从知识到能力和素质结合的提升[2]。

二、“互联网+”“双创”教育的未来前景

(一)政策前景

“双创”教育从1989年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启动、发展、融合。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融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因此,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也开始陆续开展[3]。

(二)研究前景

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互联网+”“双创”教育的有关知识,可以发现以此为主题的文章,每年都是递增趋势,由此可见,“互联网+”“双创”教育会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在对其研究层次进行统计时,行业指导、基础研究和职业指导占到前三名。可知,“互联网+”“双创”教育是未来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和重视的一个环节。

三、目前高职院校“互联网+”计算机专业“双创” 教育的现状

(一)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相对缺乏

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因此,高职院校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关心学生的就业率等问题,而对一些理论性的教育知识有些忽略,这就导致“双创”教育的理论并没有渗透到校园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理念当中。有些学校甚至将“双创”教育的知识作为选修课。并且学习“双创”教育的学生不论专业,学习的内容全部一致。这也造成了就缺乏科学的培养人才的方法的现象。

(二)与“双创”教育配套的课程体系相对较缺乏

学校如果将“双创”教育作为选修课,则必然不会引进“双创”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的学校直接选用本科压缩型的课程体系进行计算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并不参考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这样落后的课程体系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整个“双创”教育进度的缓慢甚至滞后,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具有创新创业型的教师队伍比较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师资队伍并不先进,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毕业之后直接任教,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双创”教育理念不足,更无法为学生讲授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有的教师是高学历低经验,有的教师是高经验低学历,这样两极分化的教师师资必然不能够把相关教育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双创”教育的教学。

(四)“双创”教育的环境相对比较缺乏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具有观念超前,对待创新创业有很大的热情和理论储备,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到正确的环境中去培养“双创” 能力。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环境文化氛围非常缺少,导致学生“双创”教育意识低下。从资金方面来讲,学生创业融资难,很多学生的创业计划都是由于资金困难被动停止,这样也会打消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积极性。

(五)校企合作不积极,无法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

学生的“双创”能力一定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和培养,基于这一点,很多高职院校都会与校外企业合作,来提升全校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很多企业不愿意用实习生来接触创新创业环节,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都未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学生学习的一次机会。还有一些校企合作中,企业也只是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做一些并没有真实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中很是常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企合作不深入的事实。因此,如何在校企之间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实训岗位,使学校和企业都能受益,这是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

四、“互联网+”“双创”教育模式对于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能够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从中国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来看,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有技术,有想法,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参与创业,国家使用一定福利支持学生创业,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达到“一人创业,百人就业”的目的,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互联网+”“双创”教育能够有效推进计算机教学改革政策的贯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一直在进行有效的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改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人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教学与岗位需求互相矛盾的问题,违背了教育教学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因此,“双创”教育理念恰好符合教学改革需求,“双创” 教育模式对教学改革政策的落地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互联网+”“双创”教育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要重视更新“双创”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互联网+”“双创”教育的理念。要将教育重点从知识技能转变到意识提升上。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渗透“双创”教育理念,培养真正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比如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不同兴趣及爱好,采用科学的方法打造每个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不可搞一刀切,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也要更新自己整体的培养目标,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校要注重引进多平台合作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吸收到专业的先进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在课程体系引进时加大筛选标准,找到适合自己院校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或者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设一些就业指导类的科目。比如学校可以针对学生进行调查,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比如“科技创业”“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创业融资”等。另外,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邀请学生观看关于创业的纪录片、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双创”教育下师资整体水平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想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教师就要首先提高自身的“双创”教育意识。学校也应当重视“双创”教育意识较高的骨干型教师的培养。针对创业潜质较高的学生,让骨干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比如某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人才培养特区”等。另外,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双创”教育意识的讲座、研讨会等,通过互联网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骨干教师的计算机课程等,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学院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比如评选“科技导师团”“创业导师团”“骨干教师”等。

(四)加强学校“双创”环境的打造

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高创业素质提供更多的支持。学校可以采用校院推荐,学校委培等方式提高实习生的技能水准。学校也可以面向全社会融资来进行校内有关实际训练的基地,将企业一些高端的模块在学校建立模型供学生训练和观摩。另外,学校也要重视校园内的自主“双创”文化环境的建设,比如可以利用校园每个地方的宣传栏或者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在线宣传等,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学校可以邀请创业专家来校演讲等,为学生提供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充分发动了校外企业的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特点,邀请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人才到学校,进行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有关方案。

六、结语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双创”教育理念并非鼓励学生毕业之后都去创业,而是希望通过“双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意识,并将创新能力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必须彰显本专业的特色及优势,教师要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教育理念,和学校一起帮助学生找到人生定位、制定明确目标、认真培养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多平台合作,共同提高学生“双创”教育意识下的综合能力,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选择事业,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双创院校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