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职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通融发展
2020-11-23王颖睿
文/王颖睿
我国历史悠久,带来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地方高校都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高校配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学生的重任[1]。现阶段,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多项优势,不仅拥有专业的教学团队,而且在文化资源以及文化素养方面都具有相应的优势。而地方高校的优势则更加明显,因为它占据资源优势,这就说明,通过地方高校来培养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目前的学生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责任人,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不仅拥有遗产资源,而且我国也有相应的课程教育资源,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民族情操。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国之所以可以传承发展,其根本在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得到传承[2]。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存在于民间,有一些甚至体现在百姓的生产生活中。高职院校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模式来提高对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我国的民族文化,并以此为自豪[3]。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首先需要对高职院校对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在我国已经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基础上,借助目前所拥有的创新技术以及思维进行相应的创新,为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谋划策。同时高职院校要让学生亲力亲为整个过程,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创新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4]。
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属于我国的民族文化,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其涉及文学、艺术以及舞蹈等各种方面,且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渗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实践。因此,让学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生活。
二、完善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对策和路径
(一)成立高职院校非遗文化研究基地,导入非遗工作室项目
从实际出发,完善相应的教学策略,高职院校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时,既要积极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又要做到相应的实践探索,多建设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进行综合深入的非遗教育。目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非遗教育实践开展得非常顺利,已经实施多项活动,而且在校园内营造一种非遗的学习氛围,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性,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
(二)设置非遗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导入非遗传承人授课模式
要想切实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首先需要在地方高校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虽然之前并没有设置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课程,许多高校在这方面的开展也缺乏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以要想开展这方面的教学,相对比较容易,高校只需要通过利用当地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整合,再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就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
(三)开展丰富的非遗特色活动,推进传承事业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过程中,可以依据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有关非遗的专业,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从而发现目前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依据实践教学解决相关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就是找到继承者,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关键的特征是流变性,因此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注意教育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动态性,就是要依据非遗传承活动的特点来不断拓展新的活动。此外,为了使学生认识到非遗传承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开设非遗传承活动既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又是高校的特色,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相关的非遗展览,或开设一些非遗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有学习的资源。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模式,打造非遗传承人培养品牌
由于非遗传承的教育需要一些外来的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推动非遗传承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有关非遗的资源,还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让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基础以及资源,而企业可以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渠道,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研究基地。以扬州漆艺为典型案例,以传承人培养为着眼点,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来促进漆器非遗传承人在高校扎根。先后与扬州漆器厂,成立校内雕漆工作室、漆画车间,定期选派学生深入到漆器厂,了解传统漆艺制作领域相关知识,提升漆艺传承人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不仅要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上深入调研,还要挖掘和传播工匠精神,以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提升高职教育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品牌效应。
(五)完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推广实践成效
非遗项目不仅要进行发现、保护以及传承,还需要传承者依据现在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推广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依据已有的非遗资源以及学科基础,积极发展相关的非遗课程,邀请与非遗相关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让他们为学生讲解相关的非遗知识以及该如何成为非遗传承人。现在已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进行非遗传承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通过互联网建立教师、非遗相关专业人员和非遗资源数据库,目前扬州漆艺精品课程等可通过网络提供一些非遗相关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在进行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与社会实践相连接,借助互联网媒体以及报社等多种渠道来宣传非遗继承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传承,同时号召专业人士以及政府、市场的积极加入。
三、结语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进行文化传承,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时,非遗文化资源可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才培养,在传承过程中积极创新,并且完善相关的课程以及专业,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有关非遗的文化,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通过高职院校对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民族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价值。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开设的课程以及专业上,还是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