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

2020-11-23周素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行车心理素质驾驶员

文/周素东

近几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开车出行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选择的出行交通方式,汽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与此同时,汽车出行在为人们带来便利时,也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汽车驾驶人员作为行车安全出行的第一责任人,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等都对行车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驾驶员的职业能力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条件,专业的驾驶员需要具备更加丰富的驾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汽车驾驶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的安全法规、安全驾驶的基本常识、应急事故的紧急处理等内容,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驾驶员对汽车行进过程中的合理制动,对各类灯光的使用、离合油门的配合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不断加强交通运输驾驶员的素质建设,应提高驾驶员的职业能力[2]。全国各级、各类的交通运输部门需要注重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大局,让安全驾驶的理念在汽车驾驶员中蔚然成风,更加科学地推动交通行业的稳定、安全发展。基于此,本文开展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

一、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

(一)加强驾驶员身心素质培养

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让驾驶员有着较为充沛的体力,并且在行车时能够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让驾驶员在面对不同路面状况时,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应对,以此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因此,提升驾驶员职业能力的首要措施,是加强驾驶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3]。良好的驾驶员心理素质培养是在其驾驶过程中通过自我锻炼形成的,是驾驶员职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驾驶员身心素质培养可以通过强化驾驶员情绪心理稳定调节、培养驾驶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方法,实现对驾驶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对驾驶员身心素质培养能够有效消除驾驶员的紧张、侥幸、急躁的心理情绪,更加积极、坦然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避免出现过激的心理活动,保证驾驶员心理始终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更加容易形成规范的驾驶。当驾驶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在行车过程中能够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专注于驾驶,保证行车的安全。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驾驶员保持清晰的头脑,从而采用及时、正确的方式应对突发情况,将危险与损失降到最低。

(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对汽车的各项性能充分了解,当车辆发生故障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修,从而保证驾驶员在每次驾驶时对车辆有着细致的检查,降低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由于车辆的故障问题造成事故发生的几率。优秀的驾驶员还需要具备对故事预见的能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对周围环境、路况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威胁形成安全的隐患,并采用合理的手段将其及时排除[4]。驾驶人员在行车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操作发生,养成对事故预见的习惯,并在行车时,时刻保持谨慎的行车态度。还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错误驾驶造成的安全隐患发生,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由于汽车驾驶员的职业十分特殊,因此还要求驾驶员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在驾驶员日程训练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应急反应能力,全面了解与行车相关的安全常识,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三)提升驾驶员行车安全防范意识

提升驾驶员的职业能力还需要注重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定期为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通常情况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绝大部分的原因是驾驶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部分驾驶员认为自己的职业技能过硬,导致常常出现行车超速、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发生,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5]。因此,在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时还要结合实际交通事故案例进行深刻的讲解,让驾驶员引以为戒,提升行车安全的防范意识,从而加强驾驶员的自我约束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在长时间的行车后需要注重自身的驾驶状态,一旦出现疲劳状态,需要尽快地更换驾驶员,从而保证驾驶员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出现疲劳驾驶,提高驾驶员行车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驾驶员激励机制制定

(一)提高驾驶员工资待遇

薪酬水平是驾驶员激励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驾驶员工资待遇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激发驾驶员对待行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当前劳动力市场当中也应加强驾驶员的供给,降低各个企业中驾驶员的流失。在不同城市中,驾驶员的薪酬水平是由当地相关部门指定的薪酬指导线确定的,提高驾驶员的工资待遇,可将年度平均工资设定在指导线的80%~90%之间。按照驾驶员所在企业的类型,将其分为竞争性企业驾驶员、准公益性企业驾驶员。竞争型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而准公益性企业更加注重社会的效益,经营收入主要由市级财政部门的补贴。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在政策指导以及允许的条件下,应当联合各个城市国有企业游说主管部门共同制定,提高驾驶员工资指导线[6]。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工资结构进行调整,大幅度地提高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奖金在工资中的占比,提高驾驶员技能工资,鼓励驾驶员考取更高的技能等级证书,将传统的多拉快跑,以加班费作为主要工资增长方式,降低驾驶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二)建立工时预警机制,合理安排驾驶员出勤

通过建立工时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完善对驾驶员的劳动工时管理,避免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的问题发生。在工时预警机制中,将每个月份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驾驶员的工时进行管理,按照驾驶员实际劳动时长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并通过当面约谈、调整交办时间等方式,调整驾驶员的工作时长,从而保证驾驶员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提高行车安全。为了保证车辆的周转效率,还可以通过三人两车制的形式,在日运行车次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对驾驶员配置,安排两台车辆三名驾驶员进行营运。假设每天需要运行的车辆为十二辆,而每台车辆的运行计划为每天进行十四次运行,按照三人两车的制度安排,在三名驾驶员中安排一名驾驶员为插位驾驶员。

按照图1中的流程示意图,插位驾驶员每天行驶10次,两台车辆驾驶员各行驶9次,既能够有效保证车辆的双班出车,又能够减少驾驶员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采用这种出勤制度能够进一步保证驾驶员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行车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实现行车安全。

三、结语

文章以驾驶员行车安全为目标,通过对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通过本文提出的措施以及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驾驶员普遍存在的综合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但由于研究过程中并未对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充分分析,因此提出的措施相对片面,缺乏全盘考虑,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帮助,保障行车安全。

猜你喜欢

行车心理素质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夜间行车技巧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
“王牌驾驶员”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