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研究

2020-11-23王凯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培育意识

文/王凯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经济质量水平的持续提高,创新逐步成为各行各业长足发展的驱动力,成为国家未来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1]。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通过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择业就业能力,有效改善当前的就业紧张形势,增强高校的改革发展活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3]。如今的高校要进一步发挥人才培育主阵地的作用,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统一积蓄力量。

一、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

创新创业意识是基于创新创业实践视角看待人类怎样拥有这样的意识,帮助人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并在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获得成功[4]。要对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全面深度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寻求提高的内在需求。正是因为有了实践主体寻求个人知识能力的持续提升,内在需要持续提高,对外部知识与事物的精华营养进行吸收,进而弥补不足,促进内在能力提高,不断探究新领域、获得新方法,才给创新创业意识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收获成功提供了必要的内在动力;第二,创新创业意识是实践主体在整个实践活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状况。实践主体面对未知和陌生环境时,有着很强的恐惧和焦虑感,内心也常有纠结和不安,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当中发挥镇定作用,使实践主体能够有效做好心理建设,在面对外部环境时保持不畏惧的从容状态;第三,创新创业意识是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收获成功的内在动力。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任何创新创业实践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可以说这样的意识在实践中形成同时又高于实践。

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高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承担着建设国家和复兴民族的重任,在宏观层面上的双创背景下,考虑高校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工作的开展,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相应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步增大,毕业生待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可以让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建立创新性思维,在适应社会方面有更加积极的表现,利用创新创业的方法找到有效的就业途径,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以及创造力;第二,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是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发展需求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也在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也由此带来了劳动力转移与岗位转换的问题,当然也推动了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创新运用。所以未来劳动者不仅要有从业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是支撑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必须要把意识培养放在基础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是助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内在需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就是创新创业素质。高校通过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打造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使得他们能够支撑和助推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

三、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项目与社团培育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高校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内驱动力,同时还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以及辅助作用,是学生形成良好创新创业行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为了夯实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高校必须要把培育创新创业意识作为重点,鼓励学生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智慧胆识,开创可以体现自己特长的事业,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想要提高对新时代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把项目活动以及社团作为重要载体,降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难度,给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具体来说,高校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组织创新创业讲座,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打造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与社团作为根本载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我服务和教育管理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比方说可以把全国性的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校园科技协会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让高校学生在兴趣特长和专业间找到结合点,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感知创新创业的艰辛。

(二)开发和建设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离不开课程体系建设,这是因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发挥着基础和引领作用,而意识培养必然要通过专门的课程指导获得良好的培育效果。高校需要根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建立和完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在课程体系建设当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构建渗透创新创业内容的课程。高校需要大力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增加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科目中,积极运用多元化形式丰富创新创业的知识,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知识技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课堂渗透教学当中,可以基于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讨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实践者的精神和品格,在此基础之上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迪学生开拓自身的思路和眼界;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形成对理论课程的补充与拓展,也能够在理实一体化当中给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借鉴和指导。在实践课程的设计方面,可以把创新创业计划、创业交流、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等形式的课程和网络课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当中的困难。

(三)强化创新创业活动发展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实践环节缺乏或者是实践环节设计不理想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很多教师会把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作为重点,反而会忽视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需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合理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比重,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一重要环节。在活动的组织开展中,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实践和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锻炼观察、想象、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如果情况允许的话,高校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平台,并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当中获得真知。另一方面,要把校内和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载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建立不同形式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丰富实习实训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之下,把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

(四)建立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人才培育的质量与成果价值和师资队伍的发展水平存在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只有具备极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才可以真正培育出拥有创新创业意识、敢于冒险和探索的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走出舒适圈,有效打破常规,收获更大的发展舞台。高校要在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方面着手,并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当中把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结合起来。高校在对本校师资队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当前担当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比如知识讲座、交流学习、专家课程等,同时还要关注师德修养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另外,高校还需要积极引进外部的优秀师资,提高教师选聘的标准,促进专兼职教师结合,进一步壮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创新创业活动具备复杂性特征,整个发展过程会受主客观变量因素影响,不过究其原因,创新创业意识是实现创新创业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在对教育活动进行改革和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具体特点,掌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终构建一个日益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意识培育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培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