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精准化职业指导方法的研究

2020-11-23顾窗林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精准职业

文/顾窗林

一、高校精准化职业指导的定义

精准化的职业指导,一般指各大高校向所有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来进行精准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相关就业资源的配备。高校开展精准化的职业指导,需要将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就业计划充分结合,更好地为应届大学生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最终引领学生正确地规划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并找到适合的工作。

二、高校开展精准化职业指导的目的

高校开展精准化的职业指导,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指导,又可以帮助高校提升自身的价值[1]。但是,有一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益处,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就业指导体系,应届大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性格、心理以及认知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大多数大学生还未真正地进入社会中,不理解社会的相关规则。因而,应届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选择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领域,或者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打击了自信心,不利于就业[2]。学校开展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可以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弥补自身的缺点,提升自身的优点,在后续的就业中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提高高校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在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也在同步增加,导致很多大学生找不到最佳的工作。而通过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就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掌握当前的就业趋势和社会中对各个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给自己精准定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等,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最终提升高校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

(三)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在高校的工作中,不仅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教育,还需要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相应的指导,最终促进高校的发展。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建立精细化的制度和体系,从而加快职业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3]。同时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望,为后续的各项招生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同时,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能够胜任社会中的工作,将会影响高校后续的发展。

三、高校职业指导目前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工作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高校职业指导过程中,不能向学生提供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校职业指导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部分高校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职业指导,而不是采取职业素质测评的技术来进行对学生职业的指导。这种职业指导的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实际的建议,进而不能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信息,使学生找到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出现跳槽和离职的情况,最终导致应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职业指导系统性不足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职业选择和指导。但是当前的院校对学生的指导仅仅是表面上的工作,是根据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的,借助一些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活动以及工学结合的实习活动来进行,不能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较好意见,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的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也就是将职业指导过于表面化,最终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职业指导在方法上可操作性较弱

在高校中,职业指导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信息,学生的就业爱好以及学生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最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但是,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标准,所选择指导的方法、指导的工作很难全面地完成,职业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较低。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周边人和环境的影响,一旦有人选择某项工作,就会出现很多人选择这个工作岗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高校职业指导方法可操作性低而引起的。

四、高校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研究

(一)职业指导的开展时间和指导的具体内容不符合

职业指导是属于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在各个环节相互连接,才能够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出指导。而且大学生在校的年龄段正是最佳的塑造期,因而要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时期。但是,目前高校的指导仅仅是在临近学生毕业的时期开展几次职业指导活动来进行对应的指导。最关键的是,相关的指导人员并不理解指导的内容、指导的目的以及指导背后的含义,开展的职业指导仅仅是表面的工作,搜集一些就业方面的信息、面试的技巧以及如何设计简历等内容进行指导,完全不理解指导的内容。最终使学生缺乏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形成职业素质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时期,不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存在对职业指导的错误认识与理解

当前,高校对职业的指导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职业指导的形式简单化,指导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小。大多数的教师仅仅是将一些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面试的主要步骤以及简历的编写方法做进一步指导,而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职业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技能等重要的方面却很少涉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和理解。

(三)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不完善

在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大多数教师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来辅助职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工作的,或者因为是职业学校就没有设立相关的职业指导岗位。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很难将指导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进行下去,进而很难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形成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能力,影响后续大学生的就业。因而,高校应该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进一步地将指导的工作完整地进行,提升整个指导队伍的水平,最终向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五、开展精准化职业指导的具体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独特的职业指导

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不能简单地从表面上进行,而是在学生进入大学的阶段中进行独特的指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学生的全部信息,学生的学习技能,自身的优点以及缺点,根据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情况,包括了优点以及缺点,并对自身的缺点进行弥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职业特点以及企业招聘的要求来进行定期的职业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便于后期对自己职业的规划与设计。

(二)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导向在特定时期开展的职业指导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先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导向,再向学生进行职业的指导。在一些招聘的前期,可以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咨询会以及其他的形式进一步地向学生讲授就业的趋势,相关企业招聘的需求以及在面试过程中的注意点来进行指导。再者是对企业招聘的岗位,招聘的需求来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提高职业指导的可操作性

要想提高教师对学生职业指导的可操作性,最关键的就是采取规范的系统的指导方法,首先就是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信息,根据专业性的指导方法和理论来实现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可以是在大学的第一年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的意识和价值,进一步地形成对职业的认知。第二年是根据今年的就业政策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就业知识。而在第三年,可以向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通过在一些企业的实习来体验就业后的感想,从而根据自身的体会和知识来合理地掌握相关的职业规划。第四年,通过开展一些职业指导会和相关的就业会来充分地掌握职业的知识,规划自身的职业计划。

(四)搭建职业指导一对一预约咨询平台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在四年的时间内进行职业的指导,还要建立起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咨询平台。针对一些对就业有疑惑和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项的指导,缓解学生对就业的恐惧,选择就业岗位的疑惑,或者是为那些没有规划将来职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建议以及指导。

(五)建设健全的专业师资队伍

根据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岗位的情况,来进一步地建立和完善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从而能够将完整的指导过程实施下去,高校也要开展和组织一些职业指导学习和培训的活动,进一步对提升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将整个队伍中的职业指导质量逐渐地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关键的是定期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来及时地掌握相关的职业指导知识和就业的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指导意见。

六、结语

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学生形成职业指导能力,职业的素质以及其他。因而,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独特的职业指导,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导向在特定时期开展的职业指导,提高职业指导的可操作性,搭建职业指导一对一预约咨询平台以及建设健全的专业师资队伍来对学生进行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精准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职业写作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精准扶贫二首
我爱的职业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