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

2020-11-23孙延辉鞠楠

就业与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善念意志人格

文/孙延辉 鞠楠

一、高职学生常见的人格问题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为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普通专科在校人数1280.7万人,较上年增加147万人。

虽然我国拥有如此多的高职院校,却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而学生的人格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笔者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第一,幼稚型人格。表现为与大学生年龄段不相符合的行为表现,即不知道自己应在大学期间干什么以及不该干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都处于不清楚、不明确的状态。既没有立志,也没有自身的准确定位,更不清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实现高职教育学生的人格改变。其一,立志。就是确定一个人的梦想和理想,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其二,定位。就是认识自我、找对位置,即认识到自身有什么特长,兴趣爱好为何,到底能做什么,找准自己成功的资本。其三,找到发展方向。发展方向是人生的航标,方向一旦出错就会将人引向歧途,因此必须对如果是幼稚型人格的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其获得责任感和学习的动力。

第二,缺乏自信心型人格。自卑与自负同样是自信的陷阱。大学生常常发生这样的问题:要么过分低估自己,要么过分抬高自己,经常使自身陷入自负与自卑这两种极端状态中,但目前发现在高职院校中自卑的学生多于自负的学生。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即对自己缺乏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总把目光盯在自己的不足上,忽视自己的长处,因而常常感到不如他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从而出现遇事逃避退缩,心虚胆怯,上课时不敢提问,不敢发言,下课后不敢找老师探讨疑问等问题。自卑是人格的弱点,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我们必须对缺乏自信心型人格的高职院校学生加以引导,积极改变其自身心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促使其心理健康成长。

第三,偏执型人格。拥有该种人格的学生的行为极度敏感,对别人的批评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多疑、爱嫉妒、对别人获得的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从而做出一系列不合时宜的事情。拥有这种人格的人,在家很难和家人建立亲密关系,在校很难和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导致自己和周围的人渐行渐远,加深了不健康人格的发展。

第四,依赖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形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拥有这种人格的女生较多。受到这种人格的影响,会导致其学习主动性及开拓性较差,在学习中习惯于依赖老师,更习惯于“注入式”的学习方法,缺少举一反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这都是依赖型人格的典型特征。

第五,懒惰型人格。懒惰型人格最突出的特征是不愿意动,即体育运动不足。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不仅对生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运动具有提高学生反应能力,增强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加速新陈代谢,使人身心健康。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培育乐观开朗的性格等作用,但懒惰型人格的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对其他诸如学习等事项也缺乏动力。长而久之,不仅影响学习还很容易损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这种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对其进行改变。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这里讲的人格有三种涵义:一是从伦理学上说的人品,品格同义;二是心理学上讲的个性的概念;三是涉及到法律含以上使用的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一)了解人格,塑造良好的个性

东、西方心理学界对个性的理解众说纷纭,但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仍可以发现人的发展与成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所谓智力因素是指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力等内容。

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因素。智力因素是成才的条件,而非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动力源、发动机。非智力因素中的意志对人的成功和进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意志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个性中的信念,二是健全人格的立志。拥有强大非智力因素的学生,目标明确,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具体的人生规划。就大学生来说,意志坚强的学生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正是因为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水平、人格所呈现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境界既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又关系着学生能否获得身心健康发展这两个重大问题。因此,在客观上,校方应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促成奋发进取的学习氛围。在主观上,学生自身应深刻了解自己的个性,优化自己的人格,做好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促使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人格健康是成功的基石

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可以发现其心理问题极为明显,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水平薄弱、意志力差、自控力不强、心理素质低下等问题。

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后也缺乏目标和动力,大部分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在这种情况下步入社会会使其在学习阶段的失败延续到工作中,使失败不断加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高职学生应努力保持心理健康,优化自身人格素质,努力修炼智慧,将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视为磨炼意志的角斗场,不断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实现自身的超越和奋起。

除此之外,高职学生还应了解自我。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提出:“认识自己吧!”的口号。这说明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本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拥有无限的学习能力,更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其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对话。在学习还未开始前就先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此老师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多鼓励、多赞赏,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意志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

俗语说“笨鸟先飞”。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爱迪生、王守仁等很多科学家和成功人士在小时候经常被人认为蠢笨,但最后他们却以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他们如此成功的原因恐怕和意志脱离不开关系。爱因斯坦说:“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叔本华说:“意志是人类的本质,核心和根源;智慧则只列居次要地位。”;别林斯基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意志力是成为天才的最基本特征,是衡量天才的标准。”墨子也明确指出:“志不强者智不达。”他们用自身的实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我们的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都是意志力的典型体现。我国正是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慢慢走到今天,成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见意志的重要性。因此高职学生应努力磨砺意志,拥有健康品格,促使自身不断进步,实现人生价值。

三、人格优化的方法和途径

拥有健康的人格可以帮助人们与人为善、合作共赢,因此对人格进行优化至关重要,而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及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仁爱之心,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人格的高尚来自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源于善念,在人格中善念尤为重要。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价值信念,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主义、学说、理论、思想、美德、信仰的信奉与尊崇。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导向作用。思想可以支配行动,以善念支配行动,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二是推动作用。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善念可以在心理层面推动学生的行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三是积累作用。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积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程度的积累,因此道德积累十分重要。而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也可以看出,善念的积累对于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在人格塑造中起到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必须要以善念、仁爱等良好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知行合一是人格优化的核心

知行合一不仅是个哲学概念更是人的一种良好品质。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变化,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人格的优化以及价值的提升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同样如此。

而想做到优化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知行合一是一条良好的途径,但做到知行合一有三个前提。

第一,解决学习目的,即为什么学习、为谁学的问题,也是立志和志向的问题。志向是人生目标,志向错误会将行为引入误区,为此必须解决学习目的。正如孔子15岁立志,周恩来12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所有伟人或成功人士无一例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是其将理想和抱负作为自己强大的信念和精神支柱,不断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百折不挠,所以才成就了不凡伟业和业绩。而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有了目标就会自觉拓展眼界、学识,提升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自觉养成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习惯和韧性,明晰学习目的,并为学习目的而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促进发展进步。

第二,明确学什么。这里讲的学什么有两种含义:一是学习内容的选择,一是人生方向的选择。既要根据自己的志向、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又要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是因为志向、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是自我实现的必需,而兴趣爱好是不断学习、探究、创新的动力源,是实现自己的志向、目标的有利武器。因此必须高职学生必须明智选择努力方向和学习内容,在该领域不断成长进步。

第三,确定怎样学。怎样学是方式问题,目前学习方法有很多,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五种学习方法中“笃行之”最为重要,这是因为很多高职学生在学完了书本知识之后,不思考、不复习、不实践,导致本领的退化,这是极不正确的习惯。而最好的学习方法应是在实践中学习,讨论中学习,探究式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等。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养成勤思笃学的习惯促使自己不断实践、验证自己所学的内容,以实现自身人格价值的优化。

(三)超越自我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超越自我作为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不断超越自我为自身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打下坚固基础。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反省,不断在否定中发展自己,才能不断扬弃自我,获得成长以及质的飞跃。

尤其是经历了失败、苦难和挫折后,或者经历过大起大落后,人才能学会在痛苦中思索,在回顾与思索中反省、总结并重新认识、定位自己,找到自己新的方向、新的出路。因此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能突破自身局限、超越自己获得新生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走向新阶段,在一次次心灵升华和人格优化中得到进步。在大学生的学习道路上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校园世界既精彩,也充满了诱惑,会使那些单纯、幼稚以及无知的人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方法就是具备战胜自己不良性格的能力和以及良好而成熟的人格。

言必信,行必果。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示着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同时也通过积累素养塑造和改善自己的形象。在知行合一和超越自我中形成了自己的各种习惯。各种习惯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反映他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风度气质等综合素质。

因此,高职大学生应播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培育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坚强个性,以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

四、结语

在职业化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十分必要。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们的健康人格在奋斗中淬炼,个性的优化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中形成和逐渐完善,促使高职学生的意志顽强、美德凸显,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舔砖加瓦。

猜你喜欢

善念意志人格
动物的“自由意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让内心充满善念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