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心充满善念
2017-07-10曹保顺
曹保顺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人之本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善依然萦绕在我们的周围,每天我们都可以见到许多善人善事,听到许多善言善语。善念即仁爱,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可称之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的“悲”。“慈悲”两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上它穿越时代,是凝注苍生的大境界。
请从善事、善语、善念、善行中至少选择两种,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文题要求从善事、善语、善念、善行中至少选择两种,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因此如果整篇文章都围绕着“善念”大做文章,有偏离题意之嫌。如果围绕着“善念”与“善行”的关系来写,以下写作角度可供参考:(1)实施“善行”的作用。一个释放自己内心善念的小小举动,就是在社会的道德地基上夯实一培土,就是在社会的道德镜面上拂去一粒尘。你做了,就把你不愿看到的社会往你愿意看到的社会上拽了一把。(2)“善念”与“善行”不成正比的原因。有些人会担心行善事会有道德风险,担心被人讹诈,所以不敢扶老人,不敢做好事。这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心。毕竟,做好事被诬陷,那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多数情况下,做好事的人还是受到了褒奖,好人有好报,即使被诬陷了,最终也会获得清白。(3)实施“善行”的效果。行善是快乐的。那种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快乐感,是无论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如果用“物质回报”的思维去衡量雷锋,永远无法得到一个让人平衡的答案。(4)如何让“善念”成为“善行”。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在“想”,只是在“赞美”,只是让这些善念一闪而过、稍纵即逝,没有坚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那些我们推崇的美德和赞美的品质。让“善念”从我们心中走向行动。从心中走向行动,这需要我们跨越利益的障碍,跨越一种惰性,并跨越那种言行不一的習惯,而成为一种集体行动。(5)“善念”与“善行”的关系。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也不缺少那些悲天悯人、心怀善念的人,但却缺少那些实实在在的善行。一个人拥有善念,还远远不够,还得拥有善行才行。比如主动地给一位老人让座,随手将一个摔倒的小孩扶起,甚至是对一个陌生人友好微笑,都远远地胜过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伟大”的空想。(6)由“善念”到“善行”的措施。就整个社会而言,就应该从制度保证、法律保障、舆论导向、实际举措上,激发善心、发掘善念、褒扬善举,营造一种向善、行善、护善、扬善的氛围和环境,公众内心的“不冷漠”也会化为外在的“不冷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