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
2020-11-23刘柯
文/刘柯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呈现的新问题
(一)经济下滑,企业受到影响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现状,各国政府均采取了停工停产的措施,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金融、外贸出口、制造、旅游服务、粮食能源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部分公司或企业宣布裁员,取消招聘计划,而且这场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危机,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些现状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无形中压缩了2020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出现了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的大环境,大学生就业机会骤少[1]。
(二)企业招聘岗位减少,供需不匹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开展校园招聘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招聘人数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很多中小微企业由于受外贸、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销售呈断崖下降、停工停产、工资发放困难、库存难以消化、现金流告急,生存状况面临严峻的挑战。
原本在这学期开展的春招计划有所调整,用人计划也不断缩减,大学生求职市场供方不足。
(三)线上招聘模式,求职招聘市场不对称
大学生春季就业黄金时间是2~5月,而此时疫情尚未结束,大学生普遍没有返校复学,很多高校表示疫情解除之前,学校不审核任何单位线下招聘申请,不举办各类现场双选会和宣讲会,不接待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普遍采取线上形式开展招聘会,但受各方因素影响,高校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单一、狭窄,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之间存在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高校向毕业生发布的就业岗位信息量不足,影响大学生就业[2]。
(四)就业严峻形势,毕业生认识不到位。
2020年毕业生人数是870万,毕业大学生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面对企业用人计划缩减,很多毕业生不能充分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主动出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毕业生考虑疫情影响,不愿走出家门,去北上广深等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寻找机会。
(五)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就业观念难转变
受“就高不就低、面子观、攀比”等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毕业生不能清晰地认识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不能真实地评判个人能力,盲目攀比,对择业地区、薪资期望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愿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对就业前景盲目乐观,就业期望值过高,一直期待找的岗位薪资和个人需求相匹配,不能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动态就业观,一味追求一步到位,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地丧失各种机会,导致就业困难。
(六)毕业生线上求职过程缺乏指导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大多采取线上招聘模式,很多毕业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应聘新模式,从信息搜集、简历制作、简历投递、面试技巧、网络调试、现场状态、仪容仪表等方面缺乏系统培训,有的毕业生对企业招聘需求不了解,盲目投递,导致简历多次投递仍未收到录用offer,严重打击学生求职信心。
(七)被动选择“考研二战”
截至目前,不能实现就业的学生都选择把考研当成“避风港”。
不少学生表示,因为目前没有合适的岗位,不能就业,继续上学就作为权宜之计,“没准上完研究生就业情况好转了”的心理使许多人别无选择地走上考研这条路,今年我国研究生也进行了扩招,缓解了一部分就业压力,大学生选择考研造成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年上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被录取,这批学生将会继续选择就业,庞大的群体对今后的就业市场也有重要影响。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
(一)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目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截至当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要解决就业问题就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所以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要逐步复工复产,逐步恢复经济的稳健运行,通过拉动内需、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改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压力。
(二)完善制度保障,完善就业政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各个国家都是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形势严峻。
这些需要国家面对疫情建立完善的制度政策来保障,比如延长毕业生求职时间、延长毕业生派遣安排、积极搭建校企联系平台、扩大大学生面向基层的选拔人数、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
(三)加强指导培训,完善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
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面对新形势,高校应畅通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拓展就业市场,及时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让大学生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开展多种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开展个性化求职辅导。同时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建立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集思广益,帮扶大学生顺利就业。
(四)摒弃错误思想,转变就业观念
辅导员要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法规,针对大学生自我定位模糊、就业期望值高、就业目标不切实际等情况,对家长进行政策宣讲,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家校互动帮助学生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的择业观。
(五)保持积极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毕业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就业,疫情在家期间,结合自身特长和技能,理性思考、认真准备,撰写简历,梳理求职的意愿与方向,主动出击,多方了解就业信息渠道,拓宽视野,调整心态,做好就业“持久战役”的身心准备,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力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六)对症分析自我,理性考研
为避开“最难就业季”而考研的大学生数量连年上升。2020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340万,比2019年增加了近50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近100万人,而202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再加上大三学生心理预期地影响,预计2021考研报考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大学生不能盲目随从,要对症分析判断,明晰考研目的,理性选择。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与否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一起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尽快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