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模式下信息化对公共创业服务的重要性
2020-11-23凌耀如
文/凌耀如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信息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京东等一系列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的崛起,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从深层次来讲,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层面还仅仅停留在城市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没有完全地落实到乡镇层面,据作者调研,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乡政府,仍未完全使用一体化信息平台。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下沉式服务的发展为宗旨,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创业类政策的乡镇、区县三级审核模式,以期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1]。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创业政策从何而来
最早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词是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李克强总理公开提出这一概念,目标是要让全中国人民一起掀起一场创业热潮,使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时代发展需要创新,通过创新去创业,必然进一步提升创业的成功率,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就业形态,提升居民收入,达到共同致富;同时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使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带动起了席卷整个中国的创业风暴。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落实政策,目的只有一个: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大众创业,实现富民增收。
(二)创业政策的落实情况
从2014年至今的六年期间,各类创业政策层出不穷,政策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笔者翻阅了近一年的相关创业政策,应该说如今的支持力度是史无前例的。然而,这么多的创业政策真正能够落实到位的,到底有多少?笔者根据当地情况做了深入调研,发现有很多政策已经出台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享受到,这就说明其中还是存在问题的。通过民意调查发现,大部分群众感觉目前的申请方式太麻烦,办理一件小事,需要4~5个部门盖章,费时费力。其实,这一切问题主要是由信息化系统不完善导致的,如果信息化系统下沉到乡镇级别,并实现逐级无纸化审批,那么办理相关的业务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三)富民增收计划中创业政策的重要地位
最近一年,省市各级相继出台富民增收、就业创业未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的非常明显,一如既往地推动创业、稳定就业,将创业富民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中最重要的六类人群是大学生、农民、科研人员、城镇失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2]。同时,浙江省在富民增收计划中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信息平台建设融入到各乡镇各社区,并于2017年推出了建设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园区的工作,使信息化平台真正下沉到每个乡镇,甚至是社区。
二、创业政策信息化下沉式服务的纵深发展
(一)城区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不足
笔者所在区县也属于国内较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同一部门、同一条线,有多个系统、各类数据未整合,导致数据冗余度过高,甚至出错,而对于实行创业惠民政策,涉及到财政补贴等情况,是不容许有任何错误的。第二,存在信息平台集中化问题,整个区县只有在县城才有端口办理相关业务,虽然也是信息化平台,但往往不能满足目前大众创业的目标。聚集办理业务存在着很多风险,包括审核任务过于繁重、办理时间长、补贴速度降低等,大大降低了创业政策实行的效率,非常不利于当前政治经济发展。第三,创业政策补贴来源于创业引导性资金,资金量非常大,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对年度财务统计等工作也将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建立公共创业服务信息平台势在必行[3]。
(二)城区信息系统设计功能
根据目前创业政策,可以将现有的政策分为六类:创业担保贷款模块、一次性创业补贴模块、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模块、创业社保补贴模块、创业培训补贴模块、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块。所有模块都设计了三级审核模式:一级为镇区初审、二级为人社部门复审、三级为财政部门补贴审核。技术上使用“JAVA+Oracle数据库”来完成编程,通过整合社保数据库平台,调用社保个人信息来完成各个模块的基础数据信息录入、对比、排列等。
以创业担保贷款为例,简单介绍信息系统模块设计过程。创业担保贷款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个项目,为了能够让工作人员最简易地完成初级信息录入,设置通过社保卡或者身份证直接读取信息的方式,操作员只需将用户的身份证或者社保卡放到读卡器上,即可完成信息读取,数据库响应,对比社保数据库从中读出社保相关信息,包括公积金模块自动读取公积金信息、工商模块直接读出工商注册信息等。通过多种信息的对比和自动录入,能够更准确更快地完成创业贷款的申请,同时二级、三级审核处也将弹出提醒信息,告知相关工作人员未完成的任务[4]。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使用信息平台后,每月、每季度、每年我们都可以从后台清晰地看到具体涉及业务量多少、资金量多少,可以更好地统计数据、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目前该区域的创业政策落实情况,以便未来对政策做出进一步深化或者改革。
(三)镇区信息系统设计功能
镇区端为信息化平台的终端,也是业务端,未来还可继续延伸到社区端。镇区端面对的是直接申请者,申请者递交纸质材料,镇区端通过高拍仪、读卡器等手段把所有纸质材料全部数字化,并上传至城区服务器。如同银行办理各项业务一样,办理人只需要一次性在窗口办理即可,不需要多次重复来回城区乡镇有关部门盖章。以一次性创业补贴为例,镇区接受创业者申请,把相关信息和材料上传至平台,平台可对数据进行历年对比,排除已经享受过补贴的人员名单,目的是使到三级财政补贴审核时,不需要再次对比历年发放补贴情况,加速了申请的时间进度[5],也响应了上级要求的“下沉式”服务、“一门式”服务。
三、创业政策信息化平台的拓展服务
为了进一步夯实和完善基层公共创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还可加入公共创业一站式指导体系,通过互联网平台、移动平台发布各类创业相关政策及后续服务体系,结合创业孵化基地、创投联盟等机构一起来打造此平台,把原本的政策服务平台融合为政企双向服务平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生[6]。要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创业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政府信息平台的转化,进一步拓展创业信息体系的覆盖广度,使创业群体变得更加多元,全方位促进各类创业主体融通发展。
从区县拓展至全省乃至全国,将这张信息网贯通上下,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全盘的整理和划分,可以充分地了解更大层面的就业创业形势,对就业用工及创业形态进行研判,从而从顶层设计、政策实现上进行调整和远期规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局改变。
平台是桥梁和纽带,创业是目标。以信息平台为载体,可以公开开设“创业大讲堂”“创业精英乐享会”“创业项目征集”等一系列的活动,也可以启动“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创业提升服务,可以使创业者更快的提升观念、掌握知识、加速前行,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的效率,缩短了走向成功的时间,同时也建立了更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也是使经济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7]。
四、创想未来,展望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是信息的世界,创新创业离不开信息,以信息化创新为基础支撑,逐步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8]。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一系列重大事项融合到信息平台的建设中来,着力培育新型业态,以新模式改造旧产业,并不断融入人工智能、云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来访信件自动分类,归集摘要,提升了办公效率。另外,处在政府管理层的人员一定要高瞻远瞩,积极参与科研人员与创业者的互动交流,集群思、汇众智、解困难,从根本上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强化对各行政部门数据的整体把控,提升对业务的理解,推动各类数据和信息系统的默契整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力度,让未来变的公共创业服务工作得更加精准、高效、实用、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