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馆面临的机遇
2020-11-23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媒体是传播的媒介与手段,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媒体发展依托于技术发展,新技术的诞生催生新媒体的诞生。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等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清华大学的熊澄宇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新与旧只能在比较中区别。电视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但相对于门户网站,电视又是旧媒体。新媒体一直处在并永远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学者石磊在《新媒体概论》一书中指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媒体形态。”
本文认为,新媒体是指依托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传播手段,智能化程度较高,针对性较强,具有传播媒介多样、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快捷高效、传播内容全面等特点。
二、高校档案馆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宣传形式固化。目前,高校档案馆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单向宣传和被动宣传,即通过展览、展馆、网站等方式单向进行传播,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呈现给利用者,坐等利用者登门利用。这种宣传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诞生于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发展之际。如今,在技术和理念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固守传统宣传形式,使高校档案馆的宣传工作举步维艰。高校档案馆馆藏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包括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人物、声像等类别,不乏珍贵的教学档案、杰出的人物档案和宝贵的实物档案,这些都是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印记和组成部分。如此丰富又珍贵的馆藏,若囿于宣传方式,不为社会公众所知,实属可惜。
(二)互动渠道较少。当前,高校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渠道主要有两个,分别为咨询电话和官方网站。前来查档的利用者可通过拨打电话询问档案馆办公地址、上班时间、所需证件、办事流程等。网站通常用来介绍馆藏、提供联系方式、发布消息、提供办事指南等。这两个渠道共同之处在于均为单向输出,缺乏互动沟通,社会公众很难通过这两个渠道去反馈意见或提出建议。高校档案馆的工作核心是服务,而做好服务工作的一大要点即在于善于收集反馈意见,根据反馈及时做出改进与调整。因此,畅通互动渠道必不可少。
(三)馆际交流不畅。目前,各高校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多通过举办会议、参加论坛、实地访问等形式,通过沟通、交流、参观,吸取经验,汲取灵感,助力自身发展。这些交流方式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往往不能随时随地进行,且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就总体形势而言,馆际间交流相对较少。这不仅不利于馆际之间取长补短,也不利于资源共享与开发。
三、新媒体为高校档案馆带来的机遇
(一)创新宣传方式。在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合并使用新媒体方式,运用视频、音频、动图、动画、VR等展现形式,开设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示珍贵的馆藏。2019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档案馆举办“守初心、担使命”爱国主义教育经典影片展映及纪念屈伯川院长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1月16日上午9点,档案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工记忆”独家发布屈伯川院长珍贵的音频,校史馆增设“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屈伯川”展厅专题讲解,在放映厅循环播放屈伯川音频,形成宣传合力。2017年7月4日,天津大学档案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毕业季:看看120年间的毕业合影怎样撑起历史”,从1900年的第一张珍贵合影,到如今的花式毕业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诉说了天津大学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档案变得生动有趣,平易近人,在音频、视频的感染下,使公众如临其境,仿佛穿过图像和声音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此举不仅挖掘了档案内涵,传播了档案内容,更发挥了档案教育作用。
(二)畅通互动渠道。当前,许多高校档案馆纷纷开设微博账户和微信公众号,这不仅是主动传播的渠道,更是收集反馈意见与建议的渠道。这些新媒体技术,使公众有更多的留言、跟帖方式。与档案馆网站不同,微博和微信发布的内容下总会有许多留言,发布者既有本校师生,也有其他社会公众。留言内容不仅有师生读后的感言,更有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与建议,或是赞赏,或是动容,或是存疑,均是难能可贵的反馈意见。这些宝贵意见是每个高校档案馆不断改进的方向,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
(三)加强馆际交流。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掌握兄弟院校档案馆的最新动态。既有精心策划的系列主题,又有调研、访问等实时通讯。既免去了相互奔波之苦,又能第一时间知晓最新进展,从而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新媒体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能,只要我们擅于发现,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即使天南海北,也能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四、高校档案馆应采取的措施
(一)更新理念,与时俱进。2018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2018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其中第11条明确指出“创新档案宣传形式,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和音视频、H5页面、VR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宣传,增强档案宣传效果,扩大档案工作影响。”这一要求既指明了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也准确阐释了新媒体手段的优势。各高校档案馆应及时响应号召,顺应发展趋势,抓住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各高校档案馆领导应带领全馆工作人员一同更新理念,高度重视,从思想上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应当注意的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并非完全摒弃传统传播技术,而是将两者相互结合。传统与新型各有所长,均是时代背景的产物,应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选用。
(二)加强学习,掌握技术。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档案更多活力与生命力,在新技术手段下,重现历史已不再是梦想。新媒体仿佛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公众喜闻乐见、身临其境的方式,连接起历史与现在。新技术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挑战,享受技术红利的前提首先是熟练掌握技术。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应主动加强学习,如社交网络技术、VR技术、动画技术、音视频剪辑技术等,使自己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知识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需求,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唯有此,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学习中可与兄弟高校多多交流,沟通学习技巧,借鉴成熟经验。面对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也可由档案馆统一聘请专家,为全馆共同培训。
(三)结合实际,循序渐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新媒体技术的生根发芽不能一蹴而就。各高校档案馆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适合本馆的发展策略。新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因此,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是实现档案数字化。各高校档案馆应率先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将利用率高、亟须保护的馆藏档案优先数字化。在数字化基础上,开设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根据本校历史发展进程,设计系列宣传主题,挖掘档案内涵,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宣传档案内容。实现了这一阶段性目标后,可继续采用VR技术、动画技术等,发布更多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主题,提高本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最终一步步向数字档案馆迈进。
(四)加强交流,共建共享。新媒体技术畅通了沟通渠道,通过留言、跟帖、打卡、线上参与活动等方式,均可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高校档案馆应注重收集并整理反馈意见和建议,将其作为下阶段的改进目标。除此以外,各高校档案馆应主动携手,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可致力于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将各校数字化档案内容统一合并至一个平台,在平台内进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呈现给利用者。高校档案馆应开放思想,不仅对内做好服务工作,也应对外发挥社会价值。以信息共享平台为契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将我国高校事业发展脉络、珍贵教学档案、实物档案、名人声像档案等统一整合,既实现了开放共享,又为广大学子、研究者提供了便利。高校历史一脉相承,高校档案息息相通,每个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