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中台”模式的高校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2020-11-23

办公室业务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数字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自2017年12月5日起实施。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而制定的法规。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随着国家对产教融合政策的逐步落地,政府、高校、企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当前,众多高校已将深化产教融合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学校对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政策性不强,企业参与办学形式单一,供需链条难以闭环;企业行为信用约束力不强,行业协作发展的作用体现不足。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信息不对称,评价导向不一致,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资源配置重复;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难以形成有机衔接。针对以上不足,建设产教融合“中台”,将对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发挥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和产生的价值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它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社会经济中新的引擎,助推整个社会的产业互联和商业生态的数字化转型。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把学校比喻成生产企业,学生就是产品,而社会各行业都将成为其用户和消费者。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升级,带动各类触点场景和产品服务的延伸,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技术,逐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不断颠覆原有的产教学研模式。因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数字中台”建设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数字中台”模式是应用标准化实现资源数据驱动,为用户提供个性画像,精细化、定制化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学校-企业-学生互联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应变和响应能力,将支撑产教融合体系数字业务。全面建立一个服务化架构的“数字中台”将会成为传统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数字中台”将朝着跨终端、全渠道、全域运营方向发展,为产教学研各个系统输出统一管理能力,帮助学校和企业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赋能智能化。

三、研究的核心理念及范围

“数字中台”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关键词。“数字中台”模式是将共性的人力、技术、服务、管理和文化等资源加以沉淀,规避相同功能重复建设和维护带来的资源浪费。集合了技术和能力的业务中台能快速、低成本地完成业务创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近段时间,众多互联网行业纷纷启动中台战略,构建更具共享性和灵活性的“中台”,创新管理模式、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

本文研究的范围界定于地方本科高校,将“中台”思维引入深化产教融合项目中来,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化产教融合虽提出时间不长,但在高校前端业务上形成了就业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非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多业务共同发展的业态,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但所有业务本质都是教育科研,交易流程是相同的。如果各业务独立发展,则业务间缺少协同性。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料收集、调研实践,分析学校和地方、企业依存的社会关系,用数字化技术搭建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在线和智能应用,利用数据能力来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二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产教融合发展经验,结合地方地域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开放、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建设思路,形成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理念和策略。三是通过政府激励政策,引导地方、企业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方面的促进,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四是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在地方规划建设、学校学科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建设等重大项目中,充分考虑将产教融合发展融入教育和人力资源需求中去。

(二)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综合研究、方案研究、专题研究和实证研究。1.全面深入地进行政策分析、市场预测。研究国家政府相关政策对产教融合的有效促进作用,研究产教融合对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发挥的作用。2.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践,以此制定产教融合体系化建设方案。3.对学校、企业资源深入研究,评估资源的赋存条件和价值,优化制度性交易成本,梳理合作信息不对称、操作不顺畅等障碍,探索建设具有开放性、区域性、针对性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校企合作需求精准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对接。4.通过对产教融合中人才培养、校企共建、项目牵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模式,综合评价各方内、外部和双方耦合对其的影响因素,降低优化影响程度和差异性。

(三)项目研究的创新性。在中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企业对人才培养、科研能力、市场竞争、管理创新等需求的多元化,倒逼数字化转型的业态正逐步形成。“数字中台”的建设将是指导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数字中台”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核心能力以共享服务平台的形式沉淀,将原本不同业务相同功能的服务数据汇聚、优化、建模,实现资源和能力的共享。统一标准、规范、出口,消除信息孤岛,支撑校企合作项目的快速开发和迭代,形成高效的组织和业务机制。

五、项目研究的方法、步骤、措施和预期成果

(一)“中台”整体架构的设计。学校是产教融合的主体,从学校、校友企业的主要业务着手,自上而下逐层调研业务,划分领域、找出业务对象关系、梳理流程和规则,聚合能力的输出。例如:学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也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这两方面是学校能力在不同场景下表现的不同功能。再如:企业有生产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亦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

(二)建设“中台”能力物理载体。将产教融合划分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建设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平台,广泛推介政府和地方政策红利,逐步优化供需双方能力。具体做法是将学校、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按属性聚合共享单元,开放资源和能力,为供需双方提供精准的资源信息,推动合作的快速开发和迭代。

(三)创新产教融合政策性制度。转变对产教融合的认知方式,站在“供给侧”角度,制度创新,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解决合作信息不对称、操作不顺畅等障碍,催生产教自主融合。

(四)推进引企入教、加快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并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建立健全企业导师专聘制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前期立足校友企业,面向专业相近、供需关系好的企业大力建设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五)加强学校、企业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引导企业作为高校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首选阵营,高校把企业生产一线的科研需求作为主要选题研究。

六、结语

基于“中台战略”的产教融合数字化平台建设,统一管理了学校、企业众多合作触达渠道,宏观上规划了产教融合的布局结构,微观上促进了学校、企业在人才、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供需对接,同步构建了校企利益共同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数字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