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2020-11-23
最近几年,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愈加深远,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网络大环境下的“弄潮儿”,更是直接感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全新体验,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连接网络,足不出户进行学习、聊天、订餐、购物、娱乐等活动。然而网络在方便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也向他们传递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信息和非主流思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加强对网络的合理应用,以促进思政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科技在持续发展和进步,人们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有极大影响力的传播力量,成为高校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网络突破时空界限,可以第一时间向全国、全球传播各种信息,这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无疑是质量提升途径。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网络始终是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使舆论场受到巨大影响,这样的影响力用好了就能造福国家、人民,用不好会形成难以预见和估量的危害。如一些道德事件在网上曝光和发酵,舆论褒贬不一,一旦任由歪曲的价值观引领舆论,极有可能给人们传递和社会发展相悖的三观。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科学合理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务必要保证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积极建设互联网内容,打造晴朗的网络空间环境。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必须用好网络平台,向青年大学生传播优秀的主流思想和文化,体现价值观引领作用,促使大学生不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价值判断力、价值选择力,不会人云亦云,能够理性看待网络环境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水平更高的人才。
二、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奠定质量提升基础。思政教育内容是在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基础所在,主要包括:第一,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这场看不见的网络战争要科学应对。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思想教育的导向性,针对大学生开展多样化主流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运用新理论和新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教育其正确树立思想观念,提升其辨识及抵御伪科学、精神垃圾等负面因素的能力。第二,丰富政治教育内容,因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一些反动势力利用公开平台肆意实行政治渗透,造成个别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程度不一的信仰危机,教育者要重点强化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使政治立场与态度越来越坚定。第三,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培育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义务与权利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任何新兴信息的形成与传播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如围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网络法律法规、条例、制度内容实施大学生普法教育,增强其网络法律意识,使其提高法律修养。与此同时,努力提升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教会他们科学利用网络的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第四,丰富道德教育内容,针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规范及道德教育工作,帮助其塑造优良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力。网络基本道德规范指的是网民在网络环境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善于用网络学习,友好交流,屏蔽不良信息。
(二)改进思政教育方式,优化质量提升手段。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寻找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让他们更充分地接收思政教育内容,这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技术和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拓宽教育实施渠道。如在正规的网站上和大学生建立友好的私人关系,用非官方的、轻松的话语和学生交流。与此同时,要改进筛选网络信息的方式,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决定着海量信息中必然存在不健康的内容,制约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应及时引进或开发以关键词技术为基础、兼具网络舆论监控、屏蔽、分析等功能的程序,追溯青年大学生网络言论的源头,屏蔽虚假信息和不健康的、低俗的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在网络环境里建立不良网络行为投诉窗口,让大学生获得举报不良网络信息和行为的渠道。在该过程中要改进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因为网络信息传播是特殊的,校园网舆论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最受其欢迎的网络平台,了解其判断事物的取向、标准等,并与校园网舆情传播规律结合起来。如利用校园BBS和校内网、微博、微信等深受青年一代青睐的平台传播和社会问题有关的网络信息,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问题,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三)加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质量提升保障。实践活动具备将课堂、社会与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使其构成有机整体的特征,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民情、社情、国情,逐渐开阔眼界、增长阅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有赖于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及时巩固课堂所学思想政治理论,提供提升教育质量的保障。大学生接受思政理论教育以后,要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整合在一起,能够让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加强思政教育实践。可以尝试建立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基地,如企业、革命纪念圣地、城镇社区等,同时组织大学生开展类型各异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等。如组织大学生进入城市社区或者边远乡村展开访问、访谈等,促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坚定信念,在实践中接受思政教育、磨砺意志。或者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开展进社区、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扩大思政实践教育的范围;开展志愿服务或者公益、慈善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义务支教、帮助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过程中认清自己作为青年一代的使命,增强责任感;探访革命圣地,强化党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按需设项原则、据项组团原则,务求实效,建立起高校思政教育实践长效机制,促使大学生把思政理论转化成实际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促使高校思政教育有序开展、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迫在眉睫,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深刻领会时代精神,依托我国的网络环境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同时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