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11-23何倩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机械装备人才培训

文/何倩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产业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湖南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为此,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坚持“立足装备制造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1],主动融入产业发展需求,以国际合作办学为平台,以功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海外人才培养和培训项目开发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构建了强大的海外人才培养和培训资源支撑体系以及组织机构制度支撑体系,建成了具有强大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海外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能够助推湖南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为人力资源生产与再生产基地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过程

由集团牵头组建海外人才培养培训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开发、招生就业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团队组建、日常教学管理、统筹协调等内容。成立了现代制造技术类、汽车技术类和智能控制技术类三个专业委员会,负责牵头组建海外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负责海外人才培养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设计、评价及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开发等课程资源包管理工作。

同时,海外人才培训管理中心还负责机械装备制造业国际技术技能标准、机械装备制造业国际语言标准、机械装备制造业国际人文礼仪标准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国际法律法规标准,海外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教材编选、教学进程等教学活动工作。

(一)机械装备海外人才的培养建设

为顺应国际化发展需要,不断延伸“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专业覆盖面,开设以企业命名的外向型订单班级,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传统工科专业的新需求,并充实新工科专业建设。此外,在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工科专业融入对外贸易、国际政治、市场营销等课程,增开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英语等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在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专业中嵌入装备制造业知识、国际化的法律文本和外国文化,增设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及产品认知等课程。

(二)机械装备海外人才的培训建设

1.成立企业海外派驻人员校内培训点,开展外派前培训、外派期间培训及回国后培训三个阶段。外派前培训采取集中开班面授的方式,内容包涵语言、技能开发、东道国风俗文化;外派期间的培训采取网络远程授课的方式,内容包涵技能强化和继续培训;回国后培训内容包涵最新国内政治经济和行业信息。

2.与湖南省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劳务输出机构合作,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出国前国外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提升培训,内容包括语言突破、技能提升、文化填补、人文风俗、法制法规等。

3.为外向型企业海外基地本土人才教授中国语言、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理念、中国企业文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文及其企业文化,培训后能够成为企业合格的管理人员,成为企业中外双方员工沟通的桥梁,成为企业中坚力量。

(三)机械装备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机械装备制造类专业海外人才培养培训教研室;组建机械装备制造国际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国际语言课程、国际人文素质课程、法律法规课程为基础的“大课程教学团队”。其次,选送优秀教师赴德国、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培训学习和访学;引进国内外专家、教授及行业企业高级技师,引入国际认证体系,培养国际认证考评专家,提升教师国际化素质。最后,依托机械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外向型企业、国际认证机构和教育机构等组建海外人才教育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依据“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实施深度合作,为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提供师资、实训条件和就业支持[2]。

(四)机械装备海外人才培养培训的资源建设

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与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共同开发机械装备制造类专业国际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包。开发机械装备制造国际技术标准、以英语为主的语言等4门大课程自主化教材。专业教师与外国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完成课程教学[3],开展德国AHK、西门子PLC、工业机器人等3项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推广和应用,使学生具备在国外企业工作的资质和能力。同时,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资源为主要表现形式,不断完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翻转”专业教学模式。建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4门网络课程资源和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人文素养、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等4门MOOC(慕课)课程资源。

二、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与国际化企业点对点合作开展外向型人才“订单”培养,先后开设了“中联班”“远大班”“铁建班”“博世班”等7个企业外向型订单班,年培养人数达400人,专业领域从原有的数控、汽车制造、电气自动化等3专业拓展至汽车服务、模具设计、机械制造、商务英语、物流管理近15个专业(方向)。

集团成立了企业海外派驻人员校内培训点,开展企业派驻人员和境外基地本土化人才培训。分别对外派人员进行外派前培训、外派期间培训及回国后培训等三个阶段的培训,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分别开发了“工程机械液压与电控”“泵送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工程机械电气装调”等二十余个培训项目,原理性、基础性的技术在校内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与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培训模块放在企业现场进行,校内校外形成一体化的平台,确保培训质量。

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海外人才,满足企业在特定国家或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如湖南工业职院与加拿大北方理工学院合作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加合作班”,湖南铁道职业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交通大学合作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俄合作班”、长沙航空职院与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合作的“飞行器维修技术中加合作班”等,主要按合作国人才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同时结合国内对人才的要求增设相关课程[4]。采用外语授课,英语合格者也可到国外修读,毕业生获得中、加两国毕业证书,可以在加拿大就业。这一系列培养培训项目有效缓解了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难题,为国际产能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特色创新

(一)行业统筹,实行校企协同共建

集团的理事长单位是湖南机械工业协会,在该协会的组织领导及统筹下,通过实行校企多主体的形式在资金、场地、设备、人才、制度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要素”协同、共享,建立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在培养培训组织管理上由集团成员学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搭建扁平型海外人才培养组织机构,成立了海外人才培养培训管理中心和现代制造技术、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海外语言法律礼仪等4个海外人才培养教研室,统筹培养培训项目开发、企业交流合作、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开发、实训实习等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二)整合资源,打造高水平海外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集团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了跨单位、跨院系、跨专业的高水平海外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积极引进企业大师和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建成了一支由2个名师工作室,15名国内外专家,2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素养和善于协同创新的教学团队,另外也通过组织教师赴国外培训研修,提高国际化视野和外语教学能力。建立了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建研发中心10个,整合合作方资源,将教学设备、基地等资源实现共享。

(三)海外人才培养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

依据企业“走出去”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将国际标准、外语、国外人文、专业技能相互融合,共同开发课程10门、开发教材10种,引进国外课程数15门。在专业教学上嵌入国际技术标准、语言、法律、人文礼仪等知识,引入德国工商会(AHK)、西门子可编程认证(S7-1200)等国际职业资格论证,对学生及员工进行第三方认证考核,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海外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构建“互联网+”海外人才培养培训远程教育学习平台,提升国际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组织实施,集团的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果。今后,集团将不断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方式,主动对接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优势产业群及“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继续围绕湖南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深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断扩展培养培训服务领域,优化合作机制,开发系列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为促进湖南乃至全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机械装备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