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毕业生就业短期对策及长期规划初探
2020-11-23陈铭
文/陈铭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随着各项经济数据的下降,招聘需求大幅下降,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进程整体延后,顺利毕业和成功就业压力交织在一起。多方因素叠加,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无论对学校还是毕业生,今年都是一个特殊的就业季,如何制定长短期对策,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新冠肺炎从今年年初开始扩散,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在尚无疫苗或特效药的情况下,各国采取的封城和限制贸易往来措施对民生和经济的打击很大。
世界主要经济体PMI全线下挫,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尤其严重。疫情重创消费,几乎所有分项同比增速均下降20%以上。我国一季度GDP短期回落较多,同比下降6.8%,增速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低,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生产端恢复后,3月降幅较1月~2月大幅缩窄12.4个百分点。一季度和3月份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供给端领先、需求端跟随的短期格局,供需两端皆在继续恢复和改善,三月份宏观经济回升的势头明显[1]。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开学复工延迟,但招聘不能延迟。全国各地出台《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实施意见》,通过“免五、减三、缓六”三项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大力推广线上招聘,企业通过视频和电话面试的形式招聘员工,各类高校、技工学校开启“云”招聘模式与“空中宣讲”等活动,以帮助广大毕业生足不出户完成求职就业[2]。
二、制定短期对策,找准就业出口
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和服务社会相结合,辐射周边民生工程,把今年的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首要的任务。首先,认真学习、贯彻、传达行政部门今年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做好相关工作的部署。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结合实际,修订各类办法、方案,制定学校层面的实习和就业年度计划,组织系部、班主任学习相关就业文件和保障措施。其次,积极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各项就业线上培训活动,认真组织学校系部相关人员和班主任定期部署工作,开展二次培训。再次,虽然没有开学,但不能放松工厂实习管理和就业推荐工作。认真组织实习和就业管理线上会议,督促班主任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和就业工作,在临近毕业时候认真统计、落实实习学生的就业情况。短期学校层面主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专业导向方面
企业对学生上岗时所能达到的技能标准期望较高,与职技类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差异。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应与企业用工需求相一致。为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结合企业提出的多元化综合性应用人才要求,培养过程中可考虑如下措施:一方面,在全日制机电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增加焊接知识模块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解决招生难需求大的矛盾;另一方面,可通过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以企业在职员工为对象,通过1~2年周期的免费培养,来解决焊接技术等专业人才紧缺这一难题,甚至可以在企业的实习生中开展新型学徒制的培养。
(二)教育教学方面
近年来,江苏省及南京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的办学空间与实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学校应本着“技能为本,工学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专业学科与实训资源,实施“先进制造与服务”教学及实训中心的规划建设,根据市场需求整合系部并新增综合实训信息中心,新增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生物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新型特色专业。使专业升级转型更紧贴市场,通过与新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一些新专业,如轨道运营与服务、互联网在线教育等专业设为长线专业。
(三)素质培养方面
企业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期望值较高,社会也需要多元化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打造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双轮驱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重点加强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使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化、体系化,设置专门的教材和评价体系,把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课程体系中。
(四)校企接轨方面
坚持和引入多种合作方式,包括校企框架合作、冠名班、订单班、引企入校等。可以采用“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从招生、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共建实训基地到组织考核、实习就业等方面,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教师可前往企业进行理论及实践培训;企业也可选派项目经理、技术骨干来校为学生上课,公司的高端实训室、实验室对顶岗实习学生开放,实现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
(五)岗位取证方面
针对企业提出的“一专多能”“一专多证”,培养多元化综合性应用人才,以及加强学生安全生产教育,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取证问题。
应研究调整教学计划,在相关专业中嵌入“建(构)筑物消防设施操作员操作证书”培训取证环节,切实增强学生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学生消防设施使用技能,同时研究增加各类上岗择业证书的考证机会。
(六)就业导向方面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云平台,组织线上招聘会,以及线上专场宣讲和招聘,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促进学生就业。对毕业生做好毕业后的相关服务,对实习就业进行跟踪反馈。通过走访调研,对社会人才需求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指导学校的招生、新专业开发及教育教学工作,寻求高质量就业。
三、做好职业规划,走出辉煌人生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即增强岗位的适应性,顺利就业。但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个人价值观还未稳定,加上社会发展的迅速,就业竞争的激烈,许多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对于职业生涯、职业观念,创业就业等缺乏心理准备,缺乏思考和实践。针对学生对未来漫长的职业人生产生的困惑和迷茫,学校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走出一条辉煌的职业人生路。
(一)为新生规划职业目标,构建职业蓝图
一年级新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处于迷茫的不确定状态,甚至对技能成才抱有怀疑态度。我们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大国工匠”等学习活动,使他们确立技能人才大有作为的正确价值观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建立信心,从而根据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尽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演讲活动,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二)为老生提供锻炼的舞台,提高职业技能
对于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职业体验。学校团委组织有能力、有需求的学生开展创业活动。虽然他们的创业活动只是在学校帮助和扶持下的创业尝试,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还有很大差距,但学生在活动中能得到创业体验,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为毕业生做好职场训练和随访工作,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即将实习和就业的学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和求职的心理误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效的就业指导。在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学生求职心理指导、模拟面试和校园招聘会,使学生消除不良求职心理,提升求职体验,增加求职信心,提高求职能力,以主动适应、敢于竞争的积极态度投入到求职应聘活动中去,迈向职业的人生。
四、结语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积极研究问题、制定对策,帮助技校学生在就业低谷中艰难航行、奋力弹跳;教育技校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摆脱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为打破就业困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