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背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合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例
2020-11-23朱正
朱 正
1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发展必然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强烈的民族特性,早在1953年就已将赛骆驼、沙力布尔摔跤等7个项目入选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成为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相模仿的典范。但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下,身处大西北地域的特殊地缘环境和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单一经济结构的发展条件,使得该地区成劳务输出大省和人口净流出省份,大量年轻人的离场和无序的文化旅游开发,使得我省的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保持较好的村落面临着后继无人、发展活力不足的尴尬现实。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3年约有5.5%的项目在快速灭绝。文化是一种无形、不可再生资源,民族传统体育这种文化形态一旦灭绝则难以复原。因此笔者紧抓文化振兴背景,积极深入摸排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存在问题并探寻可行性的发展途径,试图从经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手段等多层面找到合理、适用的对策,使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文化振兴与长足发展。
2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曾流传历史较长、曾经影响范围较广,最具有内蒙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代表的“布鲁”、套马、马球等民族传统体育典型形式作为研究对象,以“那达慕”的成功典范作为内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文化振兴与传承的现代出路作为探索对象,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现代发展路径,以及与经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手段等可持续性发展对策,使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振兴背景下得以实现文化振兴与长足发展。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内蒙古少数民族是一个崇尚歌舞和勇猛的民族,因此基于娱乐、健身、交际和文化等目的传统体育数量众多、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分布广泛、生存现状不一的特点需花费数年才可掌握,因此文献资料法是本文的主要理论和认识来源。通过关键词搜索,共在知网、维普、龙源期刊、万方数据四个最大的中文专业论文网站找到相关有效文章59篇,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写作思路借鉴。
3.2 田野调查法
由于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基于生产生活、祭祀、图腾崇拜、社会习俗和民族心理等几大要素而形成,因此地域对本次研究无相关性,特选取了包括满、蒙古、朝鲜、鄂伦春等7个对内蒙古影响较为深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较为集中的民族进行田野调查,对其传统体育开展较好、保存更为完整、文化属性较高的村寨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大量的农村生产、生活观察也是笔者获取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文化开展现状、进行深入理论分析的原始资料。
3.3 逻辑推理法
对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并积极探索当前造成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危机的主要成因,并在文化振兴背景下,积极探索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传承、发展能力提升途径和可行性策略,推动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实现与文化振兴国策融合发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关于当前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现状及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分析
4.1.1 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缺失,传统体育价值认知缺乏,威胁着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的总称。因此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长期综合作用的一个产物,其生存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态环境这个必要因素。我省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古代时期具有骁勇善战、奔放自由的性格,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因为资源、交通、经济等诸多因素,造成了长期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和扎实的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基础使得我省一直是民俗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最为丰富和最富有特色的地区之一,且呈现出品类繁多、民族特色鲜明的优势。在过去千百年来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活高度联系的传统体育却随着现代传媒、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人的趋利本性,使得不少村寨也同样面临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开放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冲击,出现了无序开发的乱象,特别是青年群体由于升学、外出务工等原因的相继离场,约78.3%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发展衰微、传承无人的尴尬境地,威胁着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基础。根据笔者对满、蒙、朝鲜、鄂伦春等7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村寨的走访调查结果看,除了满蒙两个少数民族,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威望和信仰逐渐下降,约56.7%的村寨不能每1-2年举办一次传统体育,且参与群体93.2%为老年群体与留守儿童,青少年群体极少进行关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发展原动力。
4.1.2 缺乏现代传播途径和文化解释与时代发展特性,难以引发广泛的社会认同感
布鲁是蒙古族因为生活习俗而产生与流传下来的一种体育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生产生活体育的一个典型代表。当今布鲁虽有活跃,但并没有进行自主发展,仅限于村寨表演和内部传播,因此,这种传播途径过于狭窄、封闭,缺失文化解释与时代发展思维的传播方式则在现代社会,随着土著人群的不断出走,又难以引发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必然面临群众基础不断缩小、传承受困的局面。在现代经济利益驱使和审美趣味不断变化的当下,很少再有年轻人热衷于此项运动,“布鲁”虽入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但欣赏群体参与广度不够,则难以焕发时代活力。
4.2 关于造成当前省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现状的主要成因分析
4.2.1 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传承、保护意识,保护投入有限,缺乏有效干预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除了彰显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样的社会功能外,更是研究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特质的宝贵原始素材。 但笔者在进行深入调研时发现,约89.2%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外界的联系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靠地方政府主导,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人力资源上的局限,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传承、保护意识,每年仅限于村寨走访和活动开展组织,且文化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层次并不高,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上的投入有限,其保护能力和收集、整理力量非常薄弱,难以形成有效干预力量。
4.2.2 社会组织参与度不够,难以形成现代发展推动力
1.4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7] 宫腔粘连术后,宫腔内置入金属圆环(铜),口服结合雌激素1.25 mg/d,21 d 为1个周期,最后5 d 加服黄体酮胶囊100 mg/次,2次/d,停药至月经来潮;月经来潮后第5天继续服药,持续3个周期。治愈:月经量恢复,宫腔镜检查无异常;有效:月经量增加,经量小于以往正常月经量,宫腔镜检查仍有少量宫腔粘连;无效:月经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再次出现大面积宫腔粘连。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人数。
就布鲁来说,它是在1300多年前就已成为蒙古民族的狩猎工具和出远门时随身携带的一种防身武器。布鲁可以在远处将野兽打死或是击晕,并且使毛皮保存完好。这个工具深受古人的喜爱,甚至产生了布鲁比赛,直到现在该项目仍活跃在不少民族运动会中。虽然布鲁具有深厚的精神图腾、生活价值,但一直缺乏外界足够多的资金和其它方面资源的支持,并没有形成旅游或其它商演等经济外部推动力。经济和群众基础是推动当今民族传统体育获得持续性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促进力量,那达慕之所以在当今时代发展较好,主要是拥有较好的宣传、整合发展和旅游开发等多方外部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使得它们除了成功进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会、高校体育课程外,还具有了旅游品牌价值,成为蒙古族最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代表,与政府最初以旅游业的定位和社会资本的有序、稳定参与是不无关系的。因此,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应借鉴那达慕的成功经验,适当地引入外部组织力量,形成发展合力。
5 文化振兴为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5.1 化振兴为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
5.1.1 文化振兴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及提升了大众的文化价值认知,开拓发展空间
“文化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随后以国务院第15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得以落实的一个发展性政策。在我国当前物质文明建设进入较好阶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素养提升是一个核心工作重点。而文化振兴战略为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及提升了大众的文化价值认知水平,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拓展了未来空间。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性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高度一致的,如果加以改进和利用则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焕发出长久的活力。
5.1.2 文化振兴战略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提振了社会资本的入场信心
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多为大型集体性团体活动,其传承基本停留在口耳相传的自发、自然状态,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符号特性,因此要想实现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则需要雄厚、长期的资金投入,产出率低,收效慢,因此长期缺乏市场力量的接入。文化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更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无疑对于提振社会资本的入场信心和市场行情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5.2 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振兴背景下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5.2.1 立足乡村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夯实坚实的群众基础
5.2.2 政府做好民族文化发展规划,为资本有序进入、合理使用、长远发展提供导向与监督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性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大国,特别是小众消费群体的快速成长使得富有神秘、新奇和独特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旅游的一个新增长点。但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特色,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再生性,必须要谨慎开发、使用,因此在市场资本引入之前政府务必做好民族文化发展规划和各种论证工作,为市场资本的有序开发、合理使用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政策导向,优化市场环境和稳定市场信心,为企业精工细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5.2.3 发挥文化公共服务功能,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服务基层人员,建设高质量接待团体
旅游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开发和发展的主流,而由于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鲜明的民族特性与较高的参与性、体验性,具有广阔的市场与发展前景。但同时我们也不可规避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因此,要想使游客获得较好的旅游体验和提升复购率,则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民间接待团体,通过提升从业者的素质、语言交流能力及接待能力来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服务质量这是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各自治州、县及乡镇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学习,形成较强的文化组织能力,发挥文化公共服务功能,培育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建设高质量接待团体。
5.3 多渠道拓宽文化传媒途径,通过不断创新形式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和文化属性
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在近十年来一直处于领先优势,特别是那达慕的成功宣传与进入民族传统体育大会,成为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乃至内蒙古文化的一张名片,无不与主流媒体的宣传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在自媒体和网络媒介多渠道发展的当下,积极拓宽文化传媒途径,与此同时还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形式上的创新,借鉴云南印象等成功经验,在保证原生态特色基础上,加强文化产品研发能力,为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品牌塑造及民族文化交融等多方面的共赢提供长足的发展动力。
6 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宝贵的文化现象,其生存、发展与当地特殊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更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与政策具有重大关联。因此本文在剖析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当前所遇到的生存、发展困境现状基础上,加强从多视角探索促进我省民族传承、整合发展的举措、进行可持续发展分析,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性发展。